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圖來源 | 零跑官方
作者 | 蘇鵬
4年前零跑C11月銷在3000輛徘徊,險些夭折。
到現今月銷穩定在萬輛,成為除特斯拉Model Y外,新能源中型SUV四年熱銷唯二的經典車型。
C11是零跑逆襲的縮影,也是幕後推手。
最新資料顯示,零跑6月交付新車4.8萬輛,同比增長超138%,上半年累計交付22.1萬輛新車,連續四個月位居新勢力領先位置。C11以單月交付超1.4萬輛的成績,將零跑推向神壇。
從生涯軌跡來看,這家與蔚小理、哪吒、威馬同期進入市場的新勢力車企,穩定得像是一個異類。
他身上沒有蔚小理那種深陷滑鐵盧而後生的悲壯劇情,也不似哪吒、威馬一般,只在市場擁有短暫高光。
造車以來,零跑有意讓自己離ICU越來越遠。最終在一波又一波的淘汰賽中,零跑不僅活了下來,還成為造車新勢力銷冠。
談及零跑的成功方法論,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只覺得,“我們基本功做得比較紮實。”
零跑注重核心技術的自研發,包括電驅、電池和智駕系統,這些構成了零跑與其他新勢力的根本區別。
並且零跑還試圖用“全域自研”策略將零部件主導權收攏在儘可能多的手中,目前零部件自研比例高達60%。
以上兩者構成了零跑成功的底層邏輯。
“我們可以給旗下車型立馬換上輔助智慧駕駛/智慧座艙/高壓碳化矽平臺這些最先進的配置,同時還能做到成本可控,配置加量不加價。”朱江明說,這讓零跑產品能在市場具備足夠競爭力。
市場競爭是產品間的動態博弈,是幕後主機廠技術厚度與體系力的比拼。消費端始終願意為那些更有價效比、搭載更先進技術的產品奉上鮮花與掌聲。
7月10日,零跑C11正式開啟預售,在產品端,其代表了零跑最新的技術成色:自研800V高壓SIC四合一電驅,百公里加速最快6.1秒,媲美Model Y後輪驅動版5.9s的效能表現,同時可深度學習使用者駕駛習慣;
擁有28個智慧感知硬體與高通8650晶片組合,可實現高速領航輔助、通勤領航輔助、泊車輔助等27項輔助駕駛功能;
並搭載端到端大模型輔助駕駛,將感知、預測、規劃等獨立的模組整合,簡化系統架構,減少了傳遞損失的同時,並可在未來升級到“車位到車位”的輔助駕駛功能。
純電版本CLTC續航為640km,標配全域800V高壓碳化矽快充平臺,30%-80% SOC最快充電時間僅需18分鐘,百公里電耗低至14.4kWh;
增程版本採用1.5L增程動力系統,CLTC純電續航300km,配合47L油箱容積,CLTC綜合續航達1220km。
此外,還有零跑最新自研的AR-HUD。“它的亮度、清晰度這些我覺得比現階段友商都要好。”零跑高階副總裁曹力說。
而朱江明更是進一步表示,“AR-HUD的清晰度可以在車上放電影。”
當然,這款產品的定價也代表了零跑全域自研的最新成果:純電版本14.98萬-16.58萬;增程版14.98萬-15.98萬。
把一輛擁有雷射雷達、續航640公里(純電)/1220km(增程)、搭載大模型輔助駕駛的中級SUV的價格拉到15萬級別,零跑“價格屠夫”的形象依然可怖。
曹力用一組數字直觀地體現了零跑的成本控制能力:如果競品它能夠做到跟零跑同樣的成本效率,同樣的研發的效率的話,那最低它的成本要再加2萬塊錢。
“而現實當中跟C11同樣的配置和車型的價位,應該在20萬到25萬左右。”
零跑希望在今年實現全年盈利。儘管零跑目前已經是新勢力銷冠,但朱江明依然對行業保持著警惕。
“零跑如果不能夠快速增加銷量,擁有更強的盈利能力,讓市佔率變高,那就很危險。”朱江明將這一階段視為“解放戰爭”。
而新款零跑C11,則是朱江明面對“解放戰爭”落下的第一顆重子。
以下為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朱江明、零跑汽車高階副總裁 曹力接受未來汽車Daily在內的媒體問答實錄(有刪改):

“現實中跟C11同樣配置的車型價位,
應該在20萬到25萬左右”
Q:從訂單層面上,C11的純電和增程的佔比大概是多少?
曹力:預售期的佔比C11純電是80%,增程是20%。因為隨著純電續航不斷提升(零跑C11標配640公里續航),大家覺得純電已經夠用。
Q:C11入門款跟旗艦款的價格差僅為1.5萬,純電版的價格差是1萬。這背後的一個定價邏輯是什麼?
曹力:零跑的定價邏輯是成本定價。零跑C11低配與高配的價值差超過3萬元,但價格並沒有差這麼多。
我們以成本推算回來,我們應該拿多少的毛利,把最大的讓利給到使用者,這是我們定價的邏輯。
Q:零跑自研的HUD有沒有一些技術亮點?
曹力:除了尺寸以外,零跑HUD的亮度、清晰度這些我覺得比現階段友商都要好。
朱江明:零跑HUD的亮度至少要比別家車企(的產品)亮40%以上,甚至可以用HUD放電影。
Q:能否介紹一下零跑C11在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和智慧座艙體驗升級背後的研發思路?
曹力:車企的高階智駕大部分還是在高速上使用比較成熟。但零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差,功能很好。
C11點對點通勤,包括後續城區的智駕上來之後,我們有信心說我們做到了第一梯隊。
朱江明:零跑在智駕的優勢,是我們整體的解決方案整合能力,以及硬體整合能力。
零跑也做過智駕的晶片凌芯01AI的晶片,也做過攝像頭,也做過雷達,整體說,從解決方案到硬體到軟體再到控制室到雲平臺。零跑的技術是最全面的。
Q:其他車企用零跑相同的配置技術,打造一輛C11出來,那這款車他們需要賣到多少錢不虧本?
曹力:做一個簡單的算術題,零跑65%的成本是自研,這65%如果外採供應商的話,起碼是15%的毛利,那你65%乘15%,就是10%。那這10%就是你要硬性加上去的成本。
如果競品它能夠做到跟零跑同樣的成本效率,同樣的研發的效率的話,那最低它的成本要再加2萬塊錢。
現實當中跟C11同樣配置的車型價位,應該在20萬到25萬左右。
Q:新款零跑C11為什麼把副駕駛螢幕取消了?
曹力:透過資料來看,C11副駕屏的操作次數佔比不是特別高,所以新款C11就取消了副駕駛屏,但增加了HUD。
至於說將來的車型副駕屏要不要加回去,我覺得要看整體的發展趨勢和使用者的需求。

從長征到解放戰爭
Q:零跑現在是新勢力銷冠,你看重銷冠頭銜嗎?
朱江明:我覺得都是暫時的。
做過銷冠的(車企)有很多,甚至很多現在都消失了,包括威馬、哪吒。蔚小理都做過銷冠,今天輪到零跑也沒什麼,因為這是暫時的狀態。如果永遠要在新能源汽車牌桌上的話,那我們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Q:下半年零跑有多少款新車會逐步推向市場?
朱江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底,零跑ABCD系列的車型都會陸續補齊。
Q:今年是零跑的十週年,你怎麼總結一下過去的十年?
朱江明:在IPO儀式會上,我曾說過,零跑走完了兩萬五千里長徵,我們已經抵達陝北,到了延安。
從今天十週年來看,零跑已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已經接近平衡的一個狀態。就是說我們已經完成了抗日戰爭。
接下來就是要進入解放戰爭的狀態。如果解放戰爭也能獲勝的話,那零跑就走出來了。
Q:零跑和供應商是如何協同發展的?
曹力:很多的合作伙伴,比如說高通、大陸、佛吉亞。他們都非常瞭解零跑,認知零跑有技術實力。在合作過程中,他們除了保證提供高品質、高效的產品和技術外,同時也能夠給到我們一個戰略的合作的價格。
目的就是為了一起把零跑的量做大,雙方的利益最大化。
Q:零跑為什麼可以穩定地持續增長?
朱江明:零跑基礎打得很紮實,平臺化做得很好。我們可以給3C車型(C11、C10和C16)一夜之間換裝輔助智慧駕駛/智慧座艙/高壓碳化矽平臺,為他們武裝最先進的配置。
並且我們還能做到成本可控,配置加量不加價,這也讓我們的產品在市場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Q:零跑哪些零部件可以自研,哪些零部件堅決不自研?如此選擇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朱江明:我們原來的戰略,是三電全部自研,即電池電驅,電子/電器架構,智慧座艙、智慧駕駛。
現在我們也增加了一些策略,就是說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也要探索,有能力就自研。
比如AR-HUD零跑就研發了很久,如今終於具備成熟的上車條件,所以就搭載到了C11上,座椅也在自研。我們會擴大更多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和製造。
Q:零跑的產品控制方面有何亮點?
朱江明:到今天為止,我們認為零跑的效率、質量控制、組織能力,成本控制等各個方面,基本上達到合資車企的水平。
我們跟豐田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也相差不遠。我相信再往後走,零跑會在自動化效率,品質控制都會慢慢從齊平再去超越。
Q:零跑什麼時候突破1000億?
朱江明:我認為隨著零跑,如果將來業績不斷地增長的話,那零跑在資本市場的機會還是會非常大。
Q:零跑上半年22萬的銷量裡面,出海包含了多少,你對22萬的成績打多少分?
朱江明:出海與國內的比例是1:10。零跑上半年的成績,可以打70到80分。但我覺得我們下半年的機會更大。因為零跑上半年一直處於產品切換階段。
C11釋出以後,零跑基本上(C10、C16、C11)都完成了年款和中期改款的切換,而且切換完的效果也是非常好,已經超過預期。所以我們認為下半年我們銷量應該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Q:零跑上半年銷量連續增長,但門店總數卻減少,零跑對渠道的覆蓋是怎麼考慮的?
朱江明:零跑的渠道一直在最佳化當中,現在更多開4S店,在汽車城裡佈局。
原來一些商超等地方,因為那裡展示的時間比較久了,(附近使用者)對品牌已經瞭解了,所以慢慢減少。
另外就是零跑一直在最佳化整個渠道結構,希望減少投資人,讓投資人區域相對集中。整體網點的數量,我們從今年年初開始加快渠道發展的速度。近期速度還是相對比較快的。
到今年年底,零跑整個渠道的數量,會達到一個比較可觀的增長的一個數量。
Q:四年前零跑C11還採用國產自研晶片,現在卻選擇了供應商模式,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改變?
朱江明:四年前市場上沒有AI晶片,Mobileye要把演算法和晶片一起賣,純晶片不賣。當時正好大華也有需求,用AI晶片用來做人臉識別,於是把大華和零跑湊在一起,所以研發了一顆叫凌芯01晶片。
不過現在自研晶片的話,資本投入很大(十多個億),並且晶片換代速度也很快,風險也大。
從現在來看,隨著大規模地應用的話,還是要有更專業的公司來做這件事情。
Q:零跑十年一路高歌猛進,此刻你對零跑有什麼擔心嗎?
朱江明:我們在去年年底,第四季度才第一次止血略有盈利,所以還在盈虧的平衡點的邊界線上。
零跑如果不能夠快速增加銷量,擁有更強的盈利能力,讓市佔率變高,那就很危險。
我希望零跑能夠持續地在銷量上有增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站穩腳跟,可以在真正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裡面,持續佔有一席之地。
Q:零跑在下一個階段的戰略和戰術上,會有哪些調整?
朱江明:零跑有信心實現全年盈利。之後,零跑還是要聚焦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爭取在未來的三年之內有一個大爆發,這樣零跑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一個車企,即百萬輛規模並能夠有一定的盈利的車企。
戰術方面,我們也希望C10、C16等車型,每一款都能取得增長,而不是說這個起來了,那個又下去了。
我們要打一個要成功一個,而且就是要逐步每年地去提升每一款產品的競爭力,讓它成為市場的明星,只有這樣才可能不斷取得成功。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