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導讀:
技術突破和政策紅利正共同推動外資LP對中國市場的“再認識”。
作者丨Eyan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當下,“東昇西落”不再僅是中國內部的戰略共識,而是逐漸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現實寫照。美國對中國發起的關稅戰不僅未能遏制中國的發展,反而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對美國經濟政策的不信任。與此同時,美債收益率的飆升和美股高估值的持續,使得美元資產的信用風險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以其穩健的經濟增長和日益完善的投資環境,成為全球資本尋求避風港的新選擇。外資LP們開始悄然佈局中國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和投資機會。這一趨勢不僅體現了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的重新評估,也標誌著中國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外資重新“認識”中國
今年4月以來美國對全球,尤其是中國,發起的關稅戰引發了廣泛的國際抵制。曾被視為“避風港”的美元資產,如今正面臨信任危機。美債收益率飆升、美股高估值泡沫、以及對華關稅戰的持續升級,使得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美國資產的安全性。與此同時,中國市場以其穩定的政策環境和科技創新能力,逐漸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美國國債市場一直被視為全球最安全的投資標的。然而,美國聯邦債務總額激增至36.2萬億美元,其中約9.2萬億美元將在2025年到期,佔GDP的近31% 。這一龐大的債務規模引發了市場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2025年4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飆升至4.5%以上,3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5%的歷史新高。這種“股匯債三殺”的局面,打破了美債作為避險資產的傳統角色。
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債比例已從2014年的近50%下降至2024年底的30%。中國作為美債的主要持有國之一,其持倉也在持續減少。這一趨勢反映出全球投資者對美國財政狀況的擔憂加劇。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不斷升級,四月以來,美方稅率飆升至125%(疊加此前稅率後達145%),中方同步跟進,這讓全球對於經濟不確定性更加的擔憂。相反,中國市場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吸引力。
“我們原以為脫鉤是暫時策略,現在看更像是長期趨勢。”一位歐洲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在最近一次訪華調研時坦言,“而相比美國用加稅、審查、關稅戰等方式構築的資本壁壘,中國展現出的是更加具備開放性的產業結構和技術潛力。”這番話,反映了不少外資LP正在經歷的認知重構過程。
外資也開始更本土化地參與中國市場。如施羅德資本自2020年以來已募集了4支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約30億元人民幣,顯示出外資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在2023年與中國六大金融機構簽署了總額高達5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涵蓋債務和股權等多種資本流動方式,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的長期資本,如主權基金、家族辦公室、養老金等,紛紛頻繁來華調研,尋找投資機會。例如,沙特公共投資基金與深圳市福田區合作,成立了藍海太庫(深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首支基金規模超10億美元,標誌著中東資本對中國市場的深度佈局。
這種趨勢不僅表明外資LP對中國市場的興趣回升,更開啟了“中國創新,全球市場”的新正規化。外資LP透過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不僅獲取了優質的投資機會,也推動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在全球資本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外資LP正悄然加速對中國市場的佈局。這不僅反映了對中國經濟潛力的認可,更是對全球經濟“東昇西落”趨勢的深刻回應。未來,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政策支援的持續,外資LP在中國的投資將更加深入和廣泛。
外資LP重新定價中國
在全球資本市場風雲變幻的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崛起與政策環境的最佳化,正引發外資對中國市場的重新評估。
2025年初DeepSeek就引起全球關注。該公司旗下的大模型以低成本、高效能和開源的特點,挑戰了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據報道,DeepSeek的成功不僅震撼了全球AI行業,還導致美國科技巨頭的股價大幅下跌,英偉達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創下美國上市公司單日市值損失的紀錄。
從估值層面來看,中國資產的吸引力同樣在提升。當前中國一級市場優質科技企業估值相較於美股、印度等新興市場仍處於明顯窪地。例如,在AI、機器人、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中國頭部專案的估值中位數普遍低於美國同行30%以上。而與此同時,中國科技公司在GPU生態、低成本硬體整合、演算法落地能力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技術-估值的雙重剪刀差。
這種剪刀差不僅讓國內GP和產業資本開始加碼,也吸引了此前“冷處理”中國市場的外資LP重新返場。2024年下半年以來,已有多家歐美LP團隊高規格訪華調研,包括大學捐贈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等長期資本。
“在全球尋求高質量增長資產的大背景下,忽略中國是不現實的。”某機構合夥人指出,“我們從2023年下半年起就明顯感受到海外投資人重新關注中國,尤其是在DeepSeek、宇樹科技等企業出圈之後。”據他透露,2025年一季度,已有數家頂級LP正式恢復或啟動對中國基金的新配置計劃。
這些技術突破不僅展示了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也吸引了外資LP的關注。正如一位東南亞家族辦公室負責人所言:“中國企業在AI和機器人領域的進展令人印象深刻,我們正在重新評估對中國市場的投資策略。”
為了吸引外資,國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限制,最佳化外資併購規則和併購交易程式等。
此外,QFLP試點政策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允許境外投資者以更靈活的方式參與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五十個地區釋出了QFLP試點政策。
這些政策的實施,為外資LP提供了更加穩定和友好的投資環境。外資GP也開始募集人民幣基金,嘗試更本土化的投資路徑,全球最大消費私募基金路威凱騰,在2022年超額完成其首支人民幣基金20億元的募資目標,顯示出外資GP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施羅德資本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負責人錢軍就在此前的採訪中表示:“隨著對美元市場配置資金的速度放緩,越來越多成熟投資者轉向人民幣市場進行對沖。”這表明外資GP正在透過募集人民幣基金,更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
隨著技術突破和政策紅利的雙重驅動,外資LP對中國市場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過去幾年,由於多重因素影響,美元LP對中國市場的出資意願低迷。然而,隨著中國科技企業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外資LP的興趣逐漸回升。
技術突破和政策紅利正共同推動外資LP對中國市場的“再認識”。在全球資本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國成為新的資本避風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資LP悄然佈局。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也彰顯了中國政策環境的吸引力。中國資本市場對外資LP而言更像是風險模型裡的“權重引數”,如今,這一權重正在被調高,並開始寫入配置主路徑。美債的信用邊際、美股的流動性邊際、美元體系的全球溢價,都在經歷系統性透支。當全球資本開始問自己“下一站應該投向哪裡”,中國作為資產、創新、政策三重紅利交匯點,自然重新成為答案之一。
外資LP在中國進化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外資LP對中國市場的態度正經歷從“認知重估”到“配置加碼”的進化。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投資意願的回暖,更在於實際行動的加速推進。外資LP們正透過設立本地辦公室、參與人民幣基金募集、利用QFLP等政策工具,深度融入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形成一條從認知到行動的完整路徑。
過去幾年,受地緣政治緊張、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資LP對中國市場持觀望態度。然而,隨著中國在人工智慧、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技術突破,以及政策層面的持續開放,外資LP開始重新評估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
漢領資本(Hamilton Lane)於2022年獲得上海QFLP試點資質,成為首家透過QFLP設立S基金的機構。2023年,其在上海的辦公室正式運營,標誌著其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KKR、博楓等全球私募巨頭也紛紛在上海設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進一步加深在中國的佈局。
隨著認知的轉變,外資LP開始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配置。他們不僅透過美元基金參與中國專案,還積極參與人民幣基金的募集,以更好地融入本地市場。2025年3月份,嘉興漢領承嘉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完成備案,管理人為漢領(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外資LP還利用QFLP等政策工具,直接投資於中國的私募股權市場。例如,開泰銀行在上海設立了15億元人民幣的QFLP基金,標誌著其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
外資LP在中國的投資路徑正從單點試探轉向系統佈局。他們不僅在一線城市設立辦公室,還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的產業基金、科技園區等專案,形成與本地政府、企業的深度合作。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在深圳設立了藍海太庫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首支基金規模超10億美元,投向新能源、醫療健康等領域,此外還透過參與中國的產業升級、綠色轉型等戰略,尋求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他們不僅關注財務回報,更看重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
在全球資本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外資LP正悄然加速對中國市場的佈局,這不僅反映了對中國經濟潛力的認可,也是對全球經濟“東昇西落”趨勢的深刻回應,更是對自身認識和迭代的“進化”。未來,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政策支援的持續,外資LP在中國的投資將更加深入和廣泛。
結語
隨著技術創新的持續推進和政策環境的不斷最佳化,外資LP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正在從“再認識”轉向“再配置”。他們不僅看到了中國硬科技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也意識到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獨特價值。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的長期資本頻繁來華調研,外資GP也開始募集人民幣基金,嘗試更本土化的投資路徑。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外資LP對中國市場的佈局已從觀望轉向行動。
在全球資本流動的新格局下,中國正逐步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創新者”,其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對於外資LP而言,抓住這一趨勢,積極參與中國市場的投資,將是實現長期穩健收益的關鍵。而對於中國市場而言,吸引更多高質量的外資LP,不僅有助於最佳化資本結構,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每日|薦讀
熱文:社會LP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