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券商2024半年報全部披露完畢。2024上半年券商整體業績承壓,43家上市券商實現營業收入2350.23億元,同比下降12.69%;淨利潤666.48億元,同比下降21.51%。分業務看,自營業務為增幅最大與收入貢獻最大業務,佔比達到31.90%,而資管業務作為新的增長點,但投行、經紀業務下滑嚴重,券商投行收入同比減少41.07%。本次專題主要針對上市證券經營機構2024上半年機構業務相關的業績資料及發展情況進行分析,並選取部分實踐案例作為參考。
一、2024上半年整體市場環境
市場交投情緒較低迷,交易活躍度較低
2024H1,A股市場日均股基交易量為9846.37億元,同比-6.83%,交投情緒較為低迷,其中2月、3月日均股基交易量同比上漲18.13%、9.12%,其餘月份日均股基交易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2024H1,公募基金新發5432.19億份,環比+20.93%。權益市場震盪走弱,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發份額1077.86億份,同比大幅-34.65%;債券市場快速走牛,10Y、30Y國債收益率均創下10年以來新低,新發債券型基金5358.91億份,同比大幅+50.77%。債券基金髮型火熱驅動公募基金髮行量同比上升。
強化券商業務監管,推動券商機構業務提質增效
2024上半年,監管機構對證券經營機構業務開展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壓縮了某些業務開拓、獲客能力。比如加強融券業務、量化交易業務、衍生品業務監管,防範股票質押風險等,督促券商按照“看不清,不展業”的要求,加強穿透式管理,嚴禁參與違規或為違規提供便利。
強調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透過公募降傭等政策改革,推動證券經營機構進一步提升財富管理及機構業務綜合實力,縮小與國際頭部投行在盈利能力、規模等方面的差距。
推進證券經營機構持續加強人力、財力、資訊科技的投入,在從業人員/子公司管理、投資者保護、資訊科技的更新迭代等方面,持續加強內控管理、提高執業質量,防範合規和風險事件的發生。
圖1 機構業務監管政策情況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二、行業機構業務整體業績情況分析
機構交易業務
1、經紀業務收入
受到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兩市股票成交額下滑,經紀業務不振。根據滬深交易所統計,2024年上半年,滬深兩市股票基金交易額115.2萬億元,同比下滑7.62%。
權益市場低迷疊加佣金率持續下降,代銷金融產品收入貢獻減少等因素影響下,機構業務和財富管理持續承壓。2024年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合計457.62億元,同比下滑13.04%。代銷金融產品收入42.98億元,同比減少23.96%,席位租賃收入64.63億元,同比減少28.03%。
表1 2024年上半年上市證券公司經紀業務收入TOP20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2024年上半年,經紀業務收入排名前五券商依次是中信證券(48.8億元)、國泰君安(30.78 億元)、廣發證券(27.62 億元)、華泰證券(27.23億元)、招商證券(25.77 億元)。之後依次是中信建投、銀河證券、國信證券、申萬宏源和中金公司。
從業務增速看,TOP20券商均為負增長,申萬宏源、中金、海通證券、光大證券、長江證券、東方證券、浙商證券、興業證券下滑幅度較大,中金經紀業務收入下滑幅度最大,同比減少了29.15%,主要受上半年代銷金融產品收入下滑影響(2023年中金公司代銷金融產品收入佔經紀業務收入比重達23%,貢獻比例排名行業首位)。
中信、廣發、國信、方正、國金等券商經紀業務下滑幅度較小,小於行業平均水平。權益市場交投情緒回落,僅有3家增速為正,分別是山西證券(14.03%)、國聯證券(6.88%)、財達證券(1.69%)。
2024 年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產品代銷佔經紀淨收入比重9.39%,同比減少1.35%。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業務成為行業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轉型初級階段的關鍵環節和發力領域,以代銷金融產品收入在經紀業務中佔比為衡量指標分析發現,在43家上市證券公司中,中金公司、光大證券、中信證券、興業證券和中信建投的代銷金融產品收入在經紀業務收入中佔比分別為 21.53%、19.13%、14.54%、13.94%、13.85%,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表2 2024年上半年上市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收入及在經紀業務中佔比TOP20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2、分倉佣金收入
2024年上半年頭部證券經營機構佣金收入下滑明顯,但是仍然保持領先優勢。2024年上半年分倉佣金收入排名前五的證券經營機構分別是: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長江證券、國泰君安。相對於2023年全年分倉佣金收入排名,國泰君安前進一位升為第5,招商證券掉出前5。
在大多數證券公司佣金收入下滑的背景下,仍然部分證券公司實現逆市增長。佣金規模超億元的證券經營機構中,僅民生證券實現正增長。從資料來看,民生證券分倉收入由2021年的0.57億元飛速增至2023年的3.66億元,市佔率從0.26%提升至2.18%,行業排名從第49位躍升至第17位。2024年上半年,民生證券分倉佣金收入為2.01億元,逆勢增長超4%,行業排名一舉飛躍至第9位,市佔率增長至2.96%。
同時,申萬宏源、海通證券、長江證券、東方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財富等9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分倉佣金收入同比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申萬宏源證券降幅達20.66%,海通證券分倉佣金收入同比下滑14.83%,降幅位列第一、第二。
排名上升較快的還有國信證券,上半年分倉佣金收入1.48億元,排名上升7位至第18位。方正證券排名上升5位至行業第19。浙商證券、東吳證券均前進3名,分別位列第12、第13。
圖2 TOP20上市證券公司分倉佣金收入規模(億元)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在佣金席位佔比方面,頭部證券公司依然佔據較大份額,前十名證券公司席位佔比共計42.3%,較2023年同期下降2.02個百分點。中信證券以6.96%佣金席位佔比位列第一,中信建投、廣發證券、長江證券以及招商證券位列前五。
表3 TOP20上市證券公司分倉佣金席位佔比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圖3 分倉佣金收入TOP20的上市證券公司席位分佈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託管業務
1、公募託管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料,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合計人民幣63.69萬億元。截至2024年6月末,公募基金產品數量1.20萬隻,公募基金規模人民幣31.08萬億元,私募基金產品數量15.13萬隻,私募基金規模人民幣19.89萬億元。
表4 公募基金託管數量(個)與規模(億元)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2024年上半年,證券經營機構託管公募基金規模整體出現較大程度下滑,前十證券經營機構中僅有中信建投及招商證券託管規模出現增長;從單家證券經營機構規模變動來看,排名第一的國泰君安託管規模相較年初下滑11.01%,相較去年同比下滑18.80%,TOP3證券經營機構託管規模差距減小,TOP3集中度略有增長,由年初65.56%升至68.77%。
為推動託管業務轉型,證券經營機構積極申請公募牌照,進行資管公募化發展,持續深化戰略、客群、業務多方面佈局,具體來看,一是充分利用證券經營機構資管公募、私募兩大業務基礎,以投顧業務為抓手,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一站式服務;二是發力客戶服務,透過業務聯動+渠道拓展+投教陪伴,提升客戶服務質量,促進業務結構最佳化調整;此外,伴隨ETF業務地位不斷增長,佣金新規重塑基金代銷業務模式,證券經營機構未來在細分主題ETF等泛指數化投資方面具備發展空間。
2、私募託管
2024上半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共備案私募基金5451只,同比下滑約69%。其中私募證券基金產品、創投基金產品、私募股權基金產品分別有3413只、714只、1324只。
圖4 月度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總數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2024上半年,在全部56家託管機構中,備案透過總數最多的為國泰君安,共計664只。招商證券、中信證券位列第二、三位。
圖5 2024上半年私募基金備案產品託管數量TOP10機構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在證券類私募基金中,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和中信證券備案產品數量位列前三,分別為661只、624只和519只,佔比19.37%、18.28%及15.21%。
圖6 2024上半年證券類私募基金備案產品託管數量TOP10機構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2024年上半年,中基協釋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私募行業生態圈持續最佳化。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合計人民幣63.69萬億元,公募基金產品數量1.20萬隻,公募基金規模31.08萬億元,私募基金產品數量15.13萬隻,私募基金規模19.89萬億元。
根據證券公司半年報資料,證券公司資產託管及外包業務主要有兩大發展方向。
一是基於客戶綜合金融服務需求,增強金融科技的研發力度,配合公募、私募業務監管新規落地做強系統支援,充分挖掘沉澱資料價值,發揮陪伴式運營的資訊優勢,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和合規風控水平,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二是持續完善境外基金行政服務客戶及產品運營體系,拓展客戶服務深度,推動境內外一體化業務協同機制,延伸各類機構客群服務範圍,擴大服務的資產型別和資產規模;加快海外市場開發,提升境外業務市場知名度和客戶覆蓋面。
表5 2024年上半年部分證券公司託管外包業務資料

資料來源:華銳研究所《機構業務及量化私募洞察》
上半年證券公司機構業務業績普遍下滑,伴隨機構客戶綜合化、差異化及跨境化需求不斷增長,打造高質量、精準化、差異化機構服務體系成為證券公司下階段發展要求。
託管業務方面,上半年政策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支援私募基金和私募資管業務穩健發展,證券公司託管業務進一步邁向標準化、專業化。上半年證券行業託管業務主要呈現兩大布局:
一是加強基礎系統建設,配合公募、私募業務監管新規落地做強系統支援,充分挖掘沉澱資料價值,提升綜合服務和風險管理能力;
二是持續拓展客戶服務深度,延伸各類機構客群託管服務的資產型別和資產規模,提升境外業務市場知名度和客戶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