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吹牛”的零跑汽車,算是把田忌賽馬玩明白了

對大部分人說,零跑的存在感也許並不高——它既不像五菱一樣把價格打到地板價,又不像小米一樣推出多麼炫酷的跑車。

但聰明如零跑,卻把中國古老的故事田忌賽馬玩明白了。

當技術路線從引數競賽轉向使用者為王。零跑的田忌賽馬策略起了奇效。
作者 | 石苑佳
來源 | 金錯刀車評ID:jincuodaocheping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蔚小理,怎麼變成“零小理”了?
剛剛過去的4月份,新勢力銷量集體反彈,但令人意外的是,零跑汽車竟然登頂了。
你以為這是偶然事件或者超常發揮吧,結果這還不是零跑汽車第一次登頂新勢力銷量榜,而是第二次了。
3月份,零跑汽車就以3.7萬輛,首次登頂新勢力榜單第一。如今,4月份過完,零跑再次以4.1萬輛的成績,穩居新勢力第一。小鵬4月銷量3.5萬輛,位列新勢力第二,理想以3.3萬輛位列第三。
去年,零跑汽車年銷量近30萬臺,連續七個月創下新高。
這家曾經“誰都沒想到能活下來”的企業,創始人也也不會在公眾面前亂吹牛逼,也不搞誇大式營銷,就埋頭造車,把價效比拉到極致。
對大部分人說,零跑的存在感也許並不高——它既不像五菱一樣把價格打到地板價,又不像小米一樣推出多麼炫酷的跑車。
但聰明如零跑,卻把中國古老的故事田忌賽馬玩明白了。
沒人看好的零跑
跟其他拿著投資相比的大企業,零跑的起點卻異常艱難。
既沒有網際網路光環,更沒有資本瘋狂加持,甚至連最基本的品牌知名度也缺乏。唯一能依靠的,是來自朱江明前一家公司的創業積累。
零跑的創始團隊來自大華股份——一家全球安防領域排名第二的企業,朱江明是技術出身,對產品研發和成本控制有著天然的敏感度。

然而,造車畢竟不是安防裝置。
2019年,零跑釋出了首款車型S01,這是一款小眾的雙門電動轎跑,外觀獨特、科技感十足。填補了市場的產品空白,還能夠充分體現出純電小車的技術優勢。
S01等來的結果卻是一記重擊——S01上市第一年,僅交付1000臺,幾乎完全偏離了市場需求。
因為資質問題,零跑的第一家工廠根本不能用,因此第一款車型只能找人做代工。
毛遂自薦的是長江汽車,有亞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曾獲得李嘉誠的投資,沃爾沃中國前CEO裸辭奔赴,最有力的敲門磚就是手裡的造車雙資質。
但長江汽車卻3年產不出一輛車,身上揹著190項法律訴訟,和131項限制消費令——輕信長江汽車的製造能力,直接讓零跑的1000輛S01陷入質量問題的泥潭。
S01的失敗讓零跑陷入了長達年的至暗時刻。
從2019年至2020年,零跑不僅銷量慘淡,連融資也屢屢碰壁。那兩年,朱江明帶著團隊走訪了89家投資機構,但沒有一家願意投錢。
田忌賽馬,為何成了高階玩法?
痛定思痛的零跑在研發車上,開始用起了老祖宗千年留下來的智慧——大面積覆蓋,主打的就是田忌賽馬策略,你總能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零跑產品。
比如:零跑C16 PK 理想L6
近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多在20-30萬價格區間殊死搏鬥,尤其是長期以來,6座SUV市場都被25萬以上的高價區間所主導。
結果,零跑直接下拉到20萬以內,而且是2+2+2佈局的大六座SUV。
在第三排座位高度上,甚至超過了理想L8,無限接近於阿爾法第三排座位,比很多30萬以上的車第三排坐感、舒適性會更好。
如果你把零跑C16看成是一臺可以收折後排的“大四座”SUV,偶爾載人或者帶帶娃,全家六口短途出遊,都是沒問題,這也是零跑C16非常有誘惑力的賣點。
而且,在一臺15.58萬元起的六座增程式SUV上,你還能看到高通驍龍8295P車機晶片搭配英偉達Orin X智駕晶片,以及一顆128線的雷射雷達了,至少在智駕硬體的賬面上,零跑C16智駕版甚至擊敗了理想L6的Pro版。
再比如:零跑B10做到了半價理想
在B10身上,基本可以達到90%的日常需求。
B10今天正式上市,全系標配高階智駕,起售價9.98萬元,14.6英寸中控大屏、座椅通風加熱、電動尾門、全景影像、端到端智駕……應有盡有。
如果你願意花錢,加2萬還可以得到真正的版本之子,一套帶有雷射雷達的智駕,價效比屬實是拉得不能再滿。
有人說,覺得理想L6貴的,有零跑C16能買。覺得零跑C16貴的,還有C10能買。覺得C10貴的,還有零跑B10能買。
再比如:零跑mpv PK 別克GL8
4月26日,零跑汽車高階副總裁曹力透露,今年零跑迎來 10 週年之際,將會推出主打高階豪華的全新“D系列”車型,以 25 萬-30 萬的售價,給到 50 萬以上競品車型才有的配置。
車身長度超過5.2米,軸距3.1米,現在市面上的別克GL8長度也就在5.2米左右,而零跑這臺車直接就超過了這個數字。
純電版搭載800V碳化矽平臺,充電5分鐘即可補充200km續航,增程版CLTC綜合續航更是突破1200km,相當於北京到上海的單程無需補能
採用“2+2+3”劇院式佈局,第三排頭部空間達到1015mm,比理想MEGA多出35mm,計劃在2026年上市。
朱江明曾表示,未來三年將用 A、B、C、D 四個系列十三四款車佈局 6 萬-30 萬元市場。零跑希望做“汽車界的優衣庫”,D 系列是產品超豪華、價格不豪華。
這是零跑獨特的造車哲學。
決戰戰場,得找到自己的核心長板
講到這,為什麼零跑能活下來並且活得很好,已經接近了最本質。
過去10年人們只記得蔚小理,卻忽略了同一時期創立的零跑,當年也曾頂著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的光環,成為國內第四家上市的新勢力車企。
首先,零跑很務實,堅持把技術自研握在了自己手裡。
2015年成立至今,零跑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為數不多將“自研”掛在嘴邊的車企。朱江明坦言想做汽車行業的“優衣庫”,並公開零跑的產品有60%的零部件是自研自制,這樣可以省出6%的成本空間;然後再透過創新手段,共享的零部件達到了88%,以此降低成本。
零跑不僅自己開發三電技術(電池、電驅、電控),甚至連電驅控制器、CTC電池包都選擇自研。
以CTC技術為例,這一創新讓電池與底盤融為一體,不僅提高了車輛效能,還直接降低了製造成本。
最終零跑始終堅持以成本定價,把省出來的空間讓利給使用者。因此,也有使用者和媒體評價,零跑才是汽車行業的“小米”。
而且零跑還有個一點:是高度整合化設計。具體含義是,零跑的所有車型都基於一個模組化平臺開發,以2024年的主力車型C10、C16為例,這兩款車本質上使用了同一平臺。
最後做到了成本比同行降低了數萬元。
透過這些技術創新,讓零跑實現了用最少的投入,做出最具價效比的產品。
其次,創始人的清醒也很重要。
如今,幾乎所有老總都在卷直播、卷流量,朱江明卻表示:“我既不是雷軍,也不是餘承東,我也沒有那麼大的流量,知名度也不高,所以我還是選擇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技術。雖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我相信到最終還是要靠產品說話。”
知道“自己是誰”,不糾結,不內耗,把優勢發揮到極點。
如今,當初那個沒錢沒名氣的零跑還獲得Stellantis集團的青睞,投資約15億歐元,用於購買零跑20%股權,並與其成立合資公司——零跑國際。新合資公司將承擔零跑汽車在海外市場的出口、銷售等業務。
這場博弈揭示行業真相:當技術路線從引數競賽轉向使用者為王。
零跑的田忌賽馬策略起了奇效。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金錯刀車評》
是金錯刀旗下的汽車賬號
將以金錯刀爆品視角,
帶你深挖新能源車企最硬核乾貨
點關注,世界上又多了個懂車牛人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