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近年的飲食潮流,離不開“養生”的概念——“低卡”“益生菌”“抗氧化”“抗自由基”……
最近,一款由“糖+茶+菌種”發酵成的氣泡飲料,佔領了超市的飲品貨架。可樂的口感,茶飲的功能——這就是從前些年便開始風靡歐美的康普茶。
一份來自市場研究與諮詢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報告顯示,從2016到2020年,康普茶每年的市場增長率達25%,北美地區作為最大的消費市場佔據全球的39.4%。國際巨星卡戴珊和Lady Gaga的街拍裡,也不乏這款茶飲的身影——很明顯,康普茶在國外,已經火了段日子了。

● 卡戴珊和Lady Gaga手拿康普茶,圖源Splash News
康普茶是怎麼從國外火回國內的呢?自然與它自帶活性益生菌保護腸道和降血糖等功效不無關係。
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康普茶,本質上,是當代年輕人意識到高糖碳酸飲品的危害,轉而追求起有養生功能的替代品的體現。

康普茶,熱度在“發酵”
發酵食品愛好者@一個燕子eva(以下簡稱eva) 從今年1月開始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製作康普茶的經驗,從藍莓到血橙,從西柚到玫瑰……每條下面都有新入坑的康普茶同好來交流。
在她的“康普茶”合集裡,一條全紀錄康普茶製作的影片下面,四百多條評論熱烈討論著康普茶製作中會遇到的問題,這似乎在暗示著:康普茶(KOMBUCHA),這款發酵飲料的代表產物,已經在一部分發酵食品愛好者圈子裡,先火起來了。

● 顏色各異的康普茶,圖源受訪者王楊
點開#自制康普茶 的標籤,這款茶飲新寵顏色多樣,斑斕如同雞尾酒,唯一的共通之處在於泛著氣泡的液體表面,都頂著一片厚密的白色菌膜。

● 走紅網路的自制康普茶,圖源小紅書
這片“菌膜”,也是康普茶的靈魂所在。
“這片菌膜就是紅茶菌,”Eva說,“我家裡人說他從小就喝,以前叫它胃寶。我是後來才發現紅茶菌就是康普茶,並且在國外已經這麼流行了。”
胃寶,紅茶菌,康普茶——同一個東西,不同名字喚醒的卻是不同人群的記憶。
80年代初,“胃寶”先火了。那幾年,養紅茶菌是“養生達人”不能落的一項功課,叫它“胃寶”是因為能緩解胃病。不過那時候的製作方法並不科學,衛生條件也有限,這導致“胃寶”很快銷聲匿跡。
到了90年代,海外市場再次正視紅茶菌的潛力。和它看起來敦實單一的外表相比,它的成分就複雜多了。
網上現在也有很多賣紅茶菌菌膜的商家,買回來一塊捏捏,又白又厚,手感其實挺像海蜇。
無汙染的情況下,紅茶菌菌膜其實只是一塊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共生體,網上還有勇士吃過一口——據轉述,口感挺像果丹皮。
以紅茶菌為底,再加上茶水和糖,經過兩次發酵,才有了最近從國外火到國內的康普茶。
位於北京五道營衚衕的剛泡(Gunpowder Kombucha House)是國內最早做康普茶的飲品店之一,主理人王楊說,他第一次接觸到康普茶是2014年的事。當時,康普茶“在國外就已經特別火了”。
康普茶能在國外走紅,最重要的原因無疑是“健康”。這款微微冒著氣泡的發酵茶飲口感類似碳酸飲料,但含糖量卻遠遠低於可樂。
已經被可口可樂收購的MOJO曾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康普茶品牌,MOJO旗下康普茶每瓶含糖量僅6-9.4g(330ml/瓶),而可口可樂的含糖量是每罐40g(375ml/罐)——對控糖人士來說,這就是完美的快樂水替代品。
熱愛健身、注重健康飲食的歐美市場被康普茶狠狠征服了一波。從品牌超市到輕食店,從健身達人到素食群體,不少國際巨星手拿康普茶的街拍圖更是讓它火上新高度。

● 圖源ins截圖
不過在海外的爆火不影響同時期康普茶在國內的冷遇,當時對“康普茶”有了解的顧客,僅限於一些從海外回來的人,和更少的健身人群。賣不動的主要原因和它在國外火的原因一致——這個時期的康普茶,有點太健康了。
康普茶的製作伴隨著和茶糖水的發酵,由於康普茶在海外主攻健康人群,很多品牌會選擇把發酵之後僅剩的糖,再轉化成醋酸。王楊在採訪中回憶,當時的外國品牌康普茶酸度非常之高,拿回來以後發現國內對這種口味的接受度比較低。
關於酸度的口感問題,在近兩年來盒馬、屈臣氏和山姆陸續上架符合國內消費者口感的康普茶後得到了緩解。
結合網上測評和自購體驗,這裡可以總結為以下資訊:
品牌
|
產品
|
配料表糖分/
甜度
|
容量
|
屈臣氏
|
康普茶落日派對
|
果葡糖漿/中甜
|
325ml
|
山姆
|
石榴烏龍康普茶
|
冰糖/較甜
|
230ml
|
盒馬
|
紫蘇夏黑葡萄康普茶
|
白砂糖/微甜
|
330ml
|
盒馬
|
柚子烏龍康普茶
|
白砂糖/中甜
|
330ml
|
除了這些超市,以Wagas為代表的部分輕食餐飲店也上架了一段時間康普茶,以發酵飲品的定位,加入了曾經被果蔬汁統治的健康飲品的佇列。

● Wagas上架過的生薑康普茶,圖源“Wagas沃歌斯公眾號”
除了連鎖餐飲品牌,許多風格獨特的bistro也以康普茶的“發酵”和“手工自制”作為賣點,將它加入飲品單。
在上海的網紅地段上生·新所,法餐廳Naif和開吉茶館,都推出了口味獨特的康普茶新品。

● Naif和開吉茶館的自制康普茶,圖源上生·新所現場拍攝
相比於超市貨架上的康普茶,這些由店鋪自主發酵製作的康普茶氣泡更充分,酒精的味道也更濃郁。Naif的兩款康普茶特別強調新鮮灌製和“發酵感”,塞在玻璃瓶口的木塞甚至會被茶液中不斷冒出的氣泡彈飛。
在這一波各種餐飲、超市品牌對康普茶的背書之下,剛泡作為專營康普茶的門店,近來也的確感到了顧客數量相應的增長。有的是出於好奇,有的是慕名而來的健身人群。
“大概是年齡在25到40歲的一批,追求高品質生活、關注健康的客人,包括一些素食主義者。”剛泡的主理人王楊告訴潮生TIDE。

自制康普茶
追求健康的奇妙體驗
健康新飲食的線上走紅往往伴隨著不同品牌的測評,但仔細研究康普茶的潮流TAG,會發現很多人一開始接觸康普茶,走的就是DIY這條路。
原因也簡單:做法簡單,顏值超高,口味更自由。
博主eva本身就愛好發酵食品,日常在賬號裡記錄自己對發酵食品的新感悟。從今年1月釋出第一條觀察紅茶菌膜的影片開始,她已經一邊實驗一邊記錄了許多對康普茶的創新改造。
製作康普茶需要經過兩輪發酵,第一輪發酵大家大同小異。Eva把從各處蒐集的資料整理了一番,簡化成四條步驟:
①備料
|
購買紅茶種菌(菌液+菌膜)。準備1000g的水,5g紅茶和100g糖
|
②泡茶過濾
|
水燒開後加入紅茶,浸泡15分鐘後過濾掉茶葉,將水放入裝有100g糖的盆裡
|
③混合
|
在紅茶菌液里加入涼透的茶糖水
|
④發酵
|
用布封口,放在24~29度環境中,存放一週
|
真正能凸顯DIY康普茶魅力的,在於第二輪發酵中,各種水果口味的新增。
對於康普茶新手來說,把自己喜歡的水果切塊加入發酵好的紅茶菌液裡,在21度左右的室溫裡發酵1~3天,即可得到口味獨特的康普茶一罐。
Eva最初嘗試的二發也以水果切塊為主,切過蘋果,也體驗過香菠蘿。“用季節水果做康普茶味道會更好,比如這個香菠蘿,菠蘿味很足,甜味多酸味少。”

● 蘋果和玻璃康普茶的二次發酵,圖源Eva,小紅書 @一個燕子eva
熟悉了基礎款的操作之後,就可以上難度了。
Eva研製過最美麗的莫過玫瑰口味的康普茶,把雲南墨紅玫瑰鮮花的花瓣放進一發好的康普茶裡,再加入少量冰糖二發,在24度的室溫下密封發酵2天后過濾,即可得這款足以作為bistro小酒館高顏值飲品售賣的玫瑰色調Kombucha。

● 玫瑰康普茶的二次發酵,圖源Eva,小紅書 @一個燕子eva
Eva提醒,喝的時候記得把二發水果過濾掉。另外,如果浸泡時間太久,紅茶菌持續“吃掉”糖分,口味會越來越酸。
隨著紅茶菌越養越多,Eva對它的瞭解也從實踐走到了更深的理論層面。
她在《酵素決定健康》這本書上讀到,只要有糖作為原料,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就可以生成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現代人所攝取的食物,酵素普遍不足。若要健康長壽,就必須從食物中補充更多的酵素。
另外,從製作的角度講,紅茶菌的菌膜只是衍生物,其實發酵好的紅茶菌液比較重要,菌種也主要是依靠菌液進行繁殖的。菌膜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觀察菌液的健康狀況,以及以“蓋子”的形式減少菌液的蒸發。

● 紅茶菌成分表,圖源論文:《中國釀造-紅茶菌成分及功能研究進展》
因此,“漂亮有趣”都只是康普茶的花邊。作為一種發酵飲品,“健康”才是它近來走紅的真正原因。
根據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 (NCBI) 的一項研究,康普茶在發酵過程會產生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益生菌,以及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質。飲用康普茶有助於支援免疫系統,因為它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低膽固醇的特性。
不過,儘管“發酵”的過程聽起來健康,但也伴隨著很多不可控和隨機性。
Eva開始分享康普茶製作體驗後,偶爾會有網友和她表達對安全的擔憂。Eva提醒,紅茶菌如果被雜菌汙染,表面是會長毛的,味道也會不對,另外,康普茶也不是適合所有人。對於免疫力受損或較弱的人群而言,需要在醫生的監督下謹慎食用任何發酵食品。腸胃不好的人群也一定要慎重嘗試。
剛泡的主理人王楊也提到,康普茶作為發酵飲品,製作過程中的確存在一些隨機情況。為了降低風險,他建議大家首先在選擇水的時候,儘量選擇純淨水或礦泉水。其次在用茶的時候,也使用天然茶葉,避免使用市面上一些帶香精的茶葉。最後,發酵用糖也儘量選擇天然蔗糖。
除了原料保證天然,製作時也要記得給容器消毒,並且在接觸菌種時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證它不被雜菌汙染。

● 圖源受訪者王楊
高顏值,強養生,背後還有科學資料背書,這都促使康普茶趕上了近年來健康飲食的消費熱潮。而在康普茶登上超市貨架與輕食餐飲選單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正在穩步增長的“發酵食品和飲料市場”。
發酵食品和飲料是透過控制微生物生長生產的食品或飲料,含有豐富的益生菌和其他營養物質,因此具有各種健康益處,包括改善消化、控制體重、預防肥胖和提高免疫力。
根據貝哲斯諮詢的調研資料,2024年,全球發酵食品和飲料市場規模為6360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其規模將達到9899億美元。此外,益生菌細分市場是發酵食品和飲料市場中佔比最高的,而益生菌也恰是康普茶中含量較高的營養物質之一。
王楊從2014年第一次接觸康普茶,到2024年剛泡開業五年,親身見證了發酵飲料市場的受眾攀升。
他在和客人的當面接觸中也能感受到,雖然大眾對康普茶的認識還停留在較為籠統的“健康”層面上,但也清楚康普茶是一種無新增的飲品,不會有其他飲品裡新增的香精、色素或防腐劑。
另外,在滿足了這些“健康、無新增”的硬性功效需求後,康普茶還是一種“挺有樂趣”的飲品。不同原料搭配發酵,口感豐富,變化無窮。
Eva在嘗試了常規的蘋果和創新的玫瑰後,嘗試二發的金銀花和艾草康普茶讓資料再創新高。

● 金銀花&艾草康普茶,圖源Eva,小紅書 @一個燕子eva
王楊在自己店裡也專門設計了一款“盲盒康普茶”,即在6款常規康普茶外,根據應季食材,或者客戶提出的奇思妙想,研製一款新口味,體驗嶄新的發酵過程。

康普茶的“貨架佔領史”
康普茶的發展史經歷過四個節點:起源於我國渤海,走紅在80年代,本土沒落又去歐美大放異彩,最後被各大飲品巨頭看中變身養身天菜。
第一個發現康普茶商業潛力的是GT's Kombucha的創始人GT Dave。90年代的美國有一家主打健康有機的超市品牌Erewhon,這也是GT的康普茶“做大”的地方。而後,他又和由素食主義者創辦的全食超市合作,在美國西南部徹底打響了品牌。
而後十餘年,消費者在購買飲品時對“健康”的訴求與日俱增,功能性飲料也開始與碳酸飲料爭奪貨架位置。各大飲品巨頭紛紛加入這一賽道:
2016年,百事收購了康普茶飲料企業KeVita;可口可樂收購了康普茶品牌MOJO;
2018年,星巴克旗下品牌Evolution Fresh推出了康普茶單品飲料。連保加利亞精油品牌Ecommat進軍飲料行業後,也以“玫瑰康普茶”作為市場切入點。

● 玫瑰康普茶,圖源ECOMAAT海外旗艦店
經過了在國外市場的多年“發酵”,康普茶近年再次出現在國內市場,已經與早年的境遇完全不同了。
盒馬、屈臣氏和山姆這些大品牌紛紛上架康普茶新產品。



● 盒馬、屈臣氏及山姆等品牌新上架的康普茶,圖源品牌網店(左右滑動檢視)
一些國外品牌同樣在競爭國內市場,比如澳洲品牌Remedy,也已經在國內各大網上平臺有了經銷渠道。

● 進口康普茶產品圖,圖源Remedy海外旗艦店
剛泡除了經營門店,同樣在做自己的康普茶品牌。為了保證儲存和運輸彙總的安全性,這款康普茶又經過了一道殺菌的工藝。

● 剛泡的康普茶品牌,圖源王楊
王楊告訴潮生TIDE,把現釀的康普茶和這些品牌康普茶對比一番,其實可以理解為精釀啤酒和超市採購啤酒的區別。雖然都是由活性菌發酵的,但能現場品嚐的康普茶口感更為飽滿。而貨架上的康普茶因為經過一些工業流程,所以風味有一定程度的流失。
一種新品類商品能走紅的前提,是市場的成熟度和消費者的接受度已經提高。康普茶能在歐美地區開啟市場,和歐美市場從90年代便開始提倡的健康茶飲的消費趨勢有關。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從事康普茶行業的創業者,王楊感到,隨著國內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對康普茶的接受度也會有相應的提高。那時候,康普茶的市場也就更加成熟了。

撰文:阿南
編輯:楊柳
設計:曲枚
排版:圍巾方
圖片來源:採訪者供圖、品牌官網

你會想嘗試康普茶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