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外交部:堅決反對;雷軍發文回應SU7碰撞爆燃致三人死亡事故;零跑成為新勢力銷冠|迴響

“時光不聲不響,卻悄然推動行業發生變革。未來汽車Daily試圖用本週新聞回顧的方式,記錄變革過程的細節,對行業發生的一點一滴進行留存。”
作者 |未來汽車Daily編輯部
雷軍發文回應SU7碰撞爆燃致三人死亡事故,小米公佈事件細節
4月1日,“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稱,“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
據初步瞭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慧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據報道,該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事故發生後,有自稱是遇難者家屬的人士在影片平臺釋出訊息稱,小米SU7發生交通事故後發生爆燃,“車鎖未解鎖,無法開啟車門逃生”。
對此,4月1日,銅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工作人員回應中國新聞週刊,事件在調查處理中。
4月1日晚,董事長兼CEO雷軍發文回應安徽SU7事故,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並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編輯部點評:以小米公佈的資訊來看,NOA提示前方有障礙後,僅1秒即進入人駕狀態。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和德國全德汽車俱樂部發布的報告稱,72%的自動駕駛事故發生在系統提示後2秒內,而駕駛員平均需要2.3秒才能完成有效接管。在高速公路場景,這個數值會延長至2.6秒。
本次事件暴露出目前的智駕系統還具有極大侷限性,可能促使監管部門加強對智慧駕駛功能的標準化要求,例如強制延長預警時間、強制車企提供透明技術說明,甚至長期來看,或將推動建立第三方資料託管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公開資訊,NOA曾在事故發生前16分提出輕度分心報警、前8分鐘發出脫手預警,但目前的智駕系統水平還遠不足以人類駕駛員完全“脫手駕駛”。這或許也將反推建立對駕駛人員使用智駕系統的法規。
此外,此次事件也引發對於智駕技術使用的邊界的探討。不少車企人員都發出呼籲:對使用者說真話、說人話。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社交媒體發文呼籲別讓自動駕駛變成文字遊戲。他表示:呼籲媒體和行業機構統一自動駕駛的中文名詞的標準,L2和L3什麼的使用者聽不懂,都是專業話術。建議統一名稱:L2=輔助駕駛;L3=自動輔助駕駛;L4=自動駕駛;L5=無人駕駛。他還強調,一個多餘的中文字也不要有,避免誇張的宣傳造成使用者使用的誤解,並表示稱。“在推廣上剋制,在技術上投入,對使用者、行業、企業都長期有利。”
3月,小米汽車交付量29000輛,小米汽車表示有信心完成全年350000輛的銷售目標。但此次SU 7事件的巨大輿情影響,可能會影響市場對小米汽車的信心,導致更多使用者退至觀望態度。截至昨日收盤,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已連續三日下跌,總市值較事故發生前(3月28日)蒸發近1300億港元。
艾鐵成離任,
蔚來能源負責人沈斐出任樂道總裁
4月2日,蔚來公司對旗下樂道品牌進行組織人事調整。當天上午,樂道汽車總裁艾鐵成透過樂道App發表文章宣佈離職,不再擔任樂道汽車總裁和蔚來高階副總裁。
蔚來公司隨後對樂道汽車進行了人事任命,宣佈原能源業務負責人沈斐擔任樂道汽車總裁,全面負責樂道銷售工作和區域公司管理,向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彙報。
編輯部點評:新能源行業競爭激烈,管理層調整已是行業常態。艾鐵成在擔任樂道總裁前並無汽車行業經驗,卻直接開始運營全新的品牌,這或許也反應出蔚來用人策略的失誤。沈斐在蔚來能源體系的經驗,可能為樂道帶來新的運營思路,如更關注能源體系與市場服務。
接近蔚來管理層的人士表示,此次組織調整,意味著蔚來將向樂道投入更強的管理資源,推動樂道加速提振銷量。與此同時,加強公司各個業務單元的團隊協同和資源共享,提高組織效率,以實現公司四季度盈利的經營目標。
2024年,蔚來全年淨虧損達224億元,同比下滑8.12%。蔚來CEO李斌告誡員工,“現在的挑戰非常大,別家孩子已經考上大學,我們還在復讀。”若樂道未能快速扭轉頹勢,可能會繼續拖累蔚來整體財務狀況。
3月新勢力交付出爐,
零跑成為新勢力銷量冠軍
4月1日,各家新勢力陸續釋出交付量。其中零跑汽車交付37095輛,同比增長超154%,位列冠軍;理想汽車目前排在第二位,交付36674輛,同比增長26.5%;小鵬第三,交付量為33205臺,大漲268%。
後續的排行中,廣汽埃安交付34082輛,問界交付31727輛,小米汽車交付29000輛,蔚來交付15039輛,嵐圖交付10012輛。
極氪科技3月份共交付40715輛新車,其中極氪品牌交付15422輛 ,同比增長18.5%,環比增長9.9%;領克品牌交付25293輛,同比增長28.6%。
阿維塔3月交付10475輛,同比環比均實現翻倍。
編輯部點評:從最初的月交付過萬,再到破2萬,如今衡量交付成功的標準已是“月交付破3萬”。這也意味著造車新勢力進入穩定且向上的成長週期。
4月份,零跑B10將迎來上市交付。後續,小鵬、理想和蔚來都會有重磅產品推出,競爭將進一步白熱化。
賓士高管:
歐洲汽車製造商過於依賴中美技術
近日,賓士集團自動駕駛業務高管Georges Massing在柏林的一場行業會議上表示,隨著汽車越來越依賴人工智慧,歐洲在計算機硬體和雲服務方面對美國和中國的依賴,使歐洲汽車行業面臨風險。
Georges Massing 說道:“我們越深入發展人工智慧,就越需要更高效的計算機系統。然而,目前歐洲在車載高效能計算機等關鍵硬體領域的投資計劃屈指可數。”
Massing稱,“當前歐洲既缺乏訓練AI模型所需的雲計算基礎設施,也不具備相應的硬體研發能力。”
Massing特別以雷射雷達為例指出,這一被全球車企廣泛採用的核心部件目前主要依賴中美兩國供應。他還補充說,歐洲需要打造自己的高效能晶片和雲服務提供商。
編輯部點評:中國智慧化供應商的國際地位舉足輕重,大眾汽車集團在自主軟體研發遇阻數年後,與中國晶片巨頭地平線達成戰略合作,以加快電動汽車的研發。
賓士集團也透過投資中國自動駕駛獨角獸Momenta,強化其智慧駕駛輔助系統。賓士近日還宣佈將採用中國公司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感測器,為全球市場開發智慧駕駛汽車。
可以預見的是,海外車企將成為中國智慧供應商第二條增長曲線。
特朗普政府確認汽車及零部件關稅生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2日確認,將從4月3日開始對全球汽車和輕型卡車徵收25%的關稅,並從5月3日開始對汽車零部件徵收關稅。
在一份《聯邦公報》的通知中,白宮指示商務部在90天內建立一個程式,在特朗普上週公佈的關稅清單中增加更多汽車零部件。根據路透社對聯邦公報中包含的關稅程式碼的分析,特朗普25%的關稅將涵蓋每年近6000億美元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進口。
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美方打著“對等”的幌子,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嚴重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正當利益。中方多次強調,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方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做法,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磋商解決貿易分歧。
編輯部點評: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使得全球汽車產業在電動化轉型在地緣政治博弈下進一步振盪。傳統車企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但轉型節奏快的企業或將迎來新機會——汽車產業早已是全球化分工的典範,強行以關稅重塑“美國製造”,將會加速亞歐車企及供應鏈的本地化替代策略,反而會削弱新時代中美國在汽車領域的領導力。
歐盟對大眾、Stellantis及雷諾等車企
開出4.58億歐元罰單
歐盟委員會4月1日宣佈,對15家主要車企和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處以總額近4.58億歐元罰款,原因是他們15年來參與了一個非法的“報廢汽車回收壟斷聯盟”。
其中,大眾、雷諾和Stellantis面臨的罰款金額最多,分別為1.28億歐元、8100萬和約7500萬歐元。ACEA被罰款50萬歐元。梅賽德斯-賓士則因披露該聯盟獲完全豁免,免於繳納近3500萬歐元罰款。
編輯部點評:歐盟此次對車企的重罰,表面是針對報廢車回收壟斷聯盟(車企合謀壓低迴收成本、隱瞞再生材料使用比例),實質是加速淘汰燃油車體系,為本土新能源產業鏈騰出市場空間。同時,本次罰款也暴露了歐洲傳統汽車巨頭在新能源轉型中的系統性危機以及“船大難掉頭”的轉型困境。2024年,Stellantis集團淨利潤同比暴跌70%,大眾營業利潤下降15%,雷諾雖在歐洲電動化佔比達33%,但其盈利仍依賴燃油車。
此外,這些傳統汽車企業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面臨挑戰。基於2025年1月1日歐盟出臺的相關規定,將對一輛新車產品實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監管,超標的車企也將被罰款。對此,雷諾高管稱:整個行業可能面臨約150億歐元的罰款。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