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童年時期是大腦發育的敏感和關鍵時期,兒童早期的經歷對大腦發育有塑造作用。
一些看似平常的行為習慣,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甚至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壞習慣”,並教你如何幫助孩子避開這些“坑”。
01
不良飲食習慣
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對大腦產生直接影響。
其中,影響最大也是最常見的是以下三點:
第一,長期飽食:導致腦動脈硬化、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第二,輕視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
美國曾有學者曾對1000多名學生進行分組測試,結果發現,與不吃早餐組的學生相比,吃早餐組的學生學習成績更好,注意力更集中,也更少生病。
每天好好吃早餐,可以讓孩子元氣滿滿地重啟大腦和身體。
第三,甜食過量: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
海馬體是大腦中參與形成關聯記憶最多的部分,而高糖飲食會損害海馬體的功能,最終影響了孩子的記憶力。
除此之外,孩子們喜歡的零食往往是各種高糖、高脂肪、高鹽的“垃圾食品”。
這些食品不僅沒有營養價值,相反各種反式脂肪和新增劑倒是不少,例如人工色素、防腐劑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的注意力、行為和學習能力。
孩子大腦發育關鍵期,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適當的營養補充尤為重要。
02
睡眠不足
睡眠,不僅是簡單的休息,大腦的許多功能都是依賴睡眠時間來恢復。
根據《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的調查顯示: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睡眠平均時間僅有7.65/7.48/6.5小時,超過60%的6-18歲學生睡眠時長在8小時及以下。
當孩子睡眠不足時,大腦發育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首先是記憶力減退,思維遲緩。
海馬體就像大腦的短期記憶庫,負責儲存新記憶。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海馬體將記憶進行整理和轉存,從而釋放儲存空間,重置大腦的記憶容量,恢復學習能力。
然而,長期睡眠不足會阻礙這一過程,導致海馬體無法為新記憶騰出空間,最終造成記憶力下降。
其次,孩子會變得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缺乏熱情,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意願下降,從而降低學習效率。
你可以觀察一個總是晚睡的孩子,第二天很可能在諸多需要較高注意力水平的事情上會感到吃力。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孩子睡眠不足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孩子是否在白天過於嗜睡。
美國神經學家W·克里斯·溫特提供了一項評估表格:

圖源:【美】W·克里斯·溫特《讓孩子睡個好覺》
如果孩子的分數超過10分就說明你的孩子白天有過度嗜睡的症狀。
好的睡眠,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保障。
正如莎士比亞說:“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給予人的溫柔得令人想念的看護。”
睡得好,孩子才能學得好、成長得好。方法如下: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建立規律的作息習慣。
2.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保持臥室安靜、黑暗、涼爽,選擇舒適的床品。
3.給孩子的入睡增加點儀式感: 避免睡前玩電子裝置,可以進行閱讀、聽輕音樂等放鬆活動,避免睡前過度興奮。
03
缺少運動
不少家長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運動就是瞎玩,浪費時間和精力,殊不知,運動與大腦有著直接關係。
《運動改造大腦》的作者曾提到:
“強健肌肉和增強心肺功能只是運動最基本的作用,運動最關鍵的作用是強健或改善大腦。運動給身體提供了某種獨一無二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為大腦建立了一種環境,這種環境使大腦能夠做好準備、願意並且有能力去學習。”
就拿打籃球來說,它需要眼快、身體動作快且協調,還需要大腦迅速思考做出判斷,這一系列的動作,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
可以說,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也是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途徑。
此外,運動還能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資訊,提升學習能力,適當的運動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
對於一些好動、坐不住的孩子來說,缺乏運動導致過剩的精力無處發洩,學習起來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
可以說,家長幫助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促進大腦發育,孩子對於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力會變得更強。
1、家長應鼓勵孩子參與各種形式的運動,如跑步、游泳、打球等。家長的支援和參與是改善兒童運動習慣的重要因素。
2、所有的運動要以安全為前提去考慮,選擇運動形式時,要考慮孩子年齡、認知、頻率和強度。
04
沉迷“刷屏”
在這個數字時代,電子螢幕已經成為孩子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幾個小學生圍在一起,全神貫注地玩著手機裡的遊戲。
你甚至可以看到一個不到2歲小孩,精準地開啟手機頁面裡的影片軟體,小指頭忙碌地刷屏。
電子螢幕,在帶來便利和娛樂的同時,也潛藏著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風險。
年幼的孩子如果花太多時間看電視、玩手機,對他們大腦造成的損傷,遠比愛玩手機的成年人嚴重得多。
過度使用電子螢幕會影響白質纖維束的完整性,白質纖維束負責連線大腦不同區域,是影響孩子語言、讀寫和認知水平的關鍵的組織結構。
作家伊麗莎白·基爾比在《限屏教育》一書中也寫道:
“從出生到5歲,孩子的大腦神經元建立了大量的連線和神經通路,速度是5歲以後的兩倍。之後神經連線得到修整,經常使用的通路得到鞏固,少使用的那些則逐漸消失或者被“剪除”。 假如孩子總是重複做一件事,如花時間上網,他們唯一得到加強的那部分通路便是和數字活動相關的,而那些支援未來學習的神經連線則無法得到足夠深廣的建設。”
長久地刷屏,讓孩子的大腦會發育成只會單純觀看和不停轉換關注物件,而非集中注意力,大腦難以深度處理資訊。被動接收海量的資訊,也影響了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具體表現就是:坐不住;沒有耐心;坐在教室裡很容易走神;無法安靜看書,習慣快節奏的資訊傳送方式,很難沉下心去深度學習一些枯燥的知識。
現在的孩子,每一天都在迎接新的變化,他們出生沒多久就開始接觸電子螢幕,這是時代的進步,但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堵則潰,疏則通”,父母需要摸索出一條邊界,讓孩子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剋制。制定
1、規則,限制使用時間: 與孩子共同制定電子螢幕使用規則,例如每天使用時間不超過1小時,睡前1小時不使用電子裝置等。
2、選擇優質內容,加強引導: 幫助孩子選擇適合其年齡階段的優質內容,例如教育類節目、紀錄片等,並與孩子一起觀看,進行互動交流。
3、儘量不要讓手機成為孩子閒暇時間的第一選擇:豐富孩子生活,培養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參與戶外活動、體育運動等,培養多樣化的興趣愛好,減少對電子裝置的依賴。
4、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家長要減少自身使用電子裝置的時間,多陪伴孩子,進行親子互動。
除去上述行為習慣影響孩子大腦發育,以下行為也存在潛在危害:
-
少言寡語:經常說富有邏輯的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鍊大腦的功能 -
空氣汙染:大腦的耗氧量最大,充足的氧氣確保大腦工作效率 -
矇頭睡覺: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 -
不願動腦:不願動腦的情況只能加快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
帶病用腦: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
被動吸菸:被動吸菸使腦組織呈現不同程度萎縮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更是彌足珍貴,幫助孩子遠離這些壞習慣,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文末點個“在看”,與您共勉!
-END-
作者:錢志亮,來源: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