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動態
中基協:與上交所合作推動完善股權併購行業市場生態
【政策影響】近日,中基協與上交所合作舉辦私募股權及併購投資基金委員會2024年工作會議暨併購重組交流會,圍繞私募基金登記備案改革、行業文化建設及行業服務最佳化等方面開展交流,推動完善股權併購行業市場生態。會議提出私募股權及併購基金行業要深入發揮專家智庫職能及專業優勢,把握國家經濟產業和科技創新發展方向,活躍併購重組市場,更好發揮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支援科技創新、服務新質生產力及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功能作用。
證券行業
平安證券:打造ETF中心化場景
【點評】近日,平安證券ETF夏季巔峰賽收官,大賽圍繞“用ETF輕鬆配置多元資產”,打造多元化、沉浸式、提認知的ETF中心化場景。平安證券ETF大賽以打造一個幫助投資者建立心智、培育認知的中心化場景為核心定位,一方面透過大賽形式吸引股民對於ETF品種的關注,用ETF輕鬆配置多元資產,推動ETF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配置;另一方面致力於構建高效的使用者服務平臺,提供更流暢的鏈路和更優質的服務體驗。此外平安證券透過積極開放平臺,引入基金公司專業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服務效果,包括將合作基金公司的投研觀點、內容直播等賦能投顧,納入統一產品服務體系服務客戶,提高投資技能和投資效果,聯合行業各方,共建ETF業務生態圈。
華安證券:資管子公司正式開業
【點評】8月26日,華安證券旗下第6家子公司華安證券資管正式開業。華安證券資管作為華安證券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重要一翼,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居民財富管理作為功能抓手,對外公司戰略佈局具備重要意義。從行業趨勢來看,深化資管佈局成為今年以來逆勢增長的業務條線。當前全行業已有3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14家券商及資管子公司獲批公募資格;已有4家券商實現“一參一控一牌”公募化佈局。未來證券公司資管業務將持續加快主動管理轉型,加大公募產品佈局。
多家證券經營機構深化ETF業務佈局
【點評】近日,上交所釋出最新一期《基金與衍生品市場通訊》,ETF交投活躍度持續提升,為證券經營機構帶來一定的業務機遇。從證券經營機構ETF業務細分指標最新排行榜來看,華泰證券、銀河證券等頭部證券經營機構在ETF業務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部分中小證券經營機構正在加速追趕。隨著ETF產品規模的快速增長,證券經營機構持續在ETF方面加強佈局。從佈局方向來看:一是加快ETF線上化投資工具上線程序,透過開發指數產品投資管理系統、在App設立ETF專區等方式開展ETF業務科技賦能;二是加大ETF投研力量,多家證券經營機構提升ETF研究和配置能力,打造指數投資方案,賦能客戶資產配置,增強客戶投資體驗;三是整合公司多方資源共建ETF生態圈,透過舉辦ETF大賽,提升在ETF市場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同時做好配套服務,包括申請ETF一級交易商資質、提供ETF衍生品交易支援等,不斷豐富業務版圖,實現聯動發展。
基金行業
多家基金管理人釋出2024年半年報
【點評】截至8月28日,已有24家基金公司公佈上半年經營業績。從淨利潤來看,上半年共有廣發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鵬華基金、銀華基金、興業基金、浦銀安盛基金、長城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淨利超1億元,廣發基金以8.22億元淨利潤位列第一;長盛基金、東興基金、鑫元基金、興銀基金實現營收和淨利潤同比雙增長。從業務規劃來看,各家基金公司各有側重:一是專注投研能力,加強人才培養,密切跟蹤市場變化,最佳化完善投資方法;二是豐富產品線佈局,推進投資主題多元化,跟隨市場風口布局產品的同時進行差異化競爭,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三是在強化傳統代銷及直銷渠道的同時,同步拓展電商直播等新興銷售渠道的投入,提高客戶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
滬市ETF連續三年獲得資金淨流入 境內外ETF投資發展迅猛
【點評】資料顯示,截至上半年末,已有超4500億資金湧入滬市ETF,達到2023年全年淨流入的八成;滬市ETF已連續三年獲得資金淨流入,淨流入金額逐年增長。從產品品類來看,上半年股票型ETF淨流入達3886億元,佔總額的84.2%。從ETF交投活躍度來看,滬市ETF日均成交額1008億元,同比增長12.6%,日均換手率5.68%,穩居亞洲第一。從ETF產品佈局來看,截至6月末,境內ETF的投資標日益完善,涵蓋多種資產類別,良性市場結構逐步形成;其中,股票ETF規模1.81萬億元,佔比73%;跨境ETF規模3166億元,佔比13%。ETF產品在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指數化投資成為長期趨勢。
多傢俬募加大海外投資佈局
【點評】在國內私募基金行業洗牌加劇以及全球市場週期錯配的大背景下,全球化資產配置成為國內私募機構分散風險並拓寬收益來源的重要途徑。從私募自身運作角度,私募出海的挑戰與操作要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監管合規層面需重視與符合當地監管規則,增強投資透明度與規範性;境外展業對私募風險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包括匯率、政治、法規、市場等多重風險;為順利拓客與募資,需深刻理解出海地當地客戶需求與痛點;對於量化私募來講,海外量化投資基礎建設與團隊建設的門檻與資源投入要求均較高;出海對私募策略與產品設計的要求更高;文化壁壘、語言障礙等軟性困難需要作為獨立課題面對解決。從券商展業角度來看,頭部券商對出海業務板塊整體上的資源傾斜與業績表現相較於中小券商具有較大優勢,所以對於輔助私募出海業務這一細分業務能提供更多正向支援。
境外動態
【主要內容】近日,貝萊德以太坊現貨ETF ETHA在巴西B3交易所上市,交易定於8月28日開始,該ETF作為巴西存託憑證(BDR)進行交易,程式碼為ETHA39。BDR是代表在南美國家交易的外國公司股票的證書。貝萊德表示,ETHA39的推出允許投資者投資市值最大的兩種加密貨幣。今年3月,貝萊德的 iShares比特幣信託ETF(IBIT)也開始在巴西證券交易所交易,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巴西證券交易委員會(CVM)最近還批准了兩隻基於Solana的ETF在B3上市。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計劃提供指導
【主要內容】近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透過對註冊投資公司的報告增強措施,並就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計劃提供指導。修正案將要求一般註冊的開放式基金、註冊的封閉式基金和作為單位投資信託組織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等需要在表格上報告的基金,在相關月份結束後30天內每月在N-PORT表格上提交報告。此前,基金需在每季度結束後60天內提交這些月度報告。修正案還將在每月結束後60天,而不是每季度的第三個月,向公眾提供N-PORT表格中的基金月度報告。此外,委員會提供了與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計劃要求相關的指導,要求開放式基金報告用於滿足流動性風險管理計劃要求的服務提供商的某些資訊,以便委員會能夠跟蹤某些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實踐。這些修正案將透過提高基金投資組合的透明度使投資者受益,並促進委員會對基金行業的更有效監管和監督,以造福基金投資者。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透過規則更新合格風險投資基金的定義
【主要內容】近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了一項規則,更新了“合格風險投資基金”的美元門檻。該規則將總資本出資和未催繳承諾資本門檻從最初的1000萬美元提高到1200萬美元。此次規則更新符合2018年《經濟增長、監管救濟和消費者保護法》的要求,該法案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每五年對這一門檻指標進行一次指數化調整,該法案還規定了委員會每五年對門檻值進行未來通脹調整的程式。
深入分析詳見內參版,如需訂閱,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