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導讀:
在經歷二十餘年高速增長後,私募股權基金存量規模首次下跌,市場進入存量博弈時代。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2024年,“資本寒冬”仍在持續。
去年,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情緒仍舊低迷,募、投、退資料全面下跌,在經歷二十餘年高速增長後,私募股權基金存量規模首次下跌,市場進入存量博弈時代。在私募股權市場步入高質量轉型關鍵期的時代背景下,機構LP的配置勢必更加專業化、精細化,我們希望透過對各型別LP最新出資特徵的梳理和拆解幫助市場更高效地理解資金端的最新變化。
《2024年LP全景報告》將從宏觀全景——國有資金的全面滲透,和分型別LP——存量週期中的新變化兩個維度分析、拆解募資市場基金出資人的特徵及新變化。報告的主要核心統計資料如下:

Part I. 全景:國有資金的全面滲透
1、私募股權基金存量規模首降,行業階段性見頂

2、機構LP出資規模持續下跌,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

3、國有資金已完全滲透一級股權市場

4、出清持續但降速,管理人結構逐步最佳化調整

5、資金分佈聚集,中西部省份開始發力

6、股權基金科創屬性進一步提升,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戰略目標

Part II. 各類資金:存量週期中的新變化
政策型LP最新出資特徵:
1、出資下跌,調整頂層設計佈局多元化退出渠道
2、市場化招商佈局股權投資全週期,重點關注“兩頭”
3、政府出資+國資管理模式常態化
4、返投比例繼續下跌,管理費口徑逐步統一
5、讓利與容錯機制的逐步落實
6、“政府+高校科技園”模式加深助力硬科技成果實現轉化


產業型LP最新出資特徵:
1、長尾減少,資金集中度提升
2、上市公司的出資佈局——綜合類與垂類基金的博弈
3、上市公司聯合出資,增強產業協同及資源整合能力
4、“新質生產力”賽道——既能融資又能出資
5、國資產業方出資聚集且內迴圈
6、產業方S交易增加,但較難實現系統性配置


金融機構LP最新出資特徵:
1、政策利好頻出,放寬保險銀行出資限制
2、出資節奏放緩,分母效應降低基金的配置
3、協同引導基金,券商銀行支援新質生產力
4、增加S策略配置,信託和AMC佈局優質資產

財務型LP最新出資特徵:
1、資金錯配與資產價格進一步壓縮財務投資人空間
2、“僅存”市場化母基金抱團
3、潛在增量資金瞄準存量S份額
4、家辦尚難實現對一級市場的持續長期配置

公共型LP最新出資特徵:
1、長期資本嚴重缺位
2、社保基金提升股權類配置上限,尚未體現實際效果
3、新高校基金統一看齊向科技成果轉化
4、上市公司投資公益類基金扶持地方經濟

Part III. 結論與展望
1、管理人市場實際體感更“冷”,GP面臨生存危機
2024年,股權投資市場資金端LP出資規模仍過萬億,存量規模近1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這標誌著市場開始進入存量調整期,考慮到募資兩側的資金結構,GP的體感勢必更冷;管理人行業內部結構最佳化是地緣政治、宏觀經濟、資金結構和國家戰略等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亦是我國一級股權市場邁向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
2、政府國資募資端聚集,結構性失衡需藉助外力調控
2024年,雖然政策型LP的出資規模沒有繼續提升,但滲透率的增加導致更多基金具備招引屬性,因此這些基金對於市場化資金的吸引力天然減弱;另一方面,自股權投資強調科創屬性以來,賽道逐漸聚集,大型國有企業或央企的產業及資源優勢凸顯,旗下投資平臺或者GP無論對於產業理解或是返投招引都更具優勢,這就形成了募資供需兩側都是國有資本佔據市場主導的情況,國資的內迴圈將進一步壓榨市場化投資機構的生存空間,如果市場不能及時調控,最終會導致基金產品及募資策略的完全分化。
3、資金的內部“再分化”,醞釀未來財務配置機會
資金屬性決定資金訴求,但隨著股權行業的發展,各個LP所管理的資金也開始變得多元化,這就意味著LP需要以不同的配置策略來對待不同屬性的資金,這亦是機構甚至行業邁向高質量、專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當LP資金背景與運作方式開始分化,各型別LP的邊界就開始變得模糊,國資屬性的政策型LP與純財務型LP的訴求會實現有機融合,最終實現創投行業的市場化運轉。
編寫團隊
餘昊俊之:研究總監,FRM
微 信:15601288773
馬溢韓:分析師
李默楠:分析師
李添瑜:助理分析師

掃碼獲取精華版報告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