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家國資LP投資決策大提速

本期導讀:

當悲觀者還在糾結行業調整的陣痛,樂觀者早已捕捉到行業熱情。國資LP活躍度上升、決策週期壓縮,基金備案量提升……這些具象化的 “回暖訊號”愈發清晰了。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近期一級市場暖意湧動。從資料端來看,3月份,LP活躍度環比上升24%,新基金備案環比增加20.6%;從體感上來看,地方母基金設立及出資動態頻出,多家LP機構透露決策效率顯著提升。
“開年我們已經投了7、8個專案了,最快的一個專案決策僅用一個月,子基金也在同步看”,某中部省份國資向我們表示。
另一中部省份母基金開年至今已設立3只子基金,還有幾隻在談。某市級母基金本月才宣佈設立,目前已經開始大範圍接觸GP了。
“雖然我們是國企平臺,但我們決策效率很快”,本週已經聽到了至少5家國資LP主動反饋其決策效率很高。
顯然,今年LP與GP及專案的互動頻率進入了 “快車道”。
LP高頻對接GP
開年,隨著AI、機器人、低空經濟等賽道的持續火熱,行業的投資熱情進一步被調動,LP的積極性也持續高漲。
據FOFWEEKLY統計:2025年3月,機構LP的出資活躍度回升,環比上升24%,新備案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總計351只,環比增加20.6%,較去年同期增加16.2%。
一位接近我們的LP坦言:“今年有很急迫的出資需求,希望能夠接觸更多優質GP。”
另一方面,不少GP表示:“今年收到了很多LP催出資的訊號。”
從媒體端來看,LP急切出資訴求也再度得以驗證。
據FOFWEEKLY不完全統計,僅4月以來就有江蘇、湖北、貴州、浙江、河南、四川、海南、廣東、上海、天津、北京等多地母基金宣佈設立或招GP,涉及母基金數量近30只,其中不乏返投1倍以下的母基金。
連雲港新材料產業專項母基金完成備案;江蘇揚州數智電子資訊融合產業專項母基金完成備案;武漢問津發展基金招GP;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招GP;貴陽市數字經濟發展基金招GP;臨海市產業母基金招GP;四川省先進製造投資引導基金招GP……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有多隻母基金從設立到出資的週期都顯著縮短。
以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為例,2025年2月14日,海淀區“新春第一會”——2025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成功召開,會上,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重磅釋出,規模100億元,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總規模增至200億元。4月份,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宣佈招GP,前後僅2個月時間。
類似的高效率母基金還有很多。
繼今年1月設立後,上海未來產業基金近期釋出公告,基金擬參與投資6只子基金,合作GP包括峰瑞資本、中科創星等,覆蓋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硬科技等前沿領域。
日前,河南某地天使母基金也向我們表示:母基金設立期間,已開始大規模接觸GP,雖然是國資,但決策流程效率卻很高。”
珠三角某地母基金開年以來也多次向我們釋放出急切出資訊號。
不過據部分LP反饋:“今年他們的決策效率很高,投資節奏加快了,但子基金的募資速度依然相對慢一些。”
據介紹,整體來看,對GP而言,基金註冊地部分資金相對容易敲定,難的部分是剩餘資金。
這兩年,國有資金已成為一級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成為真正意義上出資“最活躍”的LP。然而由於決策流程、返投、註冊等要求,一直飽受行業爭議。但時至今日,GP想要募資,引導基金則是繞不開的一類LP。而今,GP在募資時,也會率先表示,完成返投沒問題。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創投生態調整等多方變化,多地國資LP也開始向更加市場化的發展模式邁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為GP帶來實際的助力。
LP更耐心了
2024年4月“耐心資本”一詞提出至今,“耐心資本” 逐漸從行業熱詞轉化為落地實踐。長期資金對於中國創投市場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不僅是創投市場穿越週期的 “穩定器”,更是破解硬科技投資 “週期錯配” 難題的關鍵金鑰。
而在政策東風下,越來也多政府引導基金正透過機制創新重塑 “長錢” 生態。一方面國資LP提速出資效率,另一方面放寬返投約束及延長基金存續期。
1.返投新變化
近日,長沙經開集團出資設立的科創母基金完成備案,母基金總體返投要求為0.4倍,引發行業關注。
據介紹,母基金對種子子基金、天使子基金出資最高分別可達子基金總規模的70%、50%。無論是從放寬返投認定還是提高出資比例,都體現了長沙經開區借力資本市場助推科技創新的誠意和決心。
實際上,從整個市場來看,引導基金的返投比例要求也逐年下降,返投口徑更加靈活多樣。
FOFWEEKLY《LP全景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以來,政府引導 基金出資活躍地區的返投比例要求總體平均值從出資額的2倍下降至1.26倍,並且各地區返投比例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此外,返投認定的口徑更加多樣化,放大了返投認定的範圍,在具體的返投認定上,基金管理人關聯方和重大專案一事一議等要求降低返投完成難度的同時,也體現了地方政府招引培育工具使用靈活性增強。
2.長週期、突出耐心屬性
長久以來,國內創投市場一直在呼籲“長錢”的湧入,缺少能夠跨越週期的LP,而這兩年“耐心資本”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多地引導基金開始率先破冰。
具體來看,洛陽天使母基金、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江蘇揚州航空航天產業專項母基金、江蘇鹽城綠色低碳產業專項母基金、豐縣母基金、國新創投基金等多隻母基金存續期均明確為15年,或更高達20年。
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於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再次提及“發展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紫荊資本法務總監汪澍表示:從近幾年的實踐情況來看,大量的基金歷經10年連DPI到1都可能難以實現,2016年以後成立的基金更是難看中的難看,10年期限可能真的不夠用了。現在很多新成立的政府投資基金的期限已經逐漸延長到12年~15年,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更長期限的政府投資基金。相信之後修訂的《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會解放10年的限制,允許根據實際情況自由探索基金週期。
當LP的 “耐心” 轉化為真金白銀的長期承諾,這種 “長錢” 生態的構建,恰為硬科技、AI等未來產業投資埋下關鍵伏筆。
LP湧向未來產業
今年以來,各地母基金在投資佈局上顯著向AI、機器人、航空航天、地空經濟等前沿領域集中。從地域上來看,除了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外,合肥、成都、鄭州等區域對上述領域的關注度也非常高。
4月21日,合肥市副市長王海霞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舉辦的2025中國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宣佈,合肥市將設立100億元基金以支援智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並推出“6128”工程。
4月15日,江蘇揚州數智電子資訊融合產業專項母基金(有限合夥)完成備案,基金重點投資於積體電路、電子資訊、智慧電網、人工智慧等領域內的子基金或直投專案。
近期,鄭州市戰略新興產業母基金髮布多個遴選公告,其中包括對算力等產業方向子基金管理機構的招募。此外,四川省先進製造投資引導基金近期釋出多隻子基金管理人遴選公告,其中也指向了人工智慧子基金。
很明顯的感受是,自開年起一級市場的投資熱度節節攀升,投資人再度活躍起來,不僅GP加速佈局,眾多LP對市場也有切實感知,而行業對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的發展也持積極態度。
日前,在母基金週刊舉辦的“2025 中國產業資本峰會”上,不少嘉賓認為:“2025年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創投的新起點。”
建發新興投資總經理蔡曉帆表示:“市場信心已然迴歸。事實上,從去年 9 月底開始,市場情緒便已觸底。” 在他看來,DeepSeek 的出現讓市場重拾科技自信,“2025 年將是中國創投的新起點,也會湧現新機遇,應以更飽滿的熱情擁抱這個新時代”。
越秀產業基金董事長、管理合夥人盧榮表示:“我覺得我們可以全面擁抱DeepSeek和AI,因為它們將帶來中國科技資產重估和投資邏輯正規化的變化。”
多家機構掌舵人在公開交流中指出,當前創投行業正呈現 “趨暖” 向好的積極訊號。
從機構人才需求角度來看,與去年同期呈現極大反差。據瞭解,今年不少機構都重啟招聘計劃,尤其是投資崗、募資崗。
事實上,過去幾年行業出清雖然充滿挑戰,但也為從業者提供了難得的反思與調整機會。
“混日子的GP被淘汰,活下來的必須懂產業、會風控。”某母基金負責人表示。
悲觀者的獨白是:“沒有思緒,無法前進”,而樂觀者的獨白卻是:“積極爭取,尋找新的機會”。
有機構低調募集數十億甚至大幾十億;有機構為了生存,積極尋找新的退出路徑;而有些機構卻依然深陷市場分化期的 “情緒內耗”。
雖然行業依然不乏悲觀聲音,但更多的是對行業發展的熱情。悲觀者依然悲觀,但樂觀者早已看到市場向好的跡象,積極佈局。
結語
當悲觀者還在糾結行業調整的陣痛,樂觀者早已捕捉到行業熱情。國資LP活躍度上升、決策週期壓縮,新基金備案量提升……這些具象化的 “回暖訊號”愈發清晰了。
對接需求請掃碼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