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胰腺癌可謂是癌症中的“狠角色”。它惡性程度高,全球發病率位居第七,其中胰腺導管腺癌(PDAC)最為常見,佔比超90%。目前,手術切除是有效治療的首選方式,輔助化療能改善長期預後,但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失去手術機會,且現有化療方案效果不佳,患者總體預後很差。
造成胰腺癌治療困境的原因之一,是其腫瘤細胞外基質(ECM)中存在大量液壓組織,主要成分透明質酸(HA)會阻礙化療藥物到達腫瘤細胞。此外,許多具有抗癌潛力的藥物,如天然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Que),雖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但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
近期,發表於J Control Release的一項研究Quercetin liposomes conjugated with hyaluronidase: An efficient drug delivery system to block pancreatic cancer為胰腺癌治療帶來了新希望。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高效的藥物遞送系統——將槲皮素包裹進脂質體,並在脂質體表面偶聯透明質酸酶(HAase),這種新型脂質體被命名為HQL。


研究人員首先檢測了胰腺癌組織及多種細胞系中的HA含量,發現胰腺癌組織和癌細胞系(如PANC-1和Miapaca-2)中HA水平顯著高於正常組織和其他癌細胞系。這一結果表明,高HA含量是胰腺癌的一個重要特徵,也為後續針對HA的治療策略提供了依據。

在成功製備HQL後,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全面表徵。HQL呈黃色,具有丁達爾效應,粒徑為131.2±0.7 nm,zeta電位為-13.29±0.25 mV,包封率達96.6±2.98%。
體外實驗顯示,HQL在10%胎牛血清和血漿中能穩定存在15天,在酸性環境(pH = 5.5)下4小時的釋放率約為30%,在中性環境(pH = 7.4)下4小時釋放率約為20%,且能持續釋放超50小時;在模擬血液環境(pH = 7.4,37°C)中,10小時後釋放率可接近100%,並持續釋放。同時,HQL的體外溶血率低於2%,證實了其在血液中的安全性,且HAase在HQL中仍保持較高活性,為降解腫瘤微環境中的HA奠定了基礎。
體外細胞實驗表明,HQL對胰腺癌細胞(PANC-1和Miapaca-2)的增殖抑制效果顯著,其IC50值低於槲皮素和其他對照,且對正常胰腺導管上皮細胞HPNE增殖抑制作用不明顯,顯示出良好的腫瘤細胞特異性。HQL在富含HA的瓊脂糖凝膠中穿透能力更強,在2D和3D細胞培養模型中,能更有效地被胰腺癌細胞攝取,促進癌細胞凋亡,並誘導細胞週期阻滯在G2/M期。在3D培養的PANC-1細胞和PDAC類器官實驗中,HQL抑制細胞增殖和促進凋亡的能力也優於其他對照組。

在體內實驗中,研究人員建立了胰腺癌小鼠模型。結果顯示,HQL治療組的腫瘤體積和重量顯著低於對照組和其他處理組,能使腫瘤體積減小73%,同時降低腫瘤組織中HA水平達95%。透過熒游標記實驗發現,HQL主要在腫瘤組織中積累,在肝臟等器官中分佈較少,且在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在48小時內仍能維持在有效水平(50 μg/mL),而口服槲皮素在48小時後濃度已降至0.2 μg/mL以下。
此外,HQL在體內的酶活性在2小時達到峰值(60 U/mL),隨後逐漸下降並在48小時內維持在20U/mL左右。安全性評估表明,HQL對小鼠體重、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腎)的形態和功能均無明顯影響,未顯示出潛在的毒副作用。

機制研究發現,HQL可能透過下調細胞週期相關蛋白(CCNB1、CDK1和PLK1)以及細胞凋亡相關因子PI3K/AKT和Bcl-2的表達,發揮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促進凋亡的作用。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開發的HQL脂質體藥物遞送系統,能有效降解胰腺癌腫瘤微環境中的HA,增強藥物滲透和遞送效率,顯著抑制胰腺癌的生長,且安全性良好。這為胰腺癌的輔助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有潛力的藥物遞送方法,有望在未來為胰腺癌患者帶來新的生機,推動胰腺癌治療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Sun G, Wu Y, Li J, et al. Quercetin liposomes conjugated with hyaluronidase: An efficient drug delivery system to block pancreatic cancer. J Control Release.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2, 2025. doi:10.1016/j.jconrel.2025.113642
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絡微信:bioonSir 刪除或修改!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