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中,各方怎麼擔責?怎麼賠?聽聽律師怎麼說

小米SU7高速車禍後,家屬不等交警報告,不去找保險公司要賠償,反而一直在追責小米汽車,這種反常識的行為,不由得懷疑裡面有故事。
賞車君又找了律師朋友探討了擔責和賠償問題,基於現有的公開資訊,做了推算。事實請以交警定責報告和今後法院判決為準。
說到責任的劃分,有些輿論在交警還未出事故報告的時候,就先帶節奏。
現在看到的“電池著火”,“車門打不開”的罪名,就是拋開交警的權威,預設是小米汽車的質量原因導致車禍的發生,完全不可取。
按照目前相似案例來推測,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條,事故第一責任人是駕駛員。民法典也規定了,使用智慧駕駛是不減輕駕駛員義務的。
如果能證明車輛存在整備缺陷,那第二責任人是車主,會有連帶責任。
想要小米承擔責任的話,必須要證明同配置車型存在導致事故的直接設計缺陷和質量問題。
從偵探學的角度,也不能排除後排乘客對駕駛員進行干擾,導致事故發生。如果車內有云監控,或許真相就在眼前。
接下來是賠償金額:
假設車主給事故的小米SU7買了300萬的第三者責任險,這個是賠給車外人員的,這次大概要賠給高速公路。
但是車上人員的責任險就沒那麼多了。
這次事故車主不在車上,相當於是外借,保險公司的賠償就更少了。一個司機,兩個乘客,可能最多就30萬。
如果能證實車主存在整備缺失,或者小米汽車存在設計缺陷,質量問題,或者後排乘客有干擾行為,那責任會按過錯比例分擔。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法證明後排乘客有過錯,那後排兩位女孩的家屬可以起訴所有過錯方。
從上面的責任劃分推測和賠償金額推測,駕駛員家屬和車主現在應該是最心慌的。
也難怪這兩家在交警還沒出報告的情況下,直接跳過保險,利用網路輿論,把責任推給小米,估計是想逼迫小米給家屬“人道賠償”。
賞車點評:近年能在網上見到的新能源車嚴重交通事故,家屬都會跳過保險,直接找車企責任,結果幾乎被交警判為自己責任。
這裡做個不幸的猜想,如果交警判定駕駛員為事故全責,那麼她家有可能面臨四重起訴:後排兩女孩家屬,男朋友,小米汽車。
別以為男朋友現在站在駕駛員家屬一邊,一旦自己無責,那當然不會讓自己二十多萬打水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