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齡越大,越不容易患癌?《自然》最新發布的一篇文章提出了這個顛覆認知的觀點。




癌症與年齡的關係
我們常常聽說“癌症與年齡密切相關”,這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癌症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上升。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統計資料,低於20歲的人群中,每10萬人中的癌症病例低於25人;而到了60歲至84歲,每10萬人中的癌症病例可達到1000人以上。
這種現象其實並不難理解,個體年齡越大,就代表著體內會累積更多的體細胞突變,尤其是成體幹細胞與祖細胞中累積過多突變,會顯著提升癌症發生的可能性。此外,身體中長期存在的慢性炎症也會助力細胞發生癌變。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年齡越大,癌症風險只會越來越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科學家發現,在超過某個特定年齡後,部分癌症的發病率反而開始有所下降。
例如,肺腺癌的發病率在80歲至85歲後開始減少,這一發現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關注。

▲癌症發生率與年齡變化關係
(圖片來源: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這篇文章正在TopMD腫瘤病友群裡熱烈討論,歡迎病友掃碼進群交流)👇




小鼠實驗揭示衰老與癌症
實驗者將小鼠分為兩組:一組是年輕的小鼠,另一組是年老的小鼠。經過兩年的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儘管老年小鼠和年輕小鼠在基因突變方面相似,但老年小鼠發生腫瘤的機率卻明顯更低。




細胞的“鐵”迷思

雖然鐵的實際含量並沒有變化,細胞卻表現出缺鐵的特徵,導致它們的分裂和增殖能力大大降低。這一變化恰好抑制了腫瘤的形成,因為細胞的增殖是癌症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做好這些細節
防癌才能事半功倍
想要遠離癌症,預防比治療更有效。不管是青年還是老年,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牢記4條“防癌經”:
1
遠離致癌因素
遠離以下23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確定的常見致癌因素。

向下滑動檢視全部內容
2
提倡有效體檢
常規體檢就像個大篩子,先把“大石頭”篩出來,癌症篩查是在癌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常見癌症進行的身體檢查,它可以讓受檢者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症或癌前病變,以便進行早期干預。
3
控制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發展成侵襲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慢性萎縮性胃炎、肝硬化、黏膜白斑、子宮頸慢性炎症、乳腺囊性增生、交界痣等,是臨床上常見的癌前病變。切記及時治療和控制,以防小病拖成大病。
4
保持心情愉悅
長期情緒低落、精神過度緊張,會抑制機體免疫功能,使腫瘤乘虛而入。生活中要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和,學會正確紓解壓力,有助於預防癌症。

來源:浙江省腫瘤醫院 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