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的娃暴躁的爹,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我

網友發來私信,想問問11歲小孩無比拖拉怎麼辦?
我看完後,心想這不是跟我家如出一轍?小孩拖拖拉拉,大人氣急敗壞,必定一個氣瘋崩潰,一個左右為難。這種痛苦程度,讓我想起來艾文小時候哄睡的痛苦經歷。上床前一個小時還是個慈母,後一個小時已經像個瘋婆。
你到底睡不睡?!
這位網友跟我一樣,我們都沒打算要培養學霸。你看她的基礎要求,不過是八點半前做完作業,之後可以玩半小時遊戲,既沒有附加的閱讀也沒有多出來的練習。只剩兩大基本要求,做完作業,以及9點半上床睡覺。
氣憤的點是,這兩大要求都完不成。父母都把要求降到底線了,結果連底線都要屢屢突破,真的很煩惱,到底該怎麼辦?
小陳給艾文的要求也是這樣,9點半睡覺,這樣才能保證你長高。另外他學校沒有任何作業,但最近有個考試,於是額外多了每天兩套閱讀,也就30分鐘可以完成的事。底線都這麼低了,小孩還是拖著不做,等會就做,很快,我吃完西瓜,我上個廁所,我去趟公園……他隨隨便便能找出個藉口抵擋一番。
總之,他要先做他想做的事。網友的孩子是玩遊戲,我家的是看手機,上網,畫畫。經常有人問我,你兒子喜歡觀鳥,是不是從來不看手機?
不,他非常愛看手機,因為上面有無數他感興趣的影片。自從有一次發現他在家看了六小時手機,小陳把家裡所有的電腦手機都加上了時間限制。但是小孩也不傻,他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想很多辦法。小陳出差那次,我帶妹妹下樓玩。回家後發現我自己的電腦,密碼被破解了,但是他沒來得及刪瀏覽記錄,我開啟歷史記錄一看,好傢伙,在b站和油管看了整整三小時甲蟲如何孵化的影片。
小陳知道後,又把我和他所有的手機電腦ipad密碼改了一遍。這導致一個重大問題,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密碼改太多,iPad開機密碼死活試不出來。無奈之下,只好重置整個機子。大人記憶力越來越差,相比之下,小孩破解密碼的能力越來越強。
我在微博分享了這個案例,有一條留言印象很深,說有家父母為了防止小孩半夜起來上網,睡覺前把路由器和各種手機iPad全都鎖到車上去。沒用,孩子半夜偷了車鑰匙,一口氣上了個通宵。
他們才不管什麼叫適可而止,什麼叫把握尺度,只知道要如何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你敢退一寸,他就敢進一丈。
昨晚我從外面回家,家裡又是一片緊張氣氛。小陳眼看就在崩潰的邊緣,因為讓艾文先做兩套閱讀(閱讀成績實在一般),艾文拖拖拉拉,嘴上說著馬上做,行動沒有半點體現。你很想不通,他為什麼寧願在沙發上躺著,也不肯立刻做好閱讀,然後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對你也沒啥要求啊。大人都是這麼想。
但是反過來站在小孩的角度,我似乎知道為什麼要拖拉。
首先,從心理學角度,每個孩子都很叛逆,特別是在艾文這個年紀。11歲,剛剛開始青春期,如果他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甚至百依百順,這還叫什麼青春期?
還有,不管是不是青春期,人就是一種很會叛逆的動物。我們不就是靠叛逆來完成自我進化的嘛。有時候你很想做一件事,但旁邊的人只要一勸,那種天然的衝動彷彿在無形中消失了。我在母女關係裡經常體會到這點。我母親在吃飯的時候特別喜歡跟我說,你快吃這個,快吃那個,你怎麼不吃這個紅燒肉,你怎麼不吃那個炒牛肉,好吃的,你快吃。
她越說,我越覺得,憑啥要聽你的?
這一點在我和女兒的母女關係上,也體現得很鮮明。我有時給妹建議,你穿這條裙子吧。4歲的她會斬釘截鐵表示反對,然後來上一句:我自己選!我說穿哪條就穿哪條。
很有意思,4歲就開始表達一個意思:我的人生你不要插手。
這時候普通家長會有一個非常典型的心理:我是為了你好,都是為你考慮,你憑什麼不聽?
小孩知道嗎?他們都知道,家長的建議是對的,9點半上床是對的,先做完作業也是對的,可是架不住拖延症發作,面對不想做的事情,人的各種器官就是那麼憊懶,無法調動起來。
其次,我們小時候的經驗,對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適用了。
我小時候每天晚飯前後,已經寫完作業。那時候對很多奮鬥論深信不疑,先苦後甜,先努力再享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諸如此類,腦袋裡簡直背得滾瓜爛熟。
然而現在過上人上人的生活了嗎?還不是每天公交地鐵,出行坐廉航經濟艙。我那小學數學考30分的同學,倒是天天雪茄紅酒,享受生活呢。
現在很多小孩就通透多了,他們知道先苦不一定後甜,先甜起碼享受到了。人生一定要這麼苦嗎?他們選擇先享受,才不信這套先苦後甜論。
再說我小時候,那是多麼無聊的世界。沒有網路,沒有手機,小孩有大量發呆的時間。現在的小孩,連發呆的空都沒有。有時候我看一些學霸小孩的計劃安排,簡直像機器人一般,10分鐘休息,上數學邏輯,再十分鐘休息,上英語口語。
先苦一定會後甜嗎?
前段時間我認識了好幾個三十歲的青年學者,優秀得閃閃發光,名校博士,大學青教。你都無法想象,一個人這麼年輕,怎麼能這麼優秀?但無一例外,她們沒打算要孩子。
因為太忙了,實在想不出什麼空,能有養孩子的時間。
好像是真的,如果你一貫努力,辛苦,那麼也就順理成章地,一路奮鬥下去了。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什麼空檔,去品味生活的甜。
於是回過頭來想網友這個問題,我想,可能就是每一代人的煩惱。在我那一代,我父母成天焦慮,你這麼愛看閒書怎麼行?到這一代,我們成天焦慮,小孩這麼沉迷手機怎麼行?
有人說,手機就該全部斷絕。遊戲需要全部禁止。
我不知道該去哪裡過這麼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
至於目前的問題怎麼辦,當大人覺得小孩有問題,變得暴怒不已,那個誰難受誰改變的說法挺好的。
我不得不又催一遍小陳,心理醫生,你約上了嗎?
毛利,作家,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全職爸爸》,都市情感小說《結婚練習生》《卵子的吶喊》(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