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星球上,有一群自稱“肉食主義者”的生物,他們對肉的痴迷程度堪比貓對貓薄荷的狂熱。在他們眼中,蔬菜不過是餐盤上的裝飾品,綠色的點綴,或是偶爾為了安慰良心而不得不面對的“健康障礙”。
他們堅信,人生苦短,何必吃草!
但你有想過除了肉之外不吃任何東西麼?最近,一位女網紅就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

1
六年來不吃碳水化合物、水果或蔬菜,會發生啥?
28歲的Isabella 'Bella' Ma是一名網紅,最近,她在分享的影片中透露,自己已經六年沒碰過碳水化合物、水果和蔬菜了!
而這種吃法的效果也非常驚人:不僅能調節月經週期、戰勝抑鬱,還能治癒痤瘡、溼疹和牛皮癬等皮膚問題。
在一段她大快朵頤整隻烤雞的影片中,她自信滿滿地說:“我沒因為精力不足而倒下,荷爾蒙也沒亂套,反而減了25磅,痛經消失了,精力和情緒都穩如泰山——因為我的身體現在靠燃燒脂肪來供能。”

不過,她的這種“肉食至上”的飲食方式,顯然和大部分權威機構提倡的背道而馳,畢竟咱們傳統的健康觀念認為,均衡飲食很重要,指的就是要適量吃肉、適量吃碳水,還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畢竟,高紅肉飲食與心臟病、癌症等多種健康問題息息相關。
貝拉的“神奇”言論可不止於此。她聲稱,自己之所以能長到5英尺10英寸(約1.78米),比兄弟姐妹都高,完全歸功於她只吃肉的飲食習慣。
不僅如此,她還自豪地表示,自己現在連肥皂和沐浴露都不需要用了,因為她的身體“自然散發出香味”,而且——沒錯,她再也不放屁了。
這種“肉食飲食法”(即只吃肉、魚、蛋和奶製品等動物產品)近年來風靡一時,TikTok上相關影片的觀看量已經突破10億次。它的理論基礎是:幾千年前的人類靠吃肉為生,而現代人模仿這種飲食方式也能獲得一系列健康和效能上的好處。這種觀點雖然聽起來很酷,但也備受爭議。

肉食飲食法的流行,離不開一些名人的推波助瀾。比如喬·羅根和喬丹·彼得森就曾公開表示,這種飲食法讓他們的智力和體能都得到了提升。然而,隨著它的熱度飆升,科學家們卻開始敲響警鐘。
202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只吃兩份肉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對超過20萬人進行了近40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吃紅肉最多的人比吃紅肉最少的人患病風險高出62%。
而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針對140萬人的研究也表明,每天每多吃50克紅肉,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8%。

健康和飲食專家還警告,長期只吃肉可能導致維生素C和纖維攝入不足,從而增加患心臟病、壞血病甚至癌症的風險。
所以,儘管貝拉說的很誘人,但這種極端的飲食方式可能並不適合普通人。畢竟,健康飲食的關鍵在於均衡,而不是把某一種食物當成“萬能藥”,咱們普通人還是別輕易嘗試了…
2
男子八個月只吃乳酪、牛肉和黃油,出現驚人副作用
雖然Isabella的說法聽起來很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好的效果的,甚至還會有可怕的副作用。
據報道,佛羅里達州一名40多歲的男子,因為長期以肉類、脂肪和奶製品為主食,被送進了當地的一家醫院。更可怕的是,他的手掌、肘部和腳底長出了黃色的淋巴結,甚至還流出了滲出物,場面相當“壯觀”。

這位男子告訴醫生,他已經堅持“肉食飲食”八個月了,每天的選單包括一整條黃油、6-9磅乳酪和一堆漢堡肉餅。
肉食飲食法(即只吃肉類、蛋類和奶製品等動物產品)近年來在健身圈裡風靡一時。追隨者們聲稱,這種純蛋白質、無蔬菜的生活方式幫助他們減了肥,還改善了整體健康狀況。
然而,這位佛羅里達男子顯然把這種飲食法推向了極端——儘管他堅稱自己的健康狀況“大有改善”,比如成功減重、能量充沛、認知功能提升,但他的皮膚卻發出了截然不同的訊號。
在他求醫前,這種無痛但令人作嘔的粘液已經困擾了他近一個月。醫生檢查後發現,他的總膽固醇水平竟然超過了1000毫克/分升!要知道,健康的膽固醇水平應該低於200毫克/分升,而240毫克/分升就已經被視為“高”了。

這位“黃油男”的膽固醇水平簡直是“高到離譜”,與冠心病的關係不言而喻。事實上,在他開始這種極端飲食之前,他的膽固醇水平已經在210至300毫克/分升之間徘徊,但顯然,肉食飲食法讓情況雪上加霜。
心臟病專家診斷他患有黃斑瘤,這是一種由高膽固醇或其他脂肪在血液中積累引起的疾病。在黃斑瘤病例中,多餘的脂質會從血管中滲出,形成區域性脂質沉積物。
這些沉積物通常出現在眼睛周圍(稱為眼瞼黃瘤),但也可以出現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就像這位男子的手掌、肘部和腳底一樣。

3
只吃肉真的可以嗎?傳說中的生酮減肥法傷身體嗎?
近年來,各種極端飲食法在社交媒體上風靡一時,尤其是“只吃肉”的飲食方式和生酮減肥法,吸引了大批追隨者。這些飲食法聲稱能快速減重、提升能量、甚至改善健康狀況,但它們的真實效果和潛在風險卻常常被忽視。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只吃肉真的ok嗎?
只吃肉的飲食法,也被稱為“肉食飲食法”或“零碳水飲食法”,主張完全摒棄碳水化合物、水果和蔬菜,只攝入肉類、脂肪和奶製品等動物產品。支持者認為,這種飲食方式可以模擬遠古人類的飲食習慣,幫助減重、調節激素、甚至治癒某些疾病。然而,科學界對這種飲食法的態度卻並不樂觀。
只吃肉的飲食法可能在短期內帶來快速減重和增強飽腹感,但長期風險不容忽視。
首先,營養失衡,缺乏蔬果會導致維生素C缺乏、腸道問題和慢性病風險增加。其次,高紅肉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可能升高“壞”膽固醇,增加動脈硬化風險。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紅肉列為“可能致癌物”,長期食用尤其是加工肉類,可能提高結直腸癌等癌症風險。

咱們最近也不分享了很多這樣關於奇葩飲食方式的故事,無論是隻吃肉、只吃菜還是隻吃水果,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極端和片面。而科學界普遍認為,均衡飲食才是維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以下是一些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
1、多樣化攝入:確保飲食中包含多種食物,如全穀物、蔬菜、水果、優質蛋白質(如魚、豆類、瘦肉)和健康脂肪(如橄欖油、堅果)。
2、控制紅肉和加工肉類: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選擇魚類、禽類和植物蛋白作為替代。
3、適量碳水化合物,避免精製糖和高糖食品。
4、注重纖維攝入: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穀物,促進腸道健康。
寫在最後
只吃肉的飲食法=在短期內可能帶來一些“好處”,但長期健康風險遠遠大於潛在收益。相比之下,均衡飲食才是維持健康、控制體重的科學之道。
END

Daily Mail、Yahoo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管理員長駐倫敦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