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LP開始容錯

本期導讀:
國資和政府引導基金原本具有長期性,然而對創投的耐心和風險性理解不夠。不過伴隨著國家及各地陸續出臺政策,不少國有LP開始對子基金容錯。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一直以來,相較於全球股權基金的平均持有期,人民幣基金期限普遍較短,這也束縛了基金在投資上的選擇。
社保、金融機構等長期資金流入有限,而國資和政府引導基金,往往帶有招商等訴求,在實際投資中,出於種種原因為了減少風險,國資LP似乎也更傾向於投資期限較短的基金市場缺乏足夠的耐心資本來支撐,這與股權投資市場長週期屬性存在天然矛盾。
而實際上,國資和政府引導基金原本具有長期性,理論上來說訴求更看重培育高新產業發展,投資階段更早期,投資週期相對更長,更加能夠承擔風險,然而對創投的耐心和風險性理解不夠。
不過伴隨著國家及各地陸續出臺政策,各地引導基金在運作邏輯上越來越靈活,部分地區開始探討出臺對子基金容錯機制的細則。
國資LP開始容錯
日前,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釋出《東城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結合東城區實際情況,制定最新引導基金管理辦法。
辦法共計10章,41條,其中在引導基金的監督和績效評價中,明確提出免責條款細則。
具體來看:引導基金應當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對基金執行情況的考核、監督、檢查、審計,對於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按照預演算法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相關部門及引導基金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履行職責過程中,符合以下情形的,依法依規依紀免予責任追究:
(一)法律法規、黨紀黨規和相關制度未明令禁止,或者雖未明確規定但符合中央決策部署和全市工作要求;
(二)基金投資符合中央和市區對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的重點支援方向和要求,以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區重點產業佈局規劃和產業鏈發展需要;
(三)經過充分論證和盡職調查評估,並按照實際情況履行投資決策程式,不存在違反相關制度和業務流程的情形;
(四)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監管要求,建立了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並有效執行;
(五)沒有為自己、他人或其他組織謀取不當利益、中飽私囊,沒有明知故犯或與其他組織或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
(六)對探索創新、先行先試中非主觀故意造成的損失,積極履職盡責,採取合理方式主動及時止損減損,以消除不良影響或有效阻止危害結果擴大。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30日後實施,今後東城區政府出資新設立基金或對已設立基金政府承諾的後續出資,均由該母基金出資,並按照該辦法進行管理運營。
當前,一級市場面臨多方壓力,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LP端的壓力也激增。近期就有不少國資LP透露:今年面臨的業績壓力不小,為了DPI考核,主動向GP提出要適時調整策略”。
資金端結構的變化,使得GP的募資邏輯也出現調整,為滿足LP的訴求,GP們紛紛設立招商部門,完成返投要求,另一方面,為了退出,越來越多GP開始下場催收,讓被投企業回購,甚至險招、怪招頻出。
開年至今,市場溫度依然寒冷,當GP募、投、退三端全線冰凍,LP追責成為普遍現象,市場信心幾度陷入冰點。
“苟住”、“不下牌桌”等言論,反應了大多數從業者的無奈。
受多方因素影響,如今的一級市場面臨多重壓力,尤為需要有充足耐心的穩定資金流入,來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穩定市場估值中樞,從而推動市場的修復與復甦,但現實情況並不理想,而健全、科學的引導基金容錯免責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各地探討容錯機制
事實上,近年來,多地引導基金紛紛出臺政策,提及對子基金的免責容錯機制。
2020年10月,原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現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在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中提到,“我們的從業的人員只要沒有道德風險、沒有營私舞弊、沒有貪汙等等,我們都是免責的”。
據悉,深圳天使母基金最高承擔子基金在一個具體專案上40%的投資風險,助力種子期、初創期企業跨越“死亡谷”。
2022年2月份,浙江省財政廳出臺《省產業基金投資運作盡職免責工作指引(試行)》,保護相關工作人員敢於擔當、積極履職,營造改革創新、支援實幹的良好氛圍,著力破解“不敢投”“不想投”等問題。
2023年1月份,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支援風險投資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措施中提及:最佳化政府基金管理機制。對省級政府性股權投資基金參股的風投創投子基金存續期,放寬至不超過15年,可按照子基金實繳金額撥付管理費。合理設定省級政府性股權投資基金參股的風投創投子基金投資風險容忍度,按照天使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最高分別為80%和40%的投資損失允許率,對子基金整體收益進行績效評價、審計評估。
除了省級外,無錫、蘇州等地引導基金也陸續出臺多項舉措。
2021年,無錫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首次出臺管理辦法,其中《辦法》要求天使基金參股的子基金應主要投向無錫市鼓勵發展的產業領域,50%以上的投資額須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容虧機制上,整體容虧最高40%,虧損超過40%的部分,先由天使基金風險準備金彌補,不足部分以原天使管理人的收益獎勵為限進行彌補;直接股權投資形成的股權,原則上在5年內退出等。看長效、忌短視;勇於進、捨得退,折射的正是政府部門更加有為、更加精準的服務。
蘇州天使引導基金、東湖高新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合肥市種子基金、永康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泉州市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安徽省新型研發機構專項基金等多隻母基金均對設有盡職免責和容錯機制,給予一定的風險容忍度。
如今,各地引導基金愈發重視容錯機制的建立,給團隊及子基金安全感,不過從實際的實施落地過程中來看,容錯、免責機制也依然面臨挑戰。
此前,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理事朱克江曾表示:“雖然安徽已在研究建立“種子投資和風險投資容錯和盡職免責機制”,但真正執行起來估計還要有個過程。實際上,重要的是儘快建立起有效的防範機制,儘可能避免或減少國資風險的發生”。
結語
今年以來,LP與GP之間的矛盾也愈發頻繁,不少GP反饋,收到了來自於LP的退出壓力,追責事件頻起。
出於種種原因為了減少風險,國資LP似乎也更傾向於投資期限較短的基金,這與“投早、投小、投科技”之間存在矛盾。好的資產需要挖掘、培育,而可持續的長錢流入,才能更好地做好培育。
不過近兩年,隨著各地招商節奏加快,在產業培育和引入方面也加大投入力度,不僅快速落地大規模引導基金,部分新設立的引導基金在運作模式上也有創新之處,包括適當延長基金存續期、完善容錯機制等。
如今,越來越多地方開始更新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給予子基金一定的風險容忍度,未來,隨著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最佳化,預計將進一步激發引導基金的活力,為市場及地方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