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心臟協會(AHA)和美國中風協會(ASA)在2024年釋出了最新版的《中風預防指南》,以幫助降低人們患中風的風險。該指南提出了多項核心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個性化用藥及特定人群的中風預防策略。以下是指南中的一些重要內容:
1. 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導致中風的重要因素。指南強調,定期監測血壓至關重要,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以減少中風的可能性。
2. 健康飲食與適量運動
建議採用健康飲食,攝入更多水果、蔬菜、全穀物、優質蛋白和健康脂肪,減少鈉攝入並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這些措施有助於控制血壓、改善心血管健康。適量運動同樣重要,指南建議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騎腳踏車等,不僅可以保持健康體重,還有助於降低中風風險。
3. 藥物預防
對於高危人群,指南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及他汀類降脂藥物(如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進行預防。對於糖尿病患者,推薦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這類新型降糖藥物,有助於控制血糖並降低心血管風險。
4. 針對女性的特殊建議
該指南首次增加了與女性特定生理因素相關的內容,特別關注懷孕和激素變化引發的中風風險。因此,女性在孕期或使用激素治療時應格外注意,需在醫生指導下控制風險因素。
5. 社會健康因素
指南強調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如經濟狀況、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及健康知識水平等。建議在預防中風時考慮這些因素,透過加強社會健康資源的支援,提升整體防護效果。
透過對這些方面的綜合管理和預防措施,AHA和ASA希望減少中風發生率並幫助更多人享有健康生活。
2024年的指南最大的亮點就是血壓控制。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而非140/90 mmHg的標準,是基於較強的證據和研究,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
新的臨床試驗結果:一些大型臨床研究(如SPRINT試驗)顯示,將血壓控制在較低水平(130/80 mmHg以下)與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有關,包括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研究發現,在高危人群中,積極控制血壓的患者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按傳統標準(140/90 mmHg)控制血壓的患者更低
-
累積資料的分析:最新的薈萃分析也支援更低的血壓目標。資料顯示,尤其是對於中風高危人群,控制血壓在130/80 mmHg以下更為有益。AHA和ASA的專家小組在審查大量資料後,認為這一水平對防止高危人群發生心血管事件更為有效。
-
指南的預防策略更新:2024年的新指南結合了最新研究,建議在綜合管理血壓的基礎上,推薦更嚴格的血壓控制以達到最佳預防效果。這一建議特別針對心血管和中風高風險的患者群體,強調需要定期監測與控制血壓至更低範圍。
哪些人群是心血管和中風高風險的患者群體呢?
在2024年中風預防指南中,中風高危人群通常包括以下幾類:
-
高血壓患者:血壓長期高於正常水平(特別是超過130/80 mmHg)的人群面臨較高的中風風險。未控制的高血壓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會增加血管損傷的可能性,從而提升中風風險。指南特別推薦此類患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降糖藥物和控制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
-
高齡人群:年齡是中風的不可控風險因素,特別是5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風風險顯著增加。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降低,血壓和血脂的變化也增加了中風風險。
-
吸菸者:吸菸會損害血管內壁,加速動脈硬化,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吸菸者是中風高危人群之一。
-
高膽固醇和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膽固醇水平高的人容易出現動脈斑塊積聚,從而導致血管狹窄和血流不暢,增加中風可能性。
-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心房顫動(房顫)等心臟病患者。尤其是房顫患者,由於心臟節律不規律,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風風險。
-
有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病史的人:曾有過中風或TIA病史的患者,其再次發生中風的風險明顯高於普通人群。
-
肥胖者和體力活動不足者:體重過重及缺乏運動會增加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平,均為中風的危險因素。
-
不良生活方式:飲食高鹽高脂、飲酒過量和慢性壓力等生活習慣也增加了中風風險。
如果,你剛好屬於以上的人群,請聯絡家庭醫生,討論制定新的血壓控制目標。
健康長壽,預防是最好的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