高血壓危害大揭秘!│醫學3D動畫解析

影片文字翻譯
我們來談談血壓。
當你的心臟搏動時,動脈壁上的壓力被稱為收縮壓。當心髒在兩次搏動之間放鬆時,動脈壁上的壓力被稱為舒張壓。
正常情況下,收縮壓應低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應低於80毫米汞柱。
高血壓會損害重要器官,如心臟、大腦、腎臟和眼睛。它迫使心臟更加努力地泵血,這可能導致心臟擴大,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
它還會加速動脈斑塊的形成,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高血壓會嚴重損害腎臟功能,導致眼部和慢性腎臟疾病,可能導致
有效的血壓管理對於預防這些長期併發症和保持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高血壓:全面解析病因、危害、診斷與治療

一、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徵的慢性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標準,成人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臟病、腦卒中、腎衰竭等,因此早期篩查和規範管理尤為重要。

二、高血壓的分類

1. 按病因分類
  • 原發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約佔90%以上,病因不明確,與遺傳、生活方式、環境等因素相關。
  • 繼發性高血壓(Secondary Hypertension):約佔5%~10%,由明確的基礎疾病引起,如腎臟疾病(腎動脈狹窄、慢性腎病)、內分泌疾病(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藥物(口服避孕藥、糖皮質激素)等。
2. 按血壓水平分類(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0)
  • 正常血壓:SBP < 120 mmHg 且 DBP < 80 mmHg
  • 正常高值:SBP 120-139 mmHg 或 DBP 80-89 mmHg
  • 高血壓:SBP ≥ 140 mmHg 或 DBP ≥ 90 mmHg
    • 1級高血壓(輕度):140-159 / 90-99 mmHg
    • 2級高血壓(中度):160-179 / 100-109 mmHg
    • 3級高血壓(重度):≥180 / ≥110 mmHg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SBP ≥ 140 mmHg 但 DBP < 90 mmHg,老年人常見。

三、高血壓的病因與危險因素

1. 遺傳因素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患有高血壓,子女患病風險增加。
2. 生活方式因素
  • 高鹽飲食:攝入過多鈉鹽會增加血容量和血管阻力,從而升高血壓。
  • 不健康飲食:高脂、高熱量食物易導致肥胖和血脂異常,增加高血壓風險。
  • 缺乏運動:運動不足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血壓調節能力減弱。
  • 吸菸和酗酒:菸草中的尼古丁使血管收縮,酒精則影響血管舒張功能。
3. 其他疾病因素
  • 肥胖:超重和肥胖者易發生胰島素抵抗,促進交感神經系統過度啟用,導致血壓升高。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受損,易伴隨高血壓。
  • 慢性腎病:腎功能不全會影響體液和電解質平衡,導致繼發性高血壓。

四、高血壓的症狀

高血壓通常早期無明顯症狀,因此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頭暈、頭痛(尤其是清晨後腦勺部位)。
  • 耳鳴、眼花、視力模糊。
  • 乏力、心悸、失眠。
  • 嚴重時可出現鼻出血、意識模糊,甚至急性腦血管意外(如腦卒中)。

五、高血壓的診斷

1. 血壓測量
  • 診室血壓測量:連續3次非同日測量血壓,平均值 ≥140/90 mmHg 即可確診。
  • 動態血壓監測(ABPM):用於診斷隱匿性高血壓和白大衣高血壓(診室血壓高但家庭血壓正常)。
2.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尿常規:排除腎臟疾病。
  • 血脂、血糖:評估合併症風險。
  • 血清電解質、腎功能:檢查是否存在繼發性高血壓。
  • 心電圖(ECG)、超聲心動圖:評估心臟受損情況。

六、高血壓的危害

長期血壓升高可導致多個器官的損害,包括:
  • 心臟:心臟肥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
  • 腦血管:腦卒中(出血性或缺血性)。
  • 腎臟:腎功能不全、尿毒症。
  • 眼睛: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嚴重者可導致失明。

七、高血壓的治療

1. 生活方式干預
  • 控制體重:BMI 維持在18.5-23.9 kg/m²。
  • 低鹽飲食:每日食鹽攝入<5g,減少醃製食品。
  • 高鉀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如香蕉、橙子、菠菜。
  • 適量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快走、游泳、騎行)。
  • 戒菸戒酒:減少血管收縮和動脈硬化風險。
2. 藥物治療
當生活方式干預無效,或血壓≥160/100 mmHg時,應開始藥物治療,主要包括:
  • 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降低血容量,減少心臟負荷。
  • β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減慢心率,降低心輸出量。
  • 鈣通道阻滯劑(CCB)(如氨氯地平):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 ACEI/ARB(如貝那普利、厄貝沙坦):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保護腎臟。
  • α受體阻滯劑(如哌唑嗪):擴張小動脈,降低外周阻力。
通常需要聯合用藥,並長期規律服用,避免突然停藥導致血壓反彈。

八、高血壓的預防

  • 定期測量血壓(≥35歲人群至少每年測一次)。
  • 合理飲食,控制體重,避免高鹽、高脂、高糖飲食。
  • 適量運動,增強心肺功能和血管彈性。
  • 規律作息,避免壓力過大,減少焦慮、抑鬱等情緒因素影響。
總結
高血壓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儘早發現、積極管理,可有效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透過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藥物治療,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可以實現血壓控制,預防嚴重後果。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