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人是在汽車行業幹了20年整車了,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層級的活動。”
2024年11月12日,在第三十一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的尖峰對話論壇上,賽力斯的創始人張興海如是說。
昔日的小康股份傍上華為的大腿,搖身一變成為賽力斯,迅速迎來人生巔峰。

根據賽力斯年度業績預告,202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442億元到1467億元,同比上升302.32%到309.30%,更是扭虧為盈,預計大賺60億。
2024年的風光已成過去,2025年的賽力斯開始有了苦惱。
去年12月,賽力斯出現了產銷量同比下滑的情況。
今年1月和2月,下滑依舊繼續。2025年1-2月合計銷量43759輛,同比下滑42.88%。雖然有改款和等新車的因素,但也仍需警惕。
與此同時,一些華為線下零售門店的展位佈局也發生了變化,原本問界的“C位”,開始被智界、享界等車型佔據。

過去華為拯救了東風小康,這次賽力斯需要自己拯救問界。

一碗水,難端平
華為與賽力斯的羈絆,非比尋常。
幾年前,餘承東吃到多家車企的閉門羹,只有張興海敞開了大門,最終催生了鴻蒙智行這一飛速成長的品牌。
華為藉此成功在汽車行業樹立威信,賽力斯也實現了從小透明向頂流的飛躍。
儘管最初合作時,有人認為賽力斯是把靈魂交給了華為,但賽力斯依舊決心一條路走到底。
2022年8月,在問界交付首次交付過萬的同一個月,小康股份正式更名為賽力斯。在媒體說明會上,談到與華為合作的事情時,張興海更是明確表示,如果這個時候寶馬來談合資造車的事,自己都不幹。

目前看來,這條路雙方都選對了。
只不過,“嫡長子”終究不等同於“獨生子”。
隨著問界一炮而紅,“界”字輩品牌也逐漸壯大:
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主攻高階SUV;
與奇瑞汽車合作的智界更親民,瞄準中端轎車;
與北汽集團合作的享界最低調,專攻行政市場;
與江淮汽車合作的尊界走超豪華路線,價格百萬級。
而且四個“界”,還不是華為的極限。
過去不肯將靈魂交給華為的上汽,如今說出了“學會跪著做人,才能有站起來的那天”,因此也與華為達成了合作,共同打造的“第五界”尚界計劃今年四季度上市,主攻15萬-25萬元市場。

“弟弟們”變多了,那麼問界即使是“嫡長子”,也難免會有讓出C位的時候。
現在餘承東的煩惱,也變成了怎麼能更好地雨露均霑。2024年12月,他在央視訪談節目中透露:“很多車廠想合作,但手裡沒那麼多資源。”這是他首次公開承認鴻蒙智行資源分配的緊張。
例如今年春節期間,餘承東就將營銷宣傳重心放在了享界和智界上。
春節前,他曾發微博表示,訂購了一臺鴻蒙智行豪華旗艦轎車享界S9,這個春節打算開享界S9全程智駕回安徽老家;臨近除夕,他的直播也是駕駛著享界S9。

另外為了讓市場認可百萬豪車尊界,餘承東也傾注了不少心力。

問界被“獨寵”的日子,徹底結束了。

失去C位,接受現實毒打
前不久,張興海在接受《中國企業家》記者採訪時,反覆提及“跨界合作要堅定走下去”。
賽力斯也知道,目前還是要倚仗華為。
因此,過去是牽手華為、貼近華為,現在是想方設法繼續抱緊華為。
去年7月,賽力斯擬以25億元,收購華為那邊持有的問界商標,優化合作模式;同月,賽力斯決定出資115億元,收購華為子公司深圳引望10%股權,從業務合作到股權合作,與華為進一步深度繫結。

但是這些也改變不了,華為將精力分散到車企身上的趨勢。
僅是今年開年,就已經有多家車企和華為加碼合作了。
先是奧迪在剛進入2025年,就宣佈了:一汽奧迪全系車型將全面搭載華為智駕技術,包括PPC燃油平臺和PPE純電平臺。
還有奇瑞旗下的捷途縱橫G700也配備了華為ADS 3.0乾崑智駕,幫助奇瑞捷途衝擊高階。

另外,在今年2月,繼華為團隊入駐上汽之後,有媒體報道稱,華為又派了近300人的團隊,入駐阿維塔科技位於重慶的總部。有人猜測:這是要誕生“第六界”的節奏。
此消彼長,華為能給予賽力斯的優越感自然逐漸降低。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鴻蒙座艙4.0的首發權。享有華為最新技術的優先使用權一直是賽力斯的優勢之一,但2025年鴻蒙座艙4.0的首發權卻被阿維塔奪取。

總而言之,賽力斯必須學會面對更現實殘酷的市場,準備好應對挑戰。
第一個問題是在豪華市場,如何繼續突破。
問界M9是賽力斯的扛鼎之作,其表現足以載入中國汽車史冊。自2024年3月開啟大規模交付以來,問界M9已連續11個月蟬聯中國市場50萬級豪華車銷量冠軍。

賽力斯如果還要繼續高速增長,最直接的做法莫過於賣出更多像問界M9這樣的豪華車。
然而,豪華車市場的銷量天花板有限,而且BBA等傳統豪車品牌在這領域還有不小的統治力,賽力斯要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挑戰巨大。
第二個問題是在更主流的市場裡,如何增強存在感。
比起問界M9,問界M7、M5的表現就不太令人滿意了。
主流市場的競爭太過激烈,即使有光環加持的問界,也不能那麼容易就殺出重圍。
例如2023年2月,理想L7上市,問界M7從4月第一次銷量低谷,連續5個月銷量不及四位數;2024年4月,理想L6上市,問界M7當月銷量第二次銷量低谷,從月銷量2萬輛跌落到月銷量1萬輛。

在主流市場,遇到的是全面對決、貼身肉搏,任何光環都沒法成為決定性因素。
一著不慎,被現實毒打也不是不可能。

賽力斯,要小心“弟弟們”
事到如今,賽力斯必須為自己多做打算了。
最根本的打算,自然是提升自身競爭力。
所以去年11月26日晚,賽力斯公告,擬發行股份購買龍盛新能源100%股權。交易完成後,賽力斯將獲得龍盛新能源麾下問界超級工廠的所有權。
這樣一來,賽力斯將獲得問界超級工廠的所有權,從租客搖身一變成了房東。對於生產端的安全穩定,對重要業務的控制力,都大有好處。

另一方面,賽力斯也要小心“弟弟們”。
首先,華為的汽車“朋友圈”不斷壯大。不論是哪家車企,從華為處獲得的支援和光環,都可能被進一步稀釋。
據超電實驗室不完全統計,如今華為陣營的汽車品牌已經超過20家,涵蓋了國內大多數頭部品牌。
賽力斯被“弟弟們”搶走更多華為資源,估計是難以避免。

其次,賽力斯還要小心被“弟弟們”拖後腿。
雖然有人調侃說,問界像是“嫡系”,其他“界”像是“庶出”,但不論“嫡系”或“庶出”,都可歸為“華為系”。
因此,它們之間多少有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聯絡。
然而,其他“界”未必能復刻問界的銷量和口碑,一不小心,甚至還會給“華為系”拖後腿,進而影響到問界。
比如,享界S9,作為鴻蒙智行旗下第一款行政級高階純電轎車,自從2024年8月上市後銷量持續低迷,到今年1月直接跌破千輛。

還有智界S7,上市之後出現交付困難,被車主吐槽“遙遙領先,結果遙遙無期”,因此也銷量平平。
至於今年的尊界,更是被一些網友吐槽得更狠了。

細究起來,“弟弟們”未來還可能給賽力斯埋下隱患。
這是因為,“弟弟們”要麼是二三線車企,汽車硬體能力和技術水平有限,要麼是奇瑞和上汽這樣的大型車企,仍有自己的規劃和想法,合作未必能1+1>2。
將來“弟弟們”如果出現負面,和華為深度繫結的賽力斯大概也很難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賽力斯必須準備好後手,特別是強化自身的重要性和存在感。
抱大腿不如有大腿,打鐵仍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