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距離美國曆史上最具爭議的選舉還有大約五個月的時間,各種大戲(寫劇本,好萊塢的水平比起華盛頓來說還差不少)正在上演著……滿上一杯,慢慢品嚐,現在才算熱身……
而市場呢?牛市的末尾(也可能是個長尾),從來都是時而令人欣喜若狂,時而令人坐如針氈;夏季市場的低波動率則更像是溫水煮青蛙。筆者並不是悲觀主義者,但是,2024年這樣一個估值開始進入歷史高點(上一次科網泡沫)的牛市,質疑這一切還能持續多久?很合理。
不得不說,過去的幾個交易日,繼續咆哮的美股牛市確實出現了一些疲態:
· 本週市場觸發了一個不祥的“興登堡訊號”:應該說“興登堡訊號”一直是上頭條新聞最多的市場指標,該指標是從市場內部結構和技術面出發,提示市場進入不穩定狀態:
o 自 1967 年以來,總共出現過63 個訊號, 在 40個交易日時間視窗內出現三次訊號的情況有35次。
o “興登堡訊號”的出現確實對未來中期風險資產產生了負面影響。單次訊號出現後的40天中,
市場下跌5%+的機率25%-30%
市場下跌15%+的機率2%-4%
在短期內訊號多次出現,市場大幅回撥的機率上升
· 週五的PCE、週四的GDP從美聯儲利率政策的角度都應該是利好流動性,但是市場的表現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幹脆。以週五為例,日內市場早盤曾經一度出現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8%,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8%,而與此同時,上漲的股票卻多於下跌的股票(見下表)!造成上面情況的,肯定是大盤股在大幅下跌。下表是週五日內的寬度:

以上的疲態會不會短期橫盤而得以修復?筆者認為,為了修復疲態而修復,可謂“隔靴撓癢”,風險仍然在積累中。
當前市場的驅動力仍然是利率。
美國經濟資料,就業、零售銷售甚至通脹都比市場預測要弱。出人意料的是,過去兩週,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攀升了28個基點,僅在過去兩天就上漲了15個基點。連續三次疲軟的美國國債發行——週二和週三的 2 年期、5 年期和 7 年期國債,造成了最近的利率飆升。筆者認為目前利率市場面臨:

· 日本政府債券一直在拋售,10年期利率上升至1.07%

· 通脹仍然過高
利率的驅動力仍然是美聯儲。美聯儲六月議息會議將再次公佈其經濟預測總結(SEP)。筆者認為,美聯儲很可能被迫對其SEP進行三大調整:首先,提高核心PCE預測。其次,降低今年降息幅度(三月SEP中沒有變化)。市場定價 9 月降息的機率已經低於 50%。第三,繼續小幅提高終端(長期)政策利率。
從市場風險的角度來看,筆者堅持認為最有可能的情況是10年期國債利率回升至5%,導致股市回撥10%,與此同時,全球宏觀資產出現避險行為(美元上漲、大宗商品下跌等)。
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如何不會上觸5%?那就要看接下來的就業和通脹資料是否合作了。10年期利率回升至5%,會造成利率曲線陡峭化。這個陡峭化,會以兩種形式出現:
1)由實際利率驅動的 “熊陡” ;
2)經濟增長疲軟引起市場恐慌,從而拉高降息預期,造成 “牛陡” 。
接下來要問:在這個時間點,風險資產是否會對經濟增長資料的疲軟產生恐慌?或者說,目前“壞資料是好訊息”還是“壞資料是壞訊息”?要回答這個問題,前提可能仍然是“就業和通脹資料是否和美聯儲合作”。不合作,美聯儲束手無策,“壞資料是壞訊息”;合作,美聯儲按部就班,“壞資料是好訊息”。
筆者認為,並不能因為利率水平5%就認為是美國經濟增長壽終正寢,也不能就市場出現的疲態而下斷言股市崩盤的宿命。從市場的倉位來看,空頭給多頭還有不少燃料,因此,更好的策略是增加現金倉位(坐收利息),而不是買看空期權(儘管波動率很低)甚至主動做空。
更多筆者原創,請點選 http://esthery.substack.com
國內讀者請關注筆者的知識星球賬號 — 揚纓宏觀週報


宣告:本公眾號竭力確保所提供的資訊準確無誤,但不保證此類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本公眾號所提供的所有資訊和相關產品,不論是何種性質,都不應視為在建議、誘導或鼓勵公眾買賣任何股份、股票期權、相似金融產品或其他任何金融工具。不論使用者如何使用本公眾號提供的資訊和相關產品,或是根據這些資訊做出了有關買賣股份、股票期權和其他相似金融產品的何種決定,使用者必須獨自承擔責任。本公眾號提供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針對個人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會計、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版權屬於作者,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