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894 篇文章


題圖:Photo by Pixabay
很久沒寫文章了。
除了厭惡自我審查的寫作,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年帶娃女性的真實生活太過雞毛,以至於每天腦子裡的東西多而混亂。上到世界大事,下到昨晚沒洗的碗,無條理,無關聯。 一會兒要思考下一個要出門的會議穿什麼(嗯,開會說什麼基本不需要想了,但穿什麼還要想一下),一會兒看那些腦殘“世界領袖”們今天又發什麼神經,一會兒提醒自己今天千萬千萬不要再忘了買雞蛋!
不僅無條理,還往往充滿矛盾:一會兒下決心要優雅,一會兒發現優雅個 P;看到普通人受苦,心疼,轉眼又看到“韭菜歌頌鐮刀”,可悲,一會兒哀其不幸,一會兒怒其不爭……導致我每天的常態是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像個神經病(但我覺得我沒病, 後面會努力洗白)。
最近焦慮的大事,是由於自己太過“活在當下”,以至於轉眼暑假要到了,赫然發現暑期還沒安排孩子的事。臨時抱佛腳去找孩子喜歡的夏令營,發現早在兩個月前就被更勤奮的媽媽們搶沒了。於是突然陷入孩子夏天要成為"失學兒童"的悲哀,和自己需要天天陪他們的"地獄前景"的煩躁裡。這時候我也意識到,那些禪宗公案裡告訴你每天應該“吃飯的時候吃飯”“唸經的時候唸經”的老禪師,必定是既沒有孩子,也不需要找夏令營的!所以絕對不能信他們的叨叨!老孃要是吃飯的時候沒想著下一頓買什麼菜,下一頓飯就沒的吃了好不好!
這時候看到那些早早把孩子暑假安排好的媽媽,突升無名之火。只能去找和同處“圍更年期”,但比我會裝的藝術家戴亞楠老師尋求心理安慰。她比我大幾歲,更年期已到,我欣喜地發現她現在也尚未走出“看什麼都煩”的人生黃金階段,頓時倍感安慰。
所以你看,腦子裡這些毫無條理的垃圾,寫啥?寫東西,還耽誤我上網查夏令營!
但垃圾多了,自己也不爽。所以為了自己的自私需求,今天準備寫一下碎碎念,當然寫文的另一個動力,是要積極營業的廣告。不想看我碎碎唸的,可以直接拉到文後廣告,省得到時候名額沒了,你成了和我一樣的夏令營失敗組的祥林嫂。
在東京跑步,狀態好的時候,一天能量出來 1 萬米。

▲ Photo by Pixabay
最近的一個路線,是跑到三田慶應大學的校區,在裡面跑幾圈,然後跑去東京塔。路上如果遇到紅燈,就拐彎, 拐到哪裡算哪裡,因為這種跑法,發現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大大小小的有趣地方。
今天去東京塔的路上,看到一個迎面走來的日本女孩,穿著日本職場新人很經典的西服套裝,帶著一個公文包,穿著一雙有點緊的黑色皮鞋。她有點胖,腳在緊的皮鞋裡看上去不舒服,但非常努力在邁著規矩的小碎步趕路。
不知怎的,本來空空的腦海裡,突然浮現出 20 年前第一次來日本,在日本的麥肯錫公司工作的幾周裡遇到的那個日本姑娘。辦公室在當時高大上的六本木山寫字樓,也在東京塔的旁邊。有一個安排在我們團隊幫忙的剛入職的日本姑娘,也是微胖,每天穿的西裝裙子看上去有些緊,她整個人也很緊張。有一次她怯生生地約了時間來問我,對女性在職場發展有什麼建議。其實那時候我不過也是剛剛入職一年,比她資深一點點而已,但在日本的語境裡已經是了不得的“前輩”了。她長的什麼樣子我記不得了,但記得她侷促地坐在我對面,我看到她的腳面上被有點緊的高跟皮鞋勒出來的一道紅印。
這個在橋下匆匆趕路的日本女生,把 20 年前的那個姑娘一下子如此清晰地推到了我的面前,那一刻,我不知為什麼特別悲傷,特別心疼。不知不覺,眼淚糊住了雙眼。
那些腳上勒出了紅印,在禁錮的結構裡努力向上的年輕女性啊,好讓人心疼。

▲ Photo by Pixabay
這個女孩,讓我想到另一個差不多年紀的姑娘,上週從義大利來京都參加工作坊的 23 歲的好好。她 3 歲的時候父母偷渡去義大利,11 歲的時候父母拿到大赦,有了身份,回家鄉接她去義大利。她對父母自然沒有什麼印象,更談不上感情。
和她相依為命的奶奶給她看了父母的照片,說這就是你的爸爸媽媽,你要去義大利和他們一起生活。於是11歲的她不得不離開奶奶和家鄉,來到一切都“看不懂”“聽不懂”的義大利,和陌生的父母一起生活。我想到那個 11 歲的女孩子,想到她在懵懂中就被連根拔起的孤獨和無助,眼淚又流出來了。

▲2025京都工作坊
她有幸遇到了一個很好的義大利老師,幫助她從頭開始學會了義大利語,因為有了這個起點,她能讀書,擺脫了 90% 類似的中國偷渡客的孩子到義大利就輟學,然後幫爸媽看小店的輪迴。到了 18 歲,又一個打擊來了,她知道原來自己並不是親生的,她的父母無法生育,姑姑把她從一個超生的媽媽那裡要來的。她的養父母這麼做,也是希望把她養大,能給他們養老的。原來自己,是一個養老的工具。雪上加霜的是,她最愛的奶奶,在她 19 歲的時候去世了。她突然覺得跌入了深谷,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沒有,想跳到羅馬河裡死掉算了。“但是羅馬河太臭了,實在跳不下去”,她笑著說。
在想尋死的那些日子裡,她有一天做夢,夢到了奶奶,奶奶在夢裡對她大聲喊:“ 好好,你趕緊起來,你趕緊跑啊!”她哭著從夢裡醒來,知道奶奶其實一直都在,現在也在。
她想起來那些自己接收到的愛,想起來小時候被村裡孩子傳言是撿來的,奶奶知道了,把那個小男孩從學校叫出來,狠狠訓了一頓。想起來夏天的晚上,奶奶抱著她,扇著扇子看月亮,然後在她臉上親了一口。想起來姑姑說,親生媽媽把她給姑姑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讓姑姑一定好好待她。也想起來自己的父母所謂的“養老” ,她鼓起勇氣問過養父,這個樸實的底層人,想要的也無非是希望“我們病了的時候你能來看看我們”。
她慢慢意識到從出生就被“遺棄”的自己,一直也被世界給予了很多愛。
當然給她愛的還有那個知道 11 歲的她不會義大利語,特地從家裡帶來兒童繪本,看圖識字地教會她義大利語的公立學校的老師。她現在義大利語、英語都沒問題,讀完了大學,在讀研究生了,因為多年前看到奴隸社會,現在做的方向是女性和經濟學。她希望以後能在義大利做事,幫助類似的當地華人社群的孩子,特別是女孩子,能和她一樣有機會繼續接受教育,走上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她當時講自己的故事,工作坊的朋友們都哭成一片。
朱德庸在《一個人的人生未爆彈》裡寫過這樣的話,如果內心是大海,我們對這個大海的瞭解,就像是用手電筒那束光照進海平面 200 米以下般微弱,大部分連戴上潛水帽潛入漆黑海底的勇氣都沒有。而這個故事,和所有人願意分享的故事一樣,讓我們看到人生好深的海。
就算被踐踏,我也會堅持:
福壽草
很快春天就會到來,鮮花會盛開。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
每個人都有,我所沒有的東西。
發現這裡竟然是法然上人(1133-1212)當年選的“東都 25 聖地”之首。法然上人是淨土宗的開創者。我們 4 月初在京都做工作坊的前一天,去了京都的法然寺,趕上一年兩次的迦藍內特別公開。裡面不能拍照。有一位僧人講經。在講臺旁邊放了豎著寫的兩個大字,緣起。
我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感謝萬物。若有緣,我也希望其他朋友和我一樣,來東京走走,親身感受一下這一萬米帶來的感動。
除了內容豐厚的學習環節,我們還將參訪國立博物館、武藏野角川文庫博物館、國會議事堂等政治、文化設施。大家將浸入式地感受日本的社會、文化,從內到外透視日本,看到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考察團僅限 40 席,今日正式開啟報名,現在報名享早鳥優惠,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期待在東京與有緣朋友相聚,開啟這段豐富而獨特的探索之旅!詳情及報名諮詢見文末海報。
(最後預告一下,7 月 13 -17 日,我會在熊野古道再做一期工作坊,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先新增海報中的客服微信,報名開啟時可以及時獲得相關資訊▼)

▲ 來自朱德庸
我一邊繼續跑步,一邊似乎看到那個在她的夢裡竭力呼喊的奶奶,完全止不住淚水。
我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是紅燈。這個十字路口可以拍到東京塔全景,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排隊拍照。我每次跑步都會路過,但平時是稍微有一點厭煩的,甚至帶著一點,“不就是東京塔麼,你們這麼沒見過世面” 的小傲嬌。但今天看到,突然感到這個場景無比溫暖:每天,來自各國的陌生人,沒有任何人管理,大家都自覺地在路邊排成一隊,按順序去路口拍照。不影響交通,也不爭搶。這人心底的善和自發的秩序,是這麼美好和寶貴的東西啊,平時的我竟然看不見!
因為是紅燈,我就右轉,但並不知道右轉會去哪裡,透過淚眼看到三個字,妙定院,於是我順著箭頭右轉向前,不一會到了妙定院的正門口,看到櫥窗裡寫的這一幅字。
好像是寫給此時此地的我。

我平時很少虔誠地進寺院,今天明顯感到被一個巨大的無形力量推著,來到這裡。我擦乾眼淚,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走進妙定院,它好像知道我進來了,在玻璃門上有一行小字,說合手行個禮吧。我照做了。

然後看到妙定院的說明——


所以我在一週後,看到這個被推到我眼前的東京妙定院的歷史,覺得好神奇——這一切背後的緣起。
我不信宗教,但是我相信有“道”,有高階的智慧,也相信每個普通人都可以有這樣的智慧。但之前這些都是偏抽象的,是很少有物理的場裡的體感的。
今天這東京 1 萬米的旅程,我似乎被一雙無形的手一直溫柔地帶到了這裡,一路上,從那個匆匆趕路的西裝的女孩,到二十年前的一道紅印,從那個忍痛送走自己女兒,現在也不知道是誰的年輕的媽媽,到給這個女孩起名叫“好好”就是希望她能“好好”的奶奶,從到十字路口排隊照相的路人,到一路的陽光、春風和五顏六色開放著的花和草木,都在陪著我,一路到這裡。這裡之所以是“聖地”,因為冥冥之中,早有人看到了這深海吧,而且一代代的人,在各個地方,做了千年的工作,選聖地,做寺院,為每一個普通人的深海,照亮,祈福,守護。我在2025年4月的一天,突然看到了這一切, 這感受,妙不可言。
在介紹法然的文字裡, 有這樣一段:
一個已經領悟真理的人,已經獲得了能夠如實地看清一切存在事物的智慧,並且能夠對所有人施以同樣的慈悲。法然所關心的問題是,這種“智慧”和“慈悲”是否人人都能獲得。
針對這個問題,法然發現,人性觀就是“普通人”。 “凡夫”就是被“世俗慾望”所困的人。我們是一刻也不能擺脫慾望,不能控制慾望的生物。那是一個正常人。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讓普通人能夠成為“佛”,但同時又不失慾望。法然認為,佛教必須包含能夠使普通人成佛的教義。 “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以本願力得救”的理念和淨土宗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好像一切都通了,我腦子裡這些無條理的碎碎念,那些無名火,那些嘆不如,那些焦慮那些驕傲,至此都得到了如此慈悲的對待,得到如此溫暖的關懷。

好了,有緣看到這裡的各位,這裡是說好的廣告。
我們第三次做日本的文化教育考察團,之前每次活動都深受好評。活動時間是 5 月 29 日到 6 月 3 日,在這6 天的時間裡,我們會帶大家透視看日本,從政治到文化,從高等教育到創新教育,從公共空間到普通人的生活,以及在日華人的公共生活。
我自己及在日本多年的各行業專家將與大家進行一系列高質量的主題分享,同時,考察團還將走進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日本頂尖學府,實地探訪日本小學開放日與國際學校,感受“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 The End –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