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癌症治療的戰場上,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能夠精準打擊癌細胞的“武器”。最近,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的研究揭示了一種針對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引起的癌症的新方法,為EBV相關癌症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甚至可能對其它由皰疹病毒引起的癌症產生影響。

EB病毒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人類中的皰疹病毒,全球超過90%的人口都曾感染過它。大多數情況下,EBV感染並不會引起明顯症狀,但當其引發單核細胞增多症時,患者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更令人擔憂的是,EBV的潛伏感染已被證實與多種嚴重疾病有關,包括多發性硬化症、胃癌以及某些型別的淋巴瘤。
在EBV相關癌症中,EBNA1基因扮演著關鍵角色。該基因存在於所有EBV陽性腫瘤中,不僅能幫助病毒維持長期的潛伏感染,還會促進腫瘤生長。因此,EBNA1被視為治療EBV相關癌症的一個潛在靶點。然而,由於EBNA1的穩定性極高,直接靶向它的治療策略一直難以取得突破。
這項由美國威斯塔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主導的研究,另闢蹊徑,將目光投向了USP7——一種與EBNA1相互作用的去泛素化酶。研究人員發現,透過抑制USP7的活性,可以有效降低EBNA1的蛋白水平,從而破壞EBV的潛伏感染並抑制腫瘤生長。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研究人員使用了多種USP7特異性抑制劑,包括GNE6776、XL177A和(R)-FT671。這些抑制劑在體外實驗中都能顯著降低EBNA1的蛋白水平,並減少EBV陽性細胞的增殖。更令人興奮的是,這些抑制劑在小鼠模型中也展現出了良好的效果。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EBV陽性的人類腫瘤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並給予USP7抑制劑治療。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接受治療的小鼠腫瘤生長明顯減緩,且沒有出現明顯的副作用。這表明,USP7抑制劑不僅能特異性地抑制EBV陽性癌症細胞的生長,還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研究的主要作者Lieberman博士表示:“針對USP7的治療策略在臨床前模型中對EBV陽性癌症細胞的生長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考慮到目前已有多種USP7抑制劑存在,並且其中一些已經獲得FDA批准,這為將USP7抑制劑用於患者治療EBV陽性癌症提供了明確的研究方向。”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USP7在EBV相關癌症中的關鍵作用,還為開發新的治療策略提供了有力的證據。USP7抑制劑透過破壞EBNA1的穩定性,阻斷EBV的潛伏感染和腫瘤生長,為治療EBV相關癌症開闢了新的道路。此外,由於USP7在其它皰疹病毒相關癌症中也扮演著類似的角色,這種抑制策略可能對治療其它由皰疹病毒引起的癌症也具有潛在的療效。
隨著科學家們對EBV和USP7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針對EBV相關癌症的有效治療方法問世。而對於那些深受EBV相關癌症困擾的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好訊息。
參考文獻:
Christopher Chen, Kush Addepalli, Samantha S. Soldan, et al. USP7 Inhibitors Destabilize EBNA1 and Suppress Epstein‐Barr Virus Tumorigenesis,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25). DOI:10.1002/jmv.70168
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絡微信:bioonSir 刪除或修改!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