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金融市場簡直像被扔進了一顆重磅炸彈,掀起了驚濤駭浪,美債收益率大幅上漲就是這場風暴的 “導火索”。2025 年 5 月 15 日,美債收益率集體 “狂飆”,各個期限的收益率都超過了 4%,30 年期美債收益率都快逼近 5% 大關了,10 年期美債收益率也衝破了 4.5% 的關口。這一變化,就像在原本還算平靜的金融湖面扔下巨石,激起層層巨浪,全球投資者的心都被揪了起來。
美債收益率這次大幅上漲,可不是偶然的,背後有好幾個關鍵因素在 “搗鬼”。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研究總監李鋼分析,美國的關稅政策就像一個 “通脹助推器”,會讓美國國內物價漲得更快。物價一漲,投資者心裡就慌了,他們就會琢磨著把錢從美債裡撤出來,去買點像瑞郎、黃金這些更靠譜的安全資產。這麼一來,美債市場上買美債的人少了,美債收益率自然就被 “逼” 得往上漲。
再看美國國內的財政情況,特朗普政府搞的減稅政策,讓政府收入變少了,可政府花錢卻一點沒少,財政支出還在不斷擴大。這一進一齣,美國財政部只能靠多發行債券來湊錢。市場上美債一下子變多了,可買的人沒跟上,供大於求,美債收益率就像被一隻無形的手往上推。
還有個重要原因,海外投資者現在對美債的態度發生了大轉變,開始大量拋售美債。全球貿易摩擦的風險越來越大,而海外投資者以前可是美債市場的 “大客戶”,他們的購買量差不多佔美債總量的三分之一呢。現在他們一拋售美債,美債市場就像被潑了一盆冷水,收益率立馬就飆升起來。
美債收益率這麼大幅波動,可不是隻影響美國自己,它就像一個 “超級放大器”,把影響擴散到全球金融市場。美國企業和個人借錢的成本會變高,企業經營融資變得更難,老百姓消費也得掂量掂量,這對美國經濟的穩定發展特別不利。而且,股市也會受到牽連,一些本來打算投資股票的人,一看美債收益率這麼高,覺得買美債更划算,就紛紛轉投美債,美股的吸引力一下子就下降了。
在美債收益率大幅波動的背景下,全球貨幣保衛戰也正式打響。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裡一直是 “老大”,可現在美債出問題,美元也跟著不穩。其他國家的貨幣,像日元、韓元,早就被美元的強勢壓得快喘不過氣了。日元已經跌到了 34 年來的最低水平,韓國貨幣也在苦苦支撐。美國、日本和韓國三國財長緊急開會,就匯率問題發出了警告,還說要 “密切磋商” 外匯市場的動態。這就像是三國在抱團,想一起抵抗美元的 “壓迫”,隨時準備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打響了貨幣保衛戰的第一槍。
中國也沒閒著,央行重申了穩定人民幣的決心。在這場全球金融大戰裡,人民幣可不能亂了陣腳。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會面,雙方就中美經濟形勢、貨幣政策、金融穩定這些關鍵問題交換了意見。雖然會談具體內容沒公開,但能看出來,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在金融領域的溝通和協調非常重要,這對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也有著關鍵作用。
全球金融戰的激烈升級,還體現在各國貨幣政策的 “大調整” 上。以前,各國央行制定貨幣政策,主要是想著刺激經濟增長、控制通貨膨脹。可現在,得先顧著自己國家貨幣的穩定,防止被美債危機和美元波動 “拖下水”。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為了防止資金大量外流,只能提高利率,可這又會讓國內企業借錢成本變高,經濟發展壓力更大。而那些發達經濟體,也在糾結是繼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還是收緊政策穩定貨幣。這種貨幣政策上的兩難選擇,讓全球金融市場變得更加複雜、混亂。
從全球範圍來看,各國都在想盡辦法應對這場金融戰。有的國家開始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積極推動本幣的國際化,想在國際貨幣體系裡爭取更多話語權。還有的國家,加強了金融監管,防止金融市場被外部衝擊沖垮。但不管採取什麼辦法,這場全球金融戰帶來的不確定性,還是像烏雲一樣,籠罩在全球經濟上空。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這場金融戰的影響更是實實在在的。投資變得比以前難多了,股票、債券、外匯這些投資產品價格波動特別大,一不小心就可能虧錢。以前覺得美債安全,現在美債收益率大幅波動,也不敢隨便買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得更謹慎,多關注全球經濟形勢和政策變化,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分散投資,才能儘量減少損失,在這場激烈的全球金融戰裡,找到自己的 “避風港”。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