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到個媽媽發的影片,高鐵上,孩子躺在地上打滾,哭鬧不止,她冷眼旁觀,深表無奈。
這年頭掛別人家娃的網帖我見得蠻多了,掛自己娃的倒是很新鮮。這個媽媽想表達啥呢?大概是我辛苦我無助,你們看,沒素質的是這個小孩不是我。
孩子目測也就兩三歲,嘴裡喊著要睡覺覺。別看他鬧得歡實,其實已經很困了,這種情況一般只要抱著輕輕拍一陣兒,就能睡著了。
我隔著螢幕都想過去抱抱孩子了,也不知道當媽的是怎麼做到無動於衷面不改色拿起手機錄影片的。
你就是不管小孩死活,也理會一下同車廂其他乘客的感受好吧,人家做錯了什麼要聽一路小孩哭鬧。
竟然有人說這個孩子一看就是被慣壞的。
你看這個媽媽“冷靜”過頭的行為,哪一點像是平時“慣”孩子的,還不如說這孩子是嚴重缺愛呢。
還有評論說孩子真想睡倒頭就會睡,不會挑地方,這個孩子就是因為要求沒被滿足而撒潑。

我想說這年頭真是有張嘴就能胡說八道啊。但凡做父母的或者稍微瞭解點小孩的,都知道有個詞叫鬧覺。孩子困了又睡不著的時候是很難受的,所以會又哭又鬧的磨人,需要大人的安撫。
這種情況常見於小孩子,一歲前的小孩鬧得最兇,因為他們還不會用言語表達。但是也不代表大一點就不鬧了,大聖今年都八歲了,偶爾困極了還要跟我們耍一下“睡瘋”呢。
小孩子不舒服的時候,是完全不講理智的,也不可能聽你講什麼大道理,就是想要個抱抱,這麼簡單的要求,很難滿足嗎?
就在同一天,我看到另一個帖子,帖主打到了一個女司機開的網約車,後排坐著她只有幾個月的寶寶。寶寶在後座嚎啕大哭,媽媽除了抱歉手足無措。帖主在徵得這位媽媽同意後抱起孩子安撫了一路,孩子在帖主懷裡甜甜睡去。
畫面溫馨感人,結果帖主沒問題,媽媽沒問題,孩子也沒問題,倒是網友一大堆問題。有說沒坐安全提籃不安全的,有說孩子不能一哭就抱的,還有說沒錢就別生孩子的。
有一說一,這麼小的孩子不坐提籃確實不安全,但是在當時的場景下,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難道媽媽因為擔心孩子而心煩意亂地開車就安全嗎?
這個媽媽已經很堅強獨立了,不是生活艱難萬不得已,誰會把這麼小的孩子帶出來。與其抱怨她窮為什麼要生孩子,不如幫她抱抱孩子。若干年後這個孩子回憶起自己曾在陌生人的懷抱中被撫慰,內心一定是溫暖的。
都2024年了,很多人竟然還懷著傳統的謬論,覺得小寶寶有需求不可以立刻滿足,要讓他們學會等待,太滿足孩子就會讓孩子需求變多變高。
我也不是很懂,多抱抱孩子,及時去滿足他們的基本要求,跟孩子說我愛你是很難的事情嗎?錢你沒有,連愛都給得這麼吝嗇嗎?
情緒需要適度釋放才能流動,哭鬧和要求是孩子來證明自己被愛,試探父母邊界的方法。如果他們被滿足得很好,就會停止這種試探,得到我很好,我值得被愛的訊號。
寵愛和溺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給再多的愛也不會慣壞孩子。
大聖就是個典型的高需求寶寶,小時候入睡極度困難,是我們輪流抱大的,每天睡覺前,我都要跟他說,寶貝晚安,我愛你。
他今年八歲了,還很享受跟我們的“膩乎”,回家要先抱抱,平時已經可以獨立睡,但週末必須要跟我們一起在大床上睡一天,這是他一週最期盼的事,美其名曰要過“大日子”。
他特別喜歡動物,家裡的小魚小龜平時都是他在喂,每天晚上,他會跑去給能能(我們的玄風小鸚鵡)的籠子蓋上遮光布,然後溫柔地對它說:能能晚安,我愛你。
愛也是一種習得。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去愛孩子,就從多抱抱ta開始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