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的大人,疲憊的孩子

前幾天看了一部紀錄片,主題是不想上學的孩子們。一開始是好奇這個主題,看的過程中,心情不知不覺變得沉重異常。
紀錄片一開始,是一位雙胞胎兒子的媽媽講述她最困惑的問題,十歲的弟弟對人生失去興趣,覺得幹什麼都沒意思,多次表示想去自殺,8歲時已經確診中度抑鬱。她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世界不是挺美好的嗎?怎麼才能讓小孩珍惜生命?
弟弟的問題已經聽著很窒息,雙胞胎哥哥則希望弟弟死,完全不想要這樣的弟弟,哥哥還有嚴重過敏,有幾個月無法上學,只能因病休學。弟弟無法平衡,憑什麼哥哥在家玩他就得上學,他也不想上。
母親最焦慮的是想死的孩子,她非常不理解,這麼小的小孩,怎麼會覺得什麼都沒意思?甚至放話說,“就想吃飯睡覺打遊戲,等爸媽不能養我的時候就死。”
《看見孩子》裡提到多子女家庭,用了一個比喻,說現在的多子女,其實很像你發現自己的配偶又找了個伴侶。你無法忍受,憑什麼要跟別人分享?小孩也一樣,憑什麼要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父母?
而我們普通人對多子女的想象,會想當然地認為,必定兄友妹恭,姐弟情深,兄弟如手足……就像以前古裝劇裡,小妾對正室夫人大抵總是恭恭敬敬,被壓著一頭。
現在天地換了,但爸媽還在做夢,覺得多子女必須和美起來。如果代入配偶的比方,似乎理解了弟弟為什麼一直要自殺,因為在用自殺博取所有人注意。哥哥為什麼想讓弟弟死?因為如果弟弟沒了,他終於能獨自享受父母的愛。
紀錄片裡,心理學家也給了相同的建議,應該給哥哥一些獨自擁有父母的時間,不能因為弟弟鬧,就老是所有人圍著弟弟轉。
傳統中國人會有一個想法,憑什麼啊,憑什麼老是去想孩子怎麼想,為什麼不能讓孩子理解我們?再說誰表現好,就對誰好,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沒有獎懲,哪來進步?
老實說,我也這麼想過,生了養了已經很累很痛苦了,為什麼還要老去揣摩小孩怎麼想?《紅樓夢》裡的賈母,是天下所有老母親的美好願景。集榮華富貴於一身,所有兒孫都要順著她的心意,小心翼翼看老祖宗臉色。
不聽?那是忤逆,要遭千人錘萬人罵。
那真是當家長最好的時代,打是疼罵是愛,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長怎麼做都是對的。誰不喜歡權力的滋味?只要生了養了,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現在不行了,時代變了。你要尊重每個小孩的感受,就像自己小時候,也在千百次尋求理解一樣。
紀錄片裡第二個出現的家長,說小孩不得不揍。主要原因是小孩撒謊太嚴重,她認為必須要揍。孩子倒是非常有禮貌,十歲,很乖巧,只希望揍的時候能輕一點。
這對母子具有某種意義上的普遍性,一天到晚不在家的爸爸,孤身一人照顧小孩的媽媽。
我一拖二的一週裡,忽然理解了為什麼大人情緒這麼容易崩潰。
因為真的太累了,累到某個點,再好的父母,都忍不住忽然暴虐起來。好不容易把房間收拾乾淨,轉頭一看小孩再次弄得亂七八糟,這時候忍不住只想以暴制暴。
這累到極致的情緒,本來應該是伴侶承接的。因為伴侶缺位,只能小孩頂上。親媽都累成這樣了,你還不聽我的話?你還撒謊?
必須揍,因為不揍的話,孩子就廢了。
這是揍孩子的理論,打他是為了他好,絕不是大人為了出氣。
紀錄片裡出現的所有家長,都給我同一種感覺,疲憊至極。累到崩潰邊緣,還一廂情願為小孩做著所有的事,一廂情願認為自己沒有什麼錯,為什麼小孩就變成這樣了?
到底對小孩哪裡不好,他要這麼折磨我們?我還不夠偉大,不夠付出,不夠奉獻嗎?
我想了想,這裡面的孩子,都很可憐。所有孩子都沉浸在大人一廂情願的好裡,你該這樣做,你該那樣做,你這樣做才是對的,你那樣做肯定不行。
看似是大人為了孩子團團轉的生活,實際上大人是為了想象中的孩子團團轉。
有個家長提出,女兒想打唇釘。她對女兒這些千奇百怪的要求,已經疲憊到無力招架。
因為顯然她是這麼想的:什麼?打唇釘?當然不行!你怎麼可以打這個東西?打這種東西的能是什麼好女孩?我們這樣的家庭,怎麼能有這麼叛逆的女兒?
她想要的是乖巧,聽話,懂事,白白淨淨,跟她青春期時一樣,一心只有學習的女兒。
所以她很累,她完全不理解,女兒為什麼這麼反叛?明明她過得比自己16歲的時候好多了,想要什麼東西都有,想去什麼地方都滿足,為什麼總搞些稀奇古怪爸媽不能接受的念頭?
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不聽話?
女兒的反叛很容易理解,因為她從未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接納。家長都是一根筋地在想,對你夠好了啊,我活得這麼累還不是為了你?你怎麼能這麼對我?
說句難聽的話,這些情緒價值,本來應該是成年人之間互相獲取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轉頭只朝自己的小孩要,媽媽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不知恩圖報啊?
每個人都過得很累,但只執著於一點,我都這麼累了,我怎麼可能有錯?
生活每天都在大爆炸,即便如此,所有家長關心的問題還是,孩子不肯上學了怎麼辦?孩子學習跟不上怎麼辦?
跛足道人唱得好: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照片由艾文提供)
毛利,作家,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全職爸爸》,都市情感小說《結婚練習生》《卵子的吶喊》(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