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美學子】第3502期
12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近年來,年輕人患癌的比例大幅上升,打破了癌症“老年病”的刻板印象。最新研究顯示,1990年至2019年間,全球50歲以下癌症患者數量激增近80%。
2023年《英國醫學雜誌·腫瘤學》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過去30年間,全球早發性癌症(50歲以下人群的癌症)確診率增長了79%,癌症相關死亡率上升了28%。
研究指出,年輕人癌症高發的主要誘因包括不健康飲食(高鹽、高脂、高糖)、缺乏運動、熬夜、過度壓力、肥胖、吸菸和飲酒等。
此外,環境汙染、化學暴露、遺傳因素及生活方式的變化,也進一步加劇了年輕人患癌的風險。

重點高危人群
雖然癌症的發生涉及多種因素,但以下人群的患癌風險更高:
-
飲食不健康者:長期攝入高脂、高鹽、高糖食品,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過多,水果蔬菜攝入不足。
-
久坐少動者:缺乏運動、長期久坐的辦公族,肥胖或腹型肥胖者(腰圍超標)。
-
熬夜及高壓人群: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高壓力工作者,如IT從業者、金融從業者等。
-
菸酒愛好者:吸菸和酗酒顯著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
-
家族遺傳高風險人群:有癌症家族史者。
高發癌症型別及早期症狀
-
甲狀腺癌:頸部可觸及硬結節,吞嚥困難、聲音嘶啞。
-
腸癌:排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體重下降。
-
乳腺癌:乳房腫塊、乳頭異常、腋下淋巴結腫大。
-
胃癌:餐後飽脹、反酸、黑便、食慾減退。
-
白血病:貧血、發熱、乏力、牙齦出血。
如何降低患癌風險?
-
均衡飲食
-
增加水果、蔬菜、全穀物、優質蛋白(魚、家禽、豆類等)的攝入。
-
控制紅肉和加工肉類,減少高鹽、高糖、高脂食物。
-
保持運動
-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瑜伽等。
-
避免長時間久坐,每小時起身活動。
-
規律作息
-
避免熬夜,每晚保持7-8小時優質睡眠。
-
調整生物鐘,減少夜間加班或夜生活。
-
戒菸限酒
-
戒菸,遠離二手菸環境。
-
限制酒精攝入,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
-
心理健康管理
-
學會壓力管理,如冥想、瑜伽、閱讀等。
-
保持積極心態,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社交。
-
定期體檢
-
甲狀腺超聲、腸鏡、胃鏡、乳腺B超等篩查,建議有家族史者提前檢查。
-
關注自身異常症狀,早發現早治療。

值得注意點是,年輕人健康狀況較好的國家,例如:
-
日本:日本擁有全球最高的預期壽命,這與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日本學校聘請專業營養師,禁止加工食品,所有餐點均從零開始製作。此外,文化習慣上,日本人提倡“吃到八分飽”,並慢慢享用多樣化的小份食物。這些習慣有助於維持低兒童肥胖率,進而降低心臟病和癌症的死亡率。 -
澳大利亞:研究顯示,澳大利亞人的預期壽命高於其他英語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愛爾蘭和紐西蘭。
這歸功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較低的吸菸和藥物濫用率、優質的醫療保健以及有效的疾病治療。此外,澳大利亞的強大公共衛生倡議、高疫苗接種率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援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相反,年輕人健康狀況相對較差的國家,例如:
-
美國:儘管美國是發達國家,但其年輕人群體的肥胖率、藥物濫用和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重,導致預期壽命增長停滯。
-
英國:與日本等國家相比,英國的兒童肥胖率較高,這與學校營養標準差、加工食品攝入多有關。
導致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包括:
-
飲食習慣:日本等國注重健康飲食,強調新鮮食材和均衡營養,而一些西方國家則傾向於高熱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
-
公共衛生政策:澳大利亞等國實施了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措施,如禁菸、推廣健康生活方式等,有效提升了國民健康水平。
-
教育系統:日本學校重視營養教育,聘請專業營養師,確保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總而言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和良好的教育系統是提升年輕人健康狀況的關鍵因素。
年輕人患癌的激增警示我們,健康的生活方式至關重要。遠離不良習慣,定期體檢,提高“抗癌力”,才能有效降低患癌風險,守護自身健康。
Google 與 Facebook 的營養餐哲學
在 Google 和 Facebook 工作的另一大福利,就是員工可以免費享用從早餐到晚餐的美食,而且餐飲選擇豐富,應有盡有,滿足各種口味和需求。
那麼,這些科技巨頭是如何在營養與美味並存的前提下,為年輕人提供高質量的餐飲服務的呢?
以下內容可供參考與借鑑。


1. Google:利用資料和心理學引導健康飲食
Google 在提供免費食品的同時,運用了營養科學和行為心理學,來讓員工在不知不覺中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1) "健康預設" 原則
Google 採用了 “健康預設” (healthy defaults) 的策略:
水果和蔬菜優先放置:在所有食堂和零食站,水果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而高熱量的零食被放在較低或不顯眼的地方。
飲料選擇最佳化:Google 發現在冰箱裡,員工更容易選擇最顯眼的飲料。因此,他們把水和無糖飲料放在透明玻璃門冰箱的顯眼位置,而含糖飲料則放在不透明的部分,使其不那麼吸引人。
餐盤和碗的大小調整:他們縮小了碗和盤子的尺寸,使員工在不經意間減少食量,同時仍然覺得吃得滿足。

(2) “彩色標識” 營養系統
Google 採用了紅、黃、綠 顏色標識食品健康程度:
綠色:健康食品,如新鮮蔬菜、全穀物、瘦肉。
黃色:適量食用,如加工食品、醬料、調味品。
紅色:高糖、高脂食品,如薯條、甜點。
研究表明,這種方式可以讓員工自覺減少不健康食品的攝入。

(3) 多樣化選單,推廣植物基食品
Google 與專業廚師合作,每天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健康菜餚,同時積極推廣素食和植物基食品,鼓勵員工減少肉類攝入。例如,他們提供高蛋白的植物肉漢堡,並確保素食和全穀物食品的選擇豐富。
(4) 鼓勵健康飲食的獎勵機制
Google 還會用遊戲化策略激勵員工:在某些辦公室,他們會提供 健康積分 (Healthy Rewards),員工如果多選擇綠色食品,就可以獲得額外的健身福利。
一些辦公室甚至會給吃素食的員工提供餐飲折扣,讓他們更願意選擇健康食品。
2. Facebook(Meta):主打“健康與自由選擇”

與 Google 不同,Facebook 並不刻意引導員工吃得更健康,而是讓健康食物更具吸引力。
(1) “Farm to Table”(農場到餐桌)理念
Facebook 在總部的食堂提供本地有機食材,提倡健康飲食文化。他們:與本地農場合作,確保食材新鮮,減少加工食品。
選單設計遵循地中海飲食、日式飲食等科學飲食模式,提供豐富的蔬菜、健康脂肪和瘦肉。

(2) 提供“功能性食品”
Facebook 的食堂會特別提供一些功能性食品,幫助員工緩解工作壓力和提高專注力,比如:抗氧化果昔:富含藍莓、奇亞籽等超食品。
蛋白質碗:含有藜麥、牛油果、雞胸肉、菠菜等,保持能量充沛。
無麩質 & 低碳水選擇:滿足不同員工的健康需求。
(3) 限制高糖、高熱量食物
Facebook 並不會禁止垃圾食品,但會減少提供,比如:甜點區域更小,且提供低糖甜點替代品,如黑巧克力和堅果棒。
免費零食區 主要提供健康零食,如烤堅果、希臘酸奶,而非薯片或糖果。

(4) 健康社交飲食
Facebook 還鼓勵員工一起吃飯,營造社交氛圍,減少孤獨感(心理健康對整體健康也很重要)。
他們在總部設立了戶外花園,員工可以在綠色環境中享用健康食品,放鬆身心。
總之,Google 的策略被認為更有效,因為它利用行為心理學讓員工自然而然地選擇健康食品,而不是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Facebook 的方式更自由,但可能不會對健康飲食習慣產生長期的積極影響。
兩家公司都報告稱,他們的員工整體上比一般企業的員工更健康、更有活力,且工作效率更高。
Google 的方法對於那些沒有主動健康意識的年輕人來說更有效,而 Facebook 的方法則適合有自主健康管理能力的人。


近期發表
馬斯克創辦的中小學 到底教什麼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精英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精選彙編 ↓↓↓ 百篇一網打盡
【行走如歌】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穿越訪談】世界華人系列
【王妃傳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輕
喜歡就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