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了!外媒評選全球最不健康飲食,中餐竟被嫌棄?中國人離不開的它竟被指易致病…

英國,一個被戲稱為“美食荒漠”的國度,卻對健康飲食情有獨鍾,這一話題在英國人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
此前,BBC的一部紀錄片《The World’s Best Diet》便以此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全球各地的飲食習慣。該紀錄片透過展示普通家庭一週的飯桌,對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飲食健康程度進行了排名,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BBC

紀錄片中的一些不良飲食模式,與當下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引發了熱議,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
大西洋的“優等生”和太平洋的“墊底選手”
當這樣的飲食排行榜紀錄片映入眼簾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或許與筆者不謀而合:急切地尋找榜首與榜尾的身影。而這一次,第一名與最後一名的揭曉,無疑給了咱們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BBC

榮登榜首的,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國度——冰島。儘管冰天雪地,這裡的傳統飲食卻被譽為全球最健康的典範。原因無他,作為漁業大國,冰島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魚類的身影。
這裡的魚類資源豐富,尤其是深海富含油脂的魚類,它們富含的歐米茄3脂肪酸,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冰島人的飲食習慣,不僅是對自然資源的智慧利用,更是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刻詮釋。
然而,冰島之所以能在健康飲食的榜單上獨佔鰲頭,並不僅僅因為其豐富的魚類資源,更在於他們對食物的獨特加工方式。
冰島人崇尚簡約,他們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則,儘量減少對食物的過度加工,以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這種理念與地中海飲食不謀而合,而地中海飲食在2024年1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釋出的年度最佳飲食榜單中,再次蟬聯榜首,足見其健康價值。

BBC

在冰島,品嚐食物本身的味道是一種傳統。冰島的孩子們從小就被培養出健康的飲食習慣,魚肝油幾乎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零食也以最天然的形式呈現。即便是主食麵包,也保持著單一而純粹的口味。
紀錄片中展示了一個普通冰島家庭一週的食物儲備:從黑麥麵包到全麥意麵,幾乎都是高纖維食品。此外,冰島酸奶等奶製品也是他們餐桌上的常客。雖然由於氣候寒冷,蔬果多以進口為主,數量有限且價格昂貴,但這並未影響他們的飲食結構。
冰島人透過攝取食物最原始的狀態來獲取能量,這種返璞歸真的飲食方式,正是他們摘得健康飲食桂冠的關鍵所在。

BBC

BBC

然而,與榜首的冰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這裡的飲食習慣令人憂心忡忡,最直接的表現便是當地人對肥胖的高度容忍。漫步街頭,幾乎難以尋覓到身材勻稱的“瘦子”,而糖尿病在這裡竟如同感冒一般普遍,許多家庭中幾乎每位成員都深受其害。
除了醫療條件落後之外,當地人的飲食內容和方式也是問題的根源。他們的主食與亞洲人相似,以大米為主。
對於大米消耗大國中國來說,大米導致糖尿病的說法或許是天方夜譚,但事實上,大米確實是馬紹爾群島居民健康問題的導火索。但真正讓他們健康每況愈下的,是他們幾乎完全依賴罐頭食品的生活方式——無論是蔬菜、肉類還是魚類,只要能以罐頭形式解決的,他們絕不會選擇新鮮食材。
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是當地經濟水平的不足。居民普遍收入微薄,而罐頭食品相較於新鮮食材更為廉價,因此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久而久之便演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BBC

歸根結底,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尤其是在飲食結構上。馬紹爾群島的居民普遍經濟拮据,因此在食物選擇上,他們更注重“吃飽”而非“吃好”。而這些能夠填飽肚子的食物,往往以垃圾食品為主,進一步加劇了健康問題的惡化。
2
經濟發達,健康倒數
在榜單裡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除了一些因為經濟情況不好導致國民生活飲食不健康之外,還有一些經濟發達卻依然是排名靠後,甚至因為經濟能力的發展影響到更多的欠發達和發展中國家。

BBC

真正的“罪魁禍首”無疑是“美式烹飪”。排名第四十三的美國,以其看似便捷的快餐文化,征服了許多盟國,尤其是墨西哥。
由於地理位置接近,墨西哥深受美國飲食習慣的影響,逐漸摒棄了傳統健康的飲食方式,轉而擁抱高熱量、低營養的快餐,最終躋身肥胖大國的行列。
不僅如此,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美式漢堡、炸雞等被視為高階食物的快餐,實際上卻是油炸食品和高糖高脂肪的混合物。
令人不解的是,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組合卻對全球年輕人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因其方便快捷,能夠迅速填飽肚子,這些食物成為了許多忙碌打工人的首選。然而,長期攝入這些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導致“三高”和“富貴病”的蔓延也就不足為奇了。

BBC

BBC

這種單一且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在英語國家尤為普遍。澳大利亞的排名也並不理想,而英國為了更具說服力,甚至將威爾士、英格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分別列入排名,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均未進入前三十名。
紀錄片中展示的普通英國家庭餐桌,雖然比墨西哥的食物看起來更為“高檔”,但依然未能擺脫高糖高油和飲食結構單一的困境。有些英國人甚至會在早餐時直接食用一大盒巧克力和一杯咖啡,僅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完全忽視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BBC

這種飲食文化的蔓延,不僅是個人的選擇問題,更是整個社會對健康意識的缺失。快餐的便捷性雖然迎合了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但其背後隱藏的健康隱患卻不容忽視。如何在便利與健康之間找到平衡,或許是每個現代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然而,與高熱量飲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極端——純蔬菜飲食。這種飲食方式讓人聯想到素食主義者,比如非洲的衣索比亞。
儘管衣索比亞在榜單中位列前二十五,但其飲食中蔬菜的比例高得驚人。這或許與經濟實力有關,由於肉類價格昂貴,當地人不得不依賴大量高纖維蔬菜作為主食,甚至有些人一年中僅能享用幾次紅肉。
這種飲食結構雖然降低了腸癌的風險,因為高纖維食物促進了腸胃蠕動,但也導致了人體整體力量的不足。在經濟活動中,這種體力上的劣勢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發展的困境,形成了一種不良迴圈。
除了高油、高糖、高脂肪的不健康飲食外,過量飲酒也是公認的健康殺手。在紀錄片的排名中,有兩個極端的例子:倒數第二的俄羅斯和第十三的韓國。儘管兩國都地處寒冷地帶,且都有悠久的飲酒文化,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BBC

俄羅斯人,尤其是男性,普遍堅信飲酒有益健康。為了抵禦嚴寒和展現男子氣概,許多俄羅斯男性大量飲酒,酗酒現象十分普遍。這也直接導致了俄羅斯男性的平均壽命較低。反觀韓國,雖然同樣是全球飲酒量名列前茅的國家,但其在健康飲食排名中卻位居前列,肥胖率也是全球最低。
3
中國居然沒有進前10?!
在深入探討了諸多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後,BBC紀錄片也為我們揭示了一些健康飲食的典範,其中一些推薦甚至顛覆了許多中國人的傳統認知。
首當其衝的便是辣椒。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麻辣火鍋常被認為是引發痘痘的元兇,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痘痘的真正罪魁禍首並非辣椒,而是火鍋中高糖、高鹽、高油的食材,以及搭配的含糖飲料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飲品方面,椰子水成為了推薦的首選。南亞的島國斯里蘭卡之所以在健康飲食排名中超越韓國,部分原因便在於當地人經常飲用新鮮的椰子水。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椰子水是指直接從椰子中取出的天然汁液,而非經過加工的椰奶。深加工食品往往與健康背道而馳,這一點在椰子水的選擇上尤為明顯。

BBC

此外,咖哩也登上了健康飲食的榜單,印度因此獲得了第十一名的佳績。品嚐過印度菜的人都會對咖哩的獨特風味印象深刻,其中的薑黃粉更是健康的象徵。尤其是在溼熱的東南亞地區,這種調味料不僅增添了食物的風味,還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最後,魚類、蔬菜、橄欖油、菜籽油和堅果也被列為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在於,這些食物應儘量保持原始狀態,避免過度加工。簡單的烹飪方式,保留食物本身的味道,才是健康飲食的真諦。
以排名第五的日本為例,其飲食結構中魚類和蔬菜的比例極高,且魚類常以生食為主。這種生食魚的方式甚至成為了風靡全球的日本料理的標誌。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BBC的評級中,對於日本和中國使用醬油的飲食習慣並不十分認可,認為高鹽的醬油對健康不利。這一評價似乎忽略了薄鹽醬油的存在,以及醬油在調味中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健康飲食的核心在於平衡與適度,而非一味地排斥某種食材或調味品。
在瀏覽了上述排名後,許多人開始尋找中國的身影,然而結果卻與預期大相徑庭。
中國僅位列第十八名,雖然仍算靠前,但卻低於大眾印象中飲食條件較差的印度,這一結果令不少網友感到不解與不服。
需要澄清的是,此次排名並未將衛生條件作為主要考量因素,而是聚焦於飲食結構和食物本身的健康性。
令人意外的是,拖累中國排名的“罪魁禍首”竟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如今,大多數人食用的是經過精細加工的白米和白麵,這類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較高,營養價值卻較低,不僅容易導致肥胖,還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當然了,就別提咱最愛的夜宵、奶茶了,深夜小燒烤小龍蝦一搞起來,吃的就是一個放縱。
寫在最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食文化的形成與地域的自然環境、歷史傳統密不可分。BBC的排名標準或許從健康飲食的某一角度出發,但並不能完全涵蓋全球飲食文化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西方以肉食為主,東方以米麵為主,這些飲食習慣都是基於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逐漸演化而來的。它們是地域文明的延續,也是人類適應環境的智慧結晶。因此,不能簡單地評判某種飲食文化是“100%健康”或“優秀”,而應尊重其背後的文化邏輯與歷史積澱。
正如古語所說:“入鄉隨俗”(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尊重並適應當地的飲食文化,才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然而,無論身處何地,有一點是共通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所帶來的惡果並非一日可見,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為了健康,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因為沒有人能代替我們承受病痛的折磨。
END
編輯 | 葉火大
作者 | Jully
文章參考 
BBC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一個有思想、有內涵,有深度的自媒體平臺

管理員長駐倫敦


英國金融監管局註冊金融專家
英國內政部移民事務署註冊專家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