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引人才。
作者 I 吳瓊
報道 I 投資界-解碼LP
近日,香港高才創業投資基金成立典禮暨科技金融論壇在香港舉行。投資界-解碼LP獲悉,現場香港高才創業投資基金正式啟動,基金首期規模10億港元,聚焦科技、醫療、消費等前沿領域。
據悉,該基金自籌備以來,獲得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目前首批3億港元已確認。新基金目標明確——扶持創新人才與優秀專案,“讓更多的高才精英能在香港找到實現夢想的舞臺。”

首期10億
投向來港創業人才
資料顯示,香港高才創業投資基金由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始會長尚海龍及多位創始合夥人共同發起。
尚海龍在致辭中指出,每個月約有8000名高才來港,但他們越來越難尋找到中位數5萬港元月薪的工作。為此,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成立香港高才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來港人才提供創業支援。
這一次,香港高才創業投資基金正式啟動。具體來看,基金首期募集規模達10億港元,旨在以香港為支點,聚焦科技、醫療、消費等前沿領域,扶持創新人才與優秀專案,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尚海龍表示,基金的成立不僅僅是一項金融舉措,更是一個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基金,讓更多的高才精英能在香港找到實現夢想的舞臺,並透過資本與技術的融合,助力香港在新質經濟領域走在全球前列。”
同時,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過影片致辭,他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僅需要金融資本的深度支撐,更需要科技創新的強力驅動,“香港高才創業投資基金”的成立,正是香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對於基金的未來發展,陳茂波提出兩點期望:一是願基金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功能,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原則,更好地支援香港初創企業的發展;二是發揮基金的專業網路,為香港匯聚全球頂尖的科創人才和初創企業。
成立新基金,搶人目標明確。其實早在2022年,為吸引世界各地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及高學歷的人才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就推出了“高階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截至2025年2月底,已批出近9.9萬宗申請。
如今,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牽頭設立新基金算是配套措施之一。尚海龍透露,目前基金首批3億港元資金已經確認,將會聚焦支援生物科技、人工智慧、金融科技、高階製造業以及web3等活動,期待特區政府能儘快批出相關牌照。
“搶人才,搶企業”
香港逆襲
此情此景,香港迫切心情溢於言表。
回顧過去幾年,香港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向全球人才張開臂膀。當中,“高才通計劃”無疑是最火的香港人才引進計劃之一。
“高才通計劃”致力於吸引的高階人才包括高收入人士和世界頂尖大學的畢業生。時至今日,香港已向22所內地高校畢業生開放人才簽證。而在吸引人才方面,香港還有包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政策機制,全力邀請頂尖人才來港發展,推進國際高階人才集聚香港。
搶人只是第一步。正如此次成立基金,香港創投生態愈發活躍,其中又以港投公司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2022年,港投公司成立,這是香港首次出現由政府主導的投資公司——管理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220億港元“香港增長組合”、50億港元“大灣區投資基金”、50億港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億港元“共同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達620億港元。
隨之而來的,則是港投公司出現在眾多科技公司身後,不乏思謀科技、百圖生科、銀河通用、Spark等知名專案。不久前,投資界與港投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交流獲悉,過去一年港投公司已出手超100個專案。而每一筆投資背後,幾乎都少不了專案方為香港當地產業賦能,如設立科創中心、培養相關人才、合作推進相關業務等。
如此種種,正是香港奔赴科創時代的真實寫照。
道理顯而易見:沒有人才,企業難以成長;缺少企業往往又難以吸引人才集聚。唯有將兩者結合,才能真正形成創新生態,長久以往培養出堅實的產業基礎,避免在產業升級中掉隊。
這樣的轉變對香港來說尤為迫切。許多年前香港就被詬病科創基因薄弱,當科技創新成為當下時代核心競爭力,香港也有了危機感。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多次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搶企業,搶人才”。一方面大力招攬人才,另一方面嘗試透過“基金招商”招攬科技企業。可以看到的變化是,香港科創佈局日益成熟、新創公司不斷湧現,正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這樣的一幕,其實也發生在全國每一座核心城市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