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週末,我去朋友家做客。
我發現她上六年級的兒子一臉睡眼惺忪的樣子,臉上寫滿了憔悴。
我問閨蜜孩子怎麼了。
閨蜜告訴我,最近兒子要小升初了,最近天天熬夜學習,經常學到凌晨才睡覺,昨天更是。
我疑惑地問:“經常熬夜,不會損害孩子健康嗎?”
閨蜜說:
“沒辦法啊,功課太多了,孩子不熬夜根本做不完,大不了週末再補覺唄。
再說了,現在正是用功的關鍵時刻,此時不學,要什麼時候學啊?”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晚睡一兩個小時沒什麼大不了,以後再補回來就行了。
然而,科學研究表明,孩子22點睡覺和23點以後睡覺,雖然只相差1小時,但長期下來,卻對他們的身體、智力、情緒和學習長期發展影響巨大。
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聊一聊其中的危害。
01
晚睡一小時,既傷身、又傷神
你知道孩子熬夜的危害有多大嗎?後果遠比你想象得更為嚴重。
要知道,孩子的生長發育離不開生長激素,而它的分泌並非均勻分佈,而是集中在“深度睡眠階段”。
一般情況下: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經常23點才睡,可能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期,長期下來,身高可能比同齡人矮。
而且長期熬夜,還會削弱孩子免疫系統功能,使孩子免疫力下降,經常生病感冒。
身體是一切之本,沒有一個好的身體,談何未來?
不要覺得孩子現在熬一熬,以後再補也來得及。
偶爾一次熬夜,第二天補覺或許對身體無傷大雅。
但長期睡眠不足,對身體各個系統造成的傷害,是不斷累積且無法逆轉的。
睡眠不足,正在嚴重蠶食孩子的大腦。
不僅如此,孩子的大腦前額葉(控制情緒的部分)尚未發育完全,睡眠不足會進一步削弱情緒調節能力。
這會導致孩子第二天更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大、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下降等問題。
一位媽媽就曾分享:
“以前經常讓孩子23點睡,早上起床像‘打仗’,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我們母子二人經常發生口角,親子關係很是惡劣;
後來調整到22點睡,孩子情緒穩定多了,一整天都能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甚至放學回家還主動說‘媽媽,我今天很開心’。”
千萬不要拿孩子寶貴的身體以及心理健康去賭,長期晚睡對孩子來說,就是慢性毒藥。

02
晚睡一小時,影響大腦發育
經常聽到有媽媽抱怨,孩子經常寫作業寫到很晚,動不動就熬到11點、12點才上床。
關鍵天天熬夜,看著很努力,也沒見著學習成績有多好。
是啊,上學期間,那些為擁有更多學習時間而經常熬夜學習的學生,往往成績反而不盡人意。
這是因為,熬夜真的會變笨!
波士頓大學的新研究表明:


也就是說,如果你經常熬夜,有害物質就會在大腦中不斷堆積,損害神經元,導致記憶能力下降。
不僅如此,長期睡眠不足,大腦長期處於疲勞狀態,腦細胞的活躍度會下降,導致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下降,就會變得越來越遲鈍。
有科學家做過一場睡眠實驗:把66人分成4組,連續11天裡觀測這些人的睡眠時間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結果得出:
1、晚上睡得越少的人,按按鈕的反應越慢。
2、隨著連續缺覺天數變多,人們的反應會更慢。
那些所謂的學霸,往往作息規律,晚上10點睡,早上6點起,還能保證每天8個小時睡眠。
來自江西的學霸楊一鳴,曾以726分的高分獲得了江西高考理科最高分。
他曾透露過自己成績優異的秘訣就是,格外規律的作息習慣。
早睡早起,有助於清除孩子大腦“毒素”,大腦運轉得會更快,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03
早睡早起
提高孩子生命能量
知乎上有個熱帖:“學霸的作息是怎樣的,為什麼都不會困?”
北大學霸劉嘉森的回答,獲得了22w+贊。
他說他之所以能成為學霸,重點就是嚴格的自我管理。
他高中三年,從省1000名開外,一路逆襲到最後高考取得全省第2的成績,但是一天都沒有熬過夜。
劉嘉森表示,自己每天5點半起床,10點半前入睡,中午1小時的午休。
充足的睡眠、休息,就是他保持效率的不二法寶。
早睡早起的孩子,不是比別人多出了時間,而是比別人活出了更高的生命質量。
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霸John在INS上分享過他一天的行程。
早上7點,鬧鐘準時響起,他開始了忙碌又充實的一天。
快速的洗漱後,他在7點半準時出門吃早飯。
8點15,他回到宿舍,開始完成今天瑞典語課的課堂作業;

9點02分,他又不疾不徐地出門去上瑞典語課,以及後面的線性代數課。
12點,吃完午飯後的午休時間,John通常會寫作業或者剪影片。
下午1點,John要去聽計算機講座;
聽完講座,已經是下午3點了。
接下來的時間,John決定去運動運動,讓身體和大腦放鬆一下。
吃完飯回到宿舍,他又開始繼續完成明天要用的文學評論,還有線性代數作業……大概晚上9點,John開始完成今天最後的一個計劃:讀50頁書。
10點,洗漱完畢,準備入睡。
這樣的生活,就是無數個像John一樣的哈佛學生非常普通的一天。
看上去簡單,但背後卻是超強的自律能力以及時間管理能力,這也是很多許多學霸、成功人士的共同點。
生活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就曾說過:

一個孩子只有掌控好自己的睡眠時間,才能讓學習和生活變得遊刃有餘。
早睡早起送給孩子的不是約束,而是自由——掌控人生的自由。

04
孩子如何養成早睡習慣?
美國睡眠醫學會的資料顯示: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睡夠、睡飽,尤其是晚上10點-2點的這段時間,保證孩子的深度睡眠,這真的比熬夜刷幾道題管用太多了。
那麼,如何讓孩子養成早睡習慣?
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
父母可以設立30-60分鐘緩衝期,幫助孩子逐步從活躍狀態過渡到安靜狀態,例如:
21:00:開始親子閱讀;
21:30:放一些輕音樂,洗澡洗漱,準備上床;
21:45:關燈,營造安靜的睡眠環境;
堅持固定時間入睡起床,穩定的節律會讓褪黑素自然分泌,每天到點無需催促便會犯困。
2、避免睡前刺激
睡前1小時不接觸電子裝置,因為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
避免讓孩子進行激烈運動或過於興奮的遊戲;
睡前不要批評孩子,讓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會幫孩子更平靜地入睡。
3、最佳化睡眠環境
睡眠的環境,對睡眠質量的影響不可忽視。
保持室內黑暗與安靜:孩子臥室的光線一定要暗,使用遮光窗簾,必要時開小夜燈(暖光為宜)。
適宜溫度:讓臥室的氣溫保持在20-24℃(可以視季節調整),穿透氣睡衣。
舒適寢具:選擇適合孩子體型和硬度的床墊、枕頭。
保持臥室整潔:臥室就是用來休息的,得乾淨利落,不要把玩具、零食、課外書等堆在床上。
4、家長以身作則
很多父母自己平常都喜歡熬夜追劇玩手機,在這種氛圍影響下,孩子也很難早睡。
想要孩子早睡早起,父母以身作則,全家共同調整作息,孩子更容易適應。
05
某論壇上一位堅持讓孩子早睡的母親這樣說道:
“開始時確實艱難,但堅持一個月後,孩子整個人精神面貌彷彿脫胎換骨;
更驚喜的是,孩子感冒次數明顯減少,身高增長也達標了。”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我們總想給孩子報最好的班、買最貴的書,卻忽略了最基礎、最低成本的“生命能量補給站”——睡眠。
今晚,請關掉電視,放下手機,陪孩子早睡一次。
明早,請拉開窗簾,擁抱晨光,和孩子一起迎接充滿能量的一天吧。
孩子早睡1小時,改變的不僅是今天的精力,更是未來的健康、智力和情緒。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早睡早起,邁向更明亮的遠方。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今日推薦
《讀不夠的奇妙故事書》全18冊
165個溫暖治癒的心靈故事
讀到它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milan-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