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烏彥祖假正經
· · ·
近期,賽力斯向港交所遞交主機板上市申請,中金公司、中國銀河國際證券為聯席保薦人。如果成功,“A+H”雙上市的企業再增加一家。
賽力斯申請書上寫道:“我們是全球第4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2024年,賽力斯表現優異,營收同比激增305%達1451.76億元,淨利潤由負轉正至59億元,且市值突破2000億。3年多的時間,賽力斯超越理想、長城、長安、蔚來等車企,晉升中國市值第三大車企。
眾所周知,在A股上市的企業,去港股二次上市就倆目的:拿外面的錢,搶外面的市場。
賽力斯的“雄心”能實現嗎?
1.
/ 東風“引路”、華為“護航”,
還要“追趕”比亞迪? /
上市申請書顯示,賽力斯是一家發動機和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汽車整車為主營業務的實體制造企業。現在已形成汽車整車、發動機、汽車零部件的自主研發、製造、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賽力斯以前並不是做新能源車的。1986年成立時做的是彈簧業務,2003年與東風公司建立合資公司,正式進軍汽車工業。2014年又成立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切入純電動領域,主力車型瑞馳EC系列純電動商用車、東風風光、東風小康等多個品牌,賣得還不錯,不到八年時間銷量破百萬。
藉此“東風”,賽力斯2016年成功登陸A股。
不過,到2019年賽力斯發展乏力,巧了,此時華為正在考慮佈局新能源車領域。雙方一拍即合,2021年4月正式達成合作,年底就推出了“問界”品牌。
因為這次合作,賽力斯成為“二次投胎成功”的典範,華為不僅有技術,還有渠道,一幫一個不吱聲。
在智駕系統與鴻蒙座艙等技術的加持下,問界各類車型在市面上取得良好口碑。華為5000餘家門店的免費渠道資源,更讓賽力斯省去百億級渠道建設成本,實現“輕資產”突圍。時不時喊出一句新口號,更是把賽力斯推向光明未來。
以2024年為例,問界品牌一共交付42.69萬輛,其中M9以15萬輛以上的銷量成為50萬元級別豪華車銷冠,M7則成為20多萬元車型的銷售主力。
相應的,2022年、2023年賽力斯的營業收入分別人民幣340.56億、357.89億,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52.21億、-41.57億。到了2024年,賽力斯實現營收1451.76億元,歸母淨利潤59.46億元,銷售毛利率同比從10.39%飆升至26.15%,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逾225億元,同比激增約252%。
國內市場表現良好,自然要去海外“拓展”。最近,問界動作不斷,一會兒要跟海外經銷商討論股份分紅,一會說已經成功打進埃及市場。港股上市,就成了賽力斯的必選項,而且,已經有相當成功的比亞迪做榜樣,賽力斯照著學就行。
2002年,比亞迪在港股二次上市後,一下子就“活泛”起來,海外銷量當年上漲30%。尤其是2008年巴菲特老爺子透過港股買入比亞迪股份,公司一下子就成為國際品牌。比亞迪2024年全年汽車銷量為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以及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銷量冠軍。
賽力斯在申請書上說,打算募資156億港幣,70%用於研發,20%用於拓展海外市場,這種發展路徑,跟當年的比亞迪簡直一模一樣。
比亞迪從市值不到60億做到萬億規模,整整用了20年,賽力斯現在市值約2000億,看起來似乎不需要“煎熬”那麼長時間。但事實好像也不樂觀,因為2025年賽力斯在國內的銷量開始下滑了。
2.
/ “斷奶”危機+負債率87%,
IPO就能追上新能源同行嗎? /
2025年以來,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並不佳,1月銷量為17906輛,同比下滑51.39%;2月銷量為17841輛,同比下滑41.04%;3月銷量18805輛,同比下滑32.19%。整個一季度,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降。
賽力斯要擔心的遠不止銷量問題,頭上還頂著三重壓力。
首先,華為不是賽力斯“一人獨佔”的。
普通消費者知道賽力斯大多透過華為,上面介紹過,智慧駕駛、鴻蒙座艙等核心技術均由華為提供,甚至連營銷都是華為的聲量更大。
“依賴”這麼多,得給錢吧。據多家媒體報道,賽力斯每售出一輛問界車需向華為支付銷售額的10%作為分成,其中2%是技術授權費用、8%是華為渠道營銷費用,這樣就導致2024年歸母淨利率(4.1%)遠低於特斯拉(約15%)。
即便如此,問界也不是華為的“獨子”,還有智界、享界等子品牌,合作方分別是奇瑞、北汽等企業。問界已經不能吃獨食,另外兩個“孩子”受到的待遇,不比問界差。
其次,財務壓力同樣是賽力斯面臨的嚴峻考驗。目前,企業負債率高達87.38%,應付賬款規模達685億元。汽車行業作為資金密集型企業,過高的負債水平嚴重限制了資金運作空間,增加了財務風險,稍有不慎可能會陷入困境。
還有,雖然賽力斯說自己是僅次於特斯拉、比亞迪、理想的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但論盈利能力、市場規模,賽力斯還只是“弟弟”。
賽力斯2024年的59億淨利潤,在理想汽車80億面前都不算多,何況光國內車企,前面還有比亞迪、吉利、長城汽車。做淨利潤排行榜,賽力斯只能歸為“其他盈利車企”。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為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產銷量再創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延續高增長態勢,年產量1300萬輛,滲透率超過40%,2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快速從44%提升到54%。
新能源車競爭進入白熱化,賽力斯的M9、M8、M7、M5等車型,哪個都對應多個“競品”。此外,不說“傳統大廠”“造車新勢力”等多家企業,光是奇瑞智界、小米等“攪局者”的實力也不容忽視。2025年一季度,賽力斯銷量同比下滑46.31%至4.5萬輛,說明在競爭白熱化階段,銷量是有很大的脆弱性的。
2024年賽力斯海外市場收入佔比僅2.9%,遠低於比亞迪、奇瑞等同行。前段時間,奇瑞也在港股IPO,募資50億美元,一部分也是用於海外新能源車的建造與營銷。
當然,賽力斯也沒閒著。創始人張興海今年提出“2027年新能源車銷量破百萬”目標。為此,他還提出了三大舉措:加大研發、加強渠道與供應鏈自主化、拓展多車型生態。
正如港股IPO這招,賽力斯的三大舉措,其他車企也是這麼做的,甚至有幾家已經做得很成功了。
新能源車這條賽道,有人是“學霸”,有人起得早,有人既是學霸起得也早……
賽力斯這次港股IPO都不能算是起點, 立馬就得以百米速度去追了,別人都“跑出去”很久了。
爆料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2016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