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米元
來源:帆書 原樊登講書(ID: readingclub_btfx)

你身邊是不是存在這樣一些人:
家人說,太晚了該休息了。
他們說,不行,明天開會需要用到的彙報材料,今晚必須再確認一遍,不能出現什麼紕漏。
同事說,走吧,一起去吃午飯。
他們說,你先去吧,老闆下午約見客戶,檔案要提前準備妥當,千萬不能掉鏈子。
這樣的人,在職場中總是很“吃香”。
人人都想和有責任心的同事同行,他們是最忠誠的搭檔,也是最堅實的後盾。
但是過度的責任心,卻很容易招致不必要的自我攻擊。
那些能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的人,早已將責任心調節在了最佳檔位。
01
無法駕馭責任感的人,都活成了易碎品
很認同一句話:
“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
在工作中,過度的責任心有時也象徵著模糊的邊界感,不自知中成為替別人負重前行的那個人。
久而久之,挑在肩膀上的擔子越來越多,最終變成自己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深海晶是公司的一名營業助理,因為做事靠譜而備受老闆“青睞”。
但是這份“青睞”並不是工作崗位的晉升,而是一個人被分配到三個人的工作量。
除了份內工作,她還要承擔起老闆秘書和銷售的職責,幫老闆訂機票、每日準備咖啡、陪老闆和客戶吃飯等;
並且,無論哪一位同事工作出了岔子,都會請求深海幫忙解決問題。
最甚的一次,她竟然代替同事在公眾場合向客戶下跪道歉。
然而,深海負責任的做法,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嘉賞,反倒在老闆和同事眼中,愈加變得理所應當。
一次,她再次替同事“收拾爛攤子、加班到深夜,因為耽誤了老闆交代的其它工作,反倒受到老闆嚴厲斥責。
回家的路上,深海再也撐不住、情緒崩潰了,恍惚間差點被迎面而來的公車撞到。
過度負責的職場生活是一種消耗。
因為我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完成交代的任務,已然筋疲力盡,更不要提替別人分擔痛苦。
曾看到一則疑問:那些極度負責任的同事,後來發展如何?
有條回答令人難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當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解決別人的困擾時,留給自己的時間所剩無餘。
而每個人的承載力又是有限額的,超出後必然會有心態透支的一天。
我們可以關心同事、提供幫助,但前提是要保證自己的精力尚有餘地。
所以,要學會剝離過度的責任感,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歸還給別人。
畢竟,每個人只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02
越是過度負責,越是不想擔責
曾在《書法課》一書中看到一句話:
“在這條解決問題的路上,到了一定階段你會發現,越逐求越匱乏,越回應越不安。”
在職場中,適度的責任心是人品的“質量認證”,過度的責任心則是對結果的焦慮與執著。
很多過度負責的打工人們,大多是拿著責任心的包裝紙,用來美化“不想擔責”的核心。
諮詢師@應先生的心理話,分享過一段來訪者的故事。
這位來訪者曾被領導安排了一項重要工作。
接到任務後,她非常焦慮,擔心自己無法按時交付滿意結果,拖老闆後腿。
於是她主動跟老闆商量,自己只負責其中一部分的內容。
與此同時,另外一名同事則做出了相反選擇,雖然他的能力在來訪者之下,但是卻毫不猶豫接下了任務。
在推進的過程中,這位同事見招拆招,遇到問題便積極向老闆和其他同事請教。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專案完成度反而比來訪者更加理想。
後來老闆就直接讓同事負責了整個專案的推進,而原本能力較強的來訪者,卻與機會擦肩而過。
負責任原本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工作態度,但是過度負責,只會為內心套上沉重的枷鎖:“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所以很多時候,過量的責任心,往往來自於對失敗結果的畏懼。
因為畏懼而顧慮重重,不允許自己行差踏錯。
老話說得好:“最輸得起的人,才是最能扛事的人”。
真正的負責任,從來都不是謹小慎微地成功,而是擔得起結果,穩得住心緒,穩紮穩打地開拓困局。
說到底,只有學會駕馭責任感的人,才能夠更加自如地駕馭工作。
03
學會管理責任感,提升職場”幸福力“
心理學中有個食鹽效應,是指為人處事如同做飯撒鹽,都需要剛剛好。
工作中也是如此,缺乏責任感的人容易傷害到別人,責任感過剩的人卻會重創自己。
所以我們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在適度的範圍內保持負責任的態度。
到底應該怎麼做呢?給大家3點建議:
1.眼光向內,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
責任感的本質是一種付出,而任何付出的前提,都是先要照顧好自己的內在感受與需求。
若感覺到工作量分配不均,不妨勇敢提出質疑,帶著委屈與不忿處理工作,只會事倍功半;
若猶豫不決是否要接下具有挑戰性質的工作,不如先停下來問問自己,不計結果的前提下,是否願意立刻嘗試……
學會關注自我,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地處理工作。
2.課題分離,不要試圖“拯救”他人的命運
課題分離,用阿德勒的話解釋,就是“你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是不能強迫馬喝水。”
工作中也是同樣,我們可以替別人出主意,但不可以替別人做決定。
要學會適可而止地提供幫助,千萬不要因為過度負責,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界限,錯把別人的難題當成自己的煩惱。
到頭來,成就了“依賴的他人”與“被掏空的自己”。
3.提高心量,用成長的心態對待每一項工作
責任心過度的人,總是過於執著結果的好壞,從而忽略了自己在過程中的成長。
提高心量,便是提高對結果的包容程度,敢於承擔結果,才能夠徹底釋放對結果的焦慮。
唯有這時,方才擁有心境,沉得住氣、不慌不忙地修煉成為更高階的自己。
04
寫在最後
諮詢師陳海賢曾勸慰一位對工作過度負責的學生:“不是所有的責任都是你的,你也可以把責任歸為別人。”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成為他人值得託付的夥伴與下屬,但真正的責任感,絕不是苛求成功、犧牲自我。
而是心有所向,目標清晰,對得起結果,不辜負自己;
是不卑不亢,界限分明,拎得清事情,看得清自己。
點個「在看」,人生苦短,往後餘生願我們擺脫內耗,輕裝上陣,紅紅火火做工作,風生水起搞事業。
-END-
作者:米元。用文字激勵自己,同時溫暖身邊人。來源:文章來源於帆書 原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上帆書,聽懂好書!

點選標題,檢視近期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