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密集做LP,香港科技大學也來了

本期導讀:
在LP整體出資謹慎的當下,高校LP卻頻頻入局,香港科技大學也來了。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LP越來越謹慎,GP信心不足,然而高校LP卻頻繁入局一級市場,或將為市場注入新能量。
日前,又一隻高校母基金宣佈設立,這一次是香港科技大學。
又一家高校LP來了
在LP整體出資謹慎的當下,高校LP卻頻頻入局,香港科技大學也來了。
6月16日,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州產投資本共同發起設立的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2024 INNOTECH 創科嘉年華上隆重舉行簽約儀式。廣州產投資本董事長魏大華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熊輝教授代表簽約。
本次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的目標規模為10億元,將重點投向港科大(廣州)的科技成果轉化專案和校友創新創業專案,涵蓋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智慧裝備與機器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前沿產業領域的子基金,並由廣州產投與港科大(廣州)雙方共同遴選子基金GP。
羅俊茯董事長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廣州產投與港科大共同設立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不僅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南沙方案》、服務大灣區建設的具體行動。作為廣州產投與高校合作設立的首支母基金,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也是國有資本支援科技成果轉化的全新嘗試。廣州產投將以此為契機,攜手港科大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協同、共享的創新生態系統,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未來,廣州產投將立足市屬唯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定位,堅持當好“耐心資本”,充分發揮創投母基金及旗下各類科創服務平臺作用,與更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早期投資機構深化合作,推動科技與資本“兩翼齊飛”,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為大灣區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鄭光廷教授致辭時介紹道,香港科技大學1991年才創校,1993年就成功培育了學校支援的網際網路服務公司。1999年,學校創立了創業中心,並於2011年開始,持續舉辦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現在已成長為頗具品牌影響力的創業賽事。
他鼓勵並祝福到場的師生及創業者,雖然創業艱難,但相信在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援下,創業之路必將更加暢通。
據悉,在慶典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與粵科風投、哇牛投資、中企聯創、道格資本、琢石投資五家基金管理公司(GP)舉行了集中籤約儀式。
至此,為支援港科大(廣州)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領域的發展,學校累計簽約規模達到24億元。
近年來,國內高校在股權投資領域的參與程度不斷加深,高校LP的數量和活躍度不斷增加,其佈局策略也日趨多元化。
不僅僅是香港科技大學,年初時,香港大學也以LP身份出資東莞清水灣二期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基金背後LP不僅包含騰訊、東莞市宇連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等產業資本,還有“大疆教父”李澤湘教授等個人LP,陣容堪稱十分豪華。該基金專注於機器人及智慧硬體相關領域投資,重點佈局工業4.0、交通/物流、智慧家居、消費類硬體等方向。
高校LP頻頻入局
今年以來,受監管、市場環境、LP態度等多方因素影響,一級市場進一步遇冷。根據FOFWEEKLY資料顯示:一季度機構LP的出資節奏放緩。投資端,投資機構的出手次數也進一步下跌。
一邊是“IPO通道”受阻,一邊是基金到期退不出,DPI普遍不樂觀,面對如此現狀,LP出資變得更為謹慎,甚至不少LP開始追責。
當前,市場上的增量LP基本是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為主,而高校等市場化母基金的加入,無疑為市場帶來信心。
除了香港科技大學外,這兩年天津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眾多高校陸續發起或牽頭設立母基金。
去年12月份,復旦科創母基金成立,該母基金由復旦大學聯合地方政府、國企及市場化機構等共同發起設立,首期規模總計達10億元,全力構築校內校外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今年2月,復旦科創母基金管理公司“上海卿雲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據FOFWEEKLY瞭解,該母基金雖然立足復旦大學,但將面向全國乃至全球,遴選最優秀的專業投資管理團隊進行合作,同時還強調“長錢使命”。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無論是GP還是專案,對於耐心、穩定的長期資本都有著迫切的需求。高校LP的持續加入,有望為市場注入更多的信心和動力,特別是在支援中小科技企業成長方面,不僅為科研和學術提供資金支援,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多方面助力,同時為GP募資端注入能量。
結語
隨著市場環境的演變,高校對股權投資的積極性日益高漲,長期投資的重要性更多地被關注。然而,與海外市場相比,國內高校參與股權投資尤其是捐贈基金在佈局股權基金時整體滲透率較低,涉及流程審批時間長等問題,存在一定投資壓力。
儘管如此,高校基金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促使越來越多的高校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積極拓展股權投資版圖。這種趨勢或將為高校基金在未來的運營和發展中提供更多思路和機遇。
在今天環境下,市場需要更多長錢資金來助力,一方面,推動和科技企業發展是一個長線工作,需要長期、耐心資本支援;另一方面,緩解募資困境也需要更多長期資金投入,為市場發展輸入血液。
高校LP的頻繁入局,或將為市場帶來信心。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