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燈不當,可能干擾孩子的生物鐘】
我們的大腦透過褪黑激素來調節生理時鐘,而光線正是影響褪黑激素分泌的關鍵因素。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睡眠專家布萊恩·陳博士指出:“明亮的燈光,尤其是偏藍色光線,會顯著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這種藍光正是我們白天看到天空時的顏色,也是手機螢幕和許多LED燈常發出的光。
結果呢?孩子可能因此更難入睡,而且整晚的睡眠節律都會被打亂。
【害怕黑暗,難道就只能犧牲睡眠質量?】
當然不是!陳博士建議家長們,選擇紅色調的夜燈,因為它對褪黑激素影響最小。不過,他也坦言,有些孩子會覺得純紅色的光在黑暗中看起來“怪怪的”。
那怎麼辦?
不妨試試橙色或琥珀色的燈光,這類光源既柔和,又不干擾生理節奏,是個非常理想的替代方案。
【不止顏色,位置和亮度也有講究】
-
夜燈放得太高,比如直照天花板,可能會造成光線擴散過強;
-
最佳位置是靠近地面,這樣光線較為柔和,不會直射到孩子眼睛。
另外,不同孩子對夜燈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有的孩子必須開著夜燈才安心,有的孩子則天生能在黑暗中熟睡。
陳博士推薦一種“折中方案”:可以選擇那種在孩子入睡後自動逐漸變暗或關閉的夜燈,既能滿足孩子入睡時的安全感,又能讓他們在真正熟睡後享受完整的黑夜。
【如果調燈也無效?別猶豫,求助專業人士!】
如果家長嘗試調整了燈光顏色、亮度、位置,甚至更換了夜燈,但孩子仍持續出現入睡困難、夜間驚醒或白天精神不振等問題,那就需要認真對待了。
可能的問題包括:
-
孩子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
-
或者患有兒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這時建議儘早諮詢專業兒科或睡眠醫生,及早排查,避免長期影響孩子的發育和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