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不聲不響,卻悄然推動行業發生變革。未來汽車Daily試圖用本週新聞回顧的方式,記錄變革過程的細節,對行業發生的一點一滴進行留存。”
理想變陣,
總裁馬東輝升任智慧汽車戰略“一號位”,
李想精力向AI轉移
2月18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理想汽車公司最高決策層——戰略委員會評審通過了“智慧汽車戰略閉環管理方案”,評審結果是由總裁馬東輝擔任智慧汽車戰略負責人,負責和智慧汽車業務相關的戰略目標規劃和執行落地。
在組織上,為了支援馬東輝開展相關業務,戰略委員會決定讓馬東輝替代李想擔任“產供銷聯絡會”主任。此次調整目的要把整個汽車業務進行閉環管理,進行產銷供深度協同,而李想仍是產供銷聯席會成員,會參與汽車相關業務決策。
知情人士對此解讀,“調整的核心邏輯是決策層認為汽車業務已經相對成熟了,純電產品也基本成型。李想需要騰出精力鑽研AI。”李想曾在2024年12月的AI Talk裡說,“我們不能做純硬體公司,這樣會錯失很多的機會。”
內部人士稱,“智慧汽車相關的業務在學華為的軟硬體協同,而營銷、價值傳遞,從去年開始,李想便號召公司上下向小米學習。現在還在學DeepSeek,主要是學習人家如何用小資源去創造大價值,如何用盡可能少的人、數量不多的卡做出這麼好用的AI。”
編輯部點評:從調整目的看,李想會更加投入到AI和智慧硬體的研發創新,而理想總裁馬東輝接管智慧汽車戰略,表明公司內部對這一領域的高度重視。
此次理想汽車在戰略層面的調整,實際是對未來汽車產業生態鏈的提前佈局。李想號召跨行業在不同側重點學習其他企業,是避免傳統汽車產業的硬體思維,力圖在智慧汽車和AI領域快速突破,尋求更大創新空間。
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未來的汽車產業不僅僅只是“車”的較量,更多是智慧化、技術創新和運營效率的多重比拼。
2月19日晚間,蔚來汽車官方賬號“蔚來小喇叭”在 蔚來APP內釋出闢謠宣告,針對網路上傳播的“蔚來豪華車企裁員50%”不實傳聞進行澄清,並且表示“法務部同事已經報警了,發造謠帖的兄弟,悠著點吧”。
2025年以來,蔚來法務部官方微博動作頻頻,不僅釋出多條《關於打擊黑公關和網路水軍的宣告》, 還表示若發現任何網路賬號出於獲取流量或其他不法利益目的,對蔚來公司及旗下品牌蔚來、樂道和螢火蟲進行侮辱、誹謗,或有組織地製造、傳播惡意負面資訊,均可向蔚來提供相關線索和證據。對於經核實後被認定為有效的線索或證據,蔚來將依據其重要性,對提供者給予1萬—100萬元不等的獎勵。
編輯部點評:雖然蔚來闢謠了裁員傳聞,但它也確實面臨挑戰,比如競爭愈發激烈的高階市場,特斯拉等對手都很強勁;換電模式雖然方便使用者,但建設和運營的成本控制同樣關鍵;此外,蔚來還需儘快實現盈利,讓投資者和消費者有信心。未來兩年是蔚來關鍵時期,只有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高效運營能力的車企才能在“淘汰賽”中勝出。
梅賽德斯-賓士集團公佈2024年財報,
自由現金流達到92億歐元
2月20日,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股份公司公佈了2024財年業績表現,並宣佈了未來幾年有關產品攻勢和提升運營的計劃。
資料顯示,2024年該公司的總收入為1456億歐元,同比上年下滑4%;息稅前淨利潤(EBIT)為136億歐元,同比上年減少60.61億歐元,下滑31%。
對於2025年,賓士保持謹慎的態度。賓士表示,預計在2025年,賓士乘用車和商務車銷量均會略微下滑。賓士還特別提到北京賓士的銷量可能會下降。由此,賓士預計整個集團的營收、銷售回報率都會略微下降。其中,營收預計下滑在2%-7.5% ,而息稅前利潤5%-15%。但是,賓士集團整個研發會保持在高位。
不過為了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賓士制定了多達36款新產品的強大產品更新計劃。其中2025年有4款新產品(3款油車,一款電車),在2026年則會有18款新車上市(油車8款,電車10款),2027年新車數量為14款(油車7款,電車7款)。其中,在高階豪華上,將會有10款油車和10款電車新產品上市;而在核心豪華產品群,則有4款油車,3款電車上市。在新生代豪華,合計有3款油車和4款電車上市。
編輯部點評:在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間節點,一眾國際巨頭均齊齊陷入營收下滑的僵局,即便強如梅賽德斯-賓士也不例外。不過賓士也沒有吝嗇對未來的投資,比如2024年賓士乘用車研發支出為87億歐元,主要用於對未來平臺和科技的投資——特別是對MB.OS。
全新CLA即將釋出,這是賓士電動化時代的最新產品,也決定著賓士未來在電動化時代的走勢。賓士還會持續注重中國汽車市場,比如,投提高對在華的投資;充分利用在華的研發的團隊的力量。
“我也不想天真,我們完全瞭解市場面臨著嚴峻的競爭,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賓士董事長康林松說。
2月21日,據外電報道,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正在推進其全球擴張計劃,特斯拉正準備進入印度市場。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已在印度城市新德里和孟買選定了兩處展廳的地點,在孟買,特斯拉則選擇了靠近該市機場的Bandra Kurla綜合商業區的一處場地。訊息人士還表示,特斯拉在新德里和孟買的展廳面積都將在5000平方英尺(合464.52平方米)左右,由特斯拉負責直接運營。
在本週特斯拉還在印度釋出了13箇中級職位的招聘廣告,其中包括一些門店和客戶關係經理崗位。
不過特斯拉的印度擴張之路也引起部分人士不滿。比如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特朗普週二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表示,如果特斯拉在印度建廠以避開該國的高額關稅,那對美國來說不公平。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利用我們,他們透過關稅來佔我們的便宜……實際上,在印度,一輛汽車都賣不出去。”特朗普說。
編輯部點評:儘管印度建廠之路一波三折,但馬斯克並不甘心白白放棄印度——這個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59%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此前,特斯拉曾因高額關稅等問題而對印度市場的進軍持觀望態度,但眼下政策的鬆動讓這一計劃似乎再度煥發活力。知情人士稱,印度政府有望放寬對電動車進口的限制,可能將優惠關稅政策下的進口電動車限額從800輛提升至或多達50000輛。
據共同社報道,豐田汽車公司2月19日在東京的H2&FC EXPO(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博覽會)展會上首次公開了新款氫燃料電池系統。新一代電池在耐久性、效能和成本控制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其中,在效能上,燃料效率比前一代提高了1.2倍,這使得搭載該系統的車輛續航里程增加20%,為使用者帶來更便捷的出行體驗。
豐田公司表示,這一成果是豐田在邁向氫能社會程序中的關鍵一步。
不僅是乘用車,該系統的搭載物件還能擴大至需求有望增加的大型卡車等商用車。豐田計劃自2026年起向日本、歐洲、北美、中國等市場投放。
編輯部點評:此舉是豐田對純電路線的“迂迴反擊”——在電動車滲透率飆升的背景下,氫能被視為其鞏固技術話語權的關鍵籌碼。若豐田能成功推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普及,將重塑新能源技術路線競爭格局。
此外,豐田選擇將新款電池進行全球同步推廣,意圖搶佔全球氫能標準制定權,與中國的“氫能中長期規劃”形成潛在競合關係。
據寶馬集團官微,其大圓柱電池即將隨寶馬新世代車型量產,第六代動力電池已在瀋陽生產基地試生產,並開啟了本土測試與驗證,2026年國內量產。
寶馬稱該電池包更薄、充電更快、續航更長,能量密度提升20%、續航提升30%、充電速度提升30%,配800V高壓平臺充10分鐘跑300公里。此外,寶馬還自研了“能量智控系統”,電池管理更智慧、更安全。新電池包搭配勵磁同步和非同步電機新組合,號稱能量損耗降低40%,整車效率提升20%。
編輯部點評:寶馬此舉標誌著豪華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奮進之舉。大圓柱電池的靈活適配性及其高整合度設計,可能重新定義動力電池的工業化標準。
不過,大圓柱電池的製造工藝複雜度高,良率與成本控制仍是未知數。若寶馬無法在2026年前解決規模化難題,可能錯失市場視窗。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