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赴港IPO,斥資115億緊抱華為大腿

來源:證券之星
近日,賽力斯集團(以下簡稱“賽力斯”)正式啟動港股上市計劃,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登陸港交所主機板,其當前A股市值已突破2000億元,有望成為2024年全球最大規模造車IP0。此次赴港上市,資金將用於技術研發、海外擴張及產能升級。
證券之星注意到,招股書釋出的同日,賽力斯也釋出了2024年財報,憑藉與華為的緊密合作及產品線的最佳化,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豐收,成功扭虧為盈,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然而,靠著華為光環“吃飯”的賽力斯,如今也面臨著資源分流的尷尬,隨著華為鴻蒙智行的版圖不斷擴張,賽力斯不再是華為的唯一寵兒。資料也顯示,進入2025年,其銷量卻如高臺跳水一路下滑,與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增勢形成鮮明反差。值得一提的是,其自有品牌銷量也力不從心。
而此次IPO,賽力斯欲將發力海外市場,在上市前,其子公司賽力斯汽車同步引入工銀投資、交銀投資等戰略投資者,增資額達50億元,為IP0鋪路。不過,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風雲詭譎,對於國外品牌力尚且不穩的賽力斯來說,出海之路道阻且長。
01
去年扭虧為盈,今年銷量下滑
2024年年報顯示,賽力斯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451.76億元,同比增長305.04%,創歷史新高;歸屬淨利潤達59.46億元。實現上市以來首次盈利。
據悉,賽力斯的前身為小康股份,2016年,小康股份成立賽力斯,後者以小康股份旗下的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為主體經營,直到2022年,公司名才變更為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造車的“燒錢”眾所周知,在前幾年,賽力斯連年陷入虧損。資料顯示,2020—2023年,賽力斯累計虧損近百億元。2020年—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43.0億元,167.2億元,341.0億元,358.4億元,分別虧損-17.29億元、-18.24億元、-38.32億元、-24.50億元。四年時間,公司虧掉了98.26億元。
而公司之所以在去年業績大漲,從產品線佈局上似乎有跡可循。
目前,問界品牌在售車型共有三款,分別問界M5、M7、M9。2024年,問界陸續釋出了新M5、新M7系列,加上2023年12月釋出、2024年2月正式上市的M9持續熱銷,導致公司的銷量整體持續上漲。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2.69萬輛,同比增長182.84%,實現了銷量倍增的目標。對於公司在2024年業績大增的原因,賽力斯也強調,主要是因為公司銷售產品結構調整,銷量倍增,盈利能力增強。

不過,進入2025年以來,賽力斯的勢頭卻有所減弱。
根據賽力斯集團釋出2025年3月產銷快報顯示,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8805輛,同比下降32.19%;產量為19355輛,同比下降27.61%。其中,賽力斯汽車3月銷量為13696輛,同比下降45.19%;3月產量為14827輛,同比下降39.13%。2025年1-3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54552輛,同比下降42.47%;累計產量為56225輛,同比下降42.49%。也就是說,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總體產銷量對比上年同期近乎砍半。
而與賽力斯開年連續下滑的表現相反,3月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實依然保持了不錯的態勢。根據乘聯分會初步統計顯示,2025年3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達到188.9萬輛,同比增長12%,環比增長36%,其中,新能源市場表現強勁,3月零售量為98.8萬輛,同比增長39%,環比增長44%。
不難看出,今年以來,賽力斯的競爭力有下降趨勢。
02
華為深度繫結,“貼牌”標籤難撕
提起賽力斯的核心競爭力,一直難逃華為二字。2021年,賽力斯聯手華為推出問界品牌,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新星”。作為華為鴻蒙智行打造的首個品牌,問界依託華為的產品、技術、品牌實力以及渠道能力,被消費者認可。
但目前,隨著四界集齊,賽力斯已不再是華為獨寵。證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11月,華為與江淮汽車合作的尊界S800正式亮相,預售價100萬-150萬元,是鴻蒙智行旗下百萬級豪華品牌尊界的首款車型。
如今,華為鴻蒙智行正式集齊了四界,分別是: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與奇瑞合作的智界,與北汽合作的享界,與江淮合作的尊界。這也意味著,華為的流量光環正在被其他三界分食。據悉,當前華為線下零售門店的展位佈局已發生了變化,原本問界的“C位”,開始被智界、享界等車型佔據。近日,華為餘承東的宣傳重點也陸續放到其他品牌上。

面對可能到來的“失寵”,賽力斯也在想方設法抱緊華為。
去年7月,賽力斯擬以25億元,收購華為那邊持有的問界商標,優化合作模式;同月,賽力斯決定出資115億元,收購華為子公司深圳引望10%股權,從業務合作到股權合作,與華為進一步深度繫結。近期,賽力斯還宣佈已向華為支付第二筆轉讓價款57.5億元。這一前一後,賽力斯為了留住華為,已經付出近140億的真金白銀,遠超2024年的淨利潤。
除此之外,賽力斯也在嘗試自力更生,其於2023年3月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藍電汽車,相比問界定位高階智慧汽車品牌,藍電汽車的定位則是智慧電動汽車普及者。
2023年3月,藍電品牌首款車型藍電E5正式上市,新車定位電混中型SUV,搭載比亞迪的弗迪電混系統,共推出兩款配置4款車型最低13.99萬起;2023年11月,藍電汽車推出純電動緊湊型SUV藍電E3,搭載比亞迪弗迪動力電機的同時,採用HUAWEIHiCar車機,該車型共有2款配置,售價區間為13.98萬-14.58萬元;2024年10月,藍電E5PLUS正式上市,搭載賽力斯超級電混系統,以及HUAWEIHiCar4.0,釋出五款車型,官方指導價9.98萬-13.58萬元。
整體來看,藍電汽車的價位段在15萬元以下,並且在一些核心技術方面一定程度上還是要依靠外部力量,來支撐產品賣點。但根據第三方公開資料,藍電汽車的主力車型藍電E5的月銷量一直在數千輛的水平徘徊,成績並不算理想。
在短期之內,賽力斯還是要依靠華為的品牌力為其續航。
03
發力海外市場道阻且長
值得一提的是,釋出年報的同日,賽力斯還宣佈了兩件大事。
一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公司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擬引入工銀投資、交銀投資、農銀投資等戰略投資者,共同對賽力斯汽車以貨幣方式進行增資,增資金額合計不超過50億元。目前,公司已與工銀投資、交銀投資、農銀投資完成相關協議的簽署。
第二件事,就是釋出衝擊港股的計劃。
從上述公告看,當前公司急需用大量資金。而對於其中的用途,公司曾在招股書中表示,赴港二次上市是為了開拓國際市場。賽力斯表示,發行H股股票並上市是為了深入推進全球化戰略佈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高綜合競爭力。H股募資將用於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海外市場拓展及供應鏈最佳化。
從近期動作也可以看出,賽力斯出海的心思昭然若揭。前不久,問界M9、問界新M7、問界新M5等車型組成的“問界山河·智駕歐洲行”車隊,曾途經12個國家,最終抵達巴黎,參加第90屆巴黎國際汽車展覽會。此外,賽力斯計劃在歐洲市場增加渠道佈局和銷售網點的建設,並持續投資當地的研發和生產設施。
但從之前的銷量來看,公司海外戰績並不樂觀。公開資料顯示,去年前8個月,賽力斯海外不完全統計銷量1785輛,銷量最高的國家為以色列。印尼、新加坡、巴西、西班牙等多個國家銷量不足100輛,部分國家銷量更是不足10輛。
從業績上看,2024年,賽力斯國內外市場分別實現收入1368.12億元、41.97億元,其中國外市場收入比2023年的49.66億元還下滑了約15%。
可見,賽力斯在國內品牌力還尚需時間構建,在海外賽力斯更是未打出自己的知名度。除此之外,賽力斯未來還要面臨已有豐富出海經驗的比亞迪、哪吒的威脅。對於賽力斯來說,出海之路,還有硬仗要打。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