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全球貿易報告2025:大國角力、地緣政局及未來貿易

BCG最新分析表明,按美國2023年進口規模估算,若美國對中國徵收60%關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關稅、對其他國家徵收20%關稅,將導致從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商品到美國的成本增加6,400億美元。
美國進口的商品中,預計消費電子、電氣裝置及時尚產品受對中國關稅上調影響最大。BCG估計,若對中國徵收60%關稅,會導致從中國進口消費電子產品到美國的成本提高610億美元。
美國關稅的巨大影響將逐步顯現,同時“全球南方”國家貿易實力不斷增強。預計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之間貿易額將增加1.25萬億美元,“全球南方”國家之間年度貿易額將增長6,730億美元。
在地緣競爭、聯盟關係以及各方訴求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全球經濟格局正在重塑,且未來幾年仍將持續。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在未出現大範圍關稅上調的情景下,未來八年全球商品貿易將以2.9%的年均速度持續增長。然而,商品貿易路線將發生顯著變化:北美將逐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將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的貿易關係;“全球南方”國家日益鞏固其在全球貿易版圖中的地位1(參閱圖1)
以上是BCG地緣政治研究中心近日釋出的最新報告《大國角力、地緣政局及未來貿易》的部分研究發現。
到2033年,全球貿易總額預計將突破29萬億美元,但商品貿易路線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變化。貿易路線已經偏離過去的軌道,即將到來的美國關稅調整將加速這一趨勢。駕馭新的貿易格局對於任何跨國企業而言都至關重要。
——Aparna Bharadwaj
BCG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夥人
全球優勢專項全球負責人
該報告詳細分析了受美國關稅影響最大的地區及行業:
  • BCG模擬了60/25/20關稅情景下的直接影響(對中國商品徵收60%關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徵收25%關稅、對所有其他國家商品徵收20%關稅)。我們預計,以美國2023年進口規模計算,關稅上調會導致從前十大進口國進口商品到美國的成本增加6,400億美元。
  • 從美國進口的商品類別來看,受關稅上調影響最大的商品類別是進口汽車零部件和整車,主要波及地區為墨西哥、歐盟及日本。預計消費電子、電氣裝置及時尚產品受對中國關稅上調的影響最大。我們估計,若對中國徵收60%關稅,會導致從中國進口消費電子產品到美國的成本提高610億美元。
全球貿易體系動盪,企業不能僅憑主觀機率做出決策判斷。需要運用情景思維,制定靈活的行動方案,方能規避潛在風險,把握新機會。
——Michael McAdoo
BCG全球貿易與投資話題合夥人
兼董事
該報告的其他主要研究發現如下(參閱圖2)
加徵關稅及《美墨加協定》未來可能會對北美貿易聯盟產生影響:
  • 為減少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美國多年來持續推行製造業迴流本土、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此舉加深了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間的貿易關係,促進了北美經濟增長。
  • 若能避免美國對墨西哥商品加徵關稅,預計到2033年,美墨之間年度貿易額將增長3,150億美元,年複合增速為4%;隨著面向北美市場的企業將更多的供應鏈環節轉移至該地區,美加貿易額將增長1,470億美元。
中國轉向“全球南方”國家:
  • 與美國和歐盟之間貿易增速放緩的同時,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地區的貿易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我們預計,到2033年,中國與西方的年度雙邊貿易額將減少2,210億美元,平均每年下降1.2%。
  • 中美年度貿易額預計將減少1,590億美元,如果美國大幅提高對中國關稅,降幅可能進一步擴大。最極端情景下,我們預計中美貿易額會減少近四分之一。在沒有替代進口來源且進口規模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從中國進口商品到美國的成本將增加超過2,000億美元。
  • 相比之下,我們預計,到2033年,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貿易額將激增1.25萬億美元,年複合增速高達5.9%。這一變化將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大棋局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助力中國減少對西方的經濟依賴、加深與主要新興市場的經貿關係。
  • 我們預計中國未來十年貿易總額年均增速會定格在2.7%以內,低於當前預期GDP增速,也慢於中國2017-2022年4%的貿易年增速。
“全球南方”國家貿易實力增強:
  • 全球貿易格局中一個耐人尋味卻鮮少被關注的動態是“全球南方”國家貿易實力日益增強。我們預計,未來十年“全球南方”國家貿易將迎來一些重大變化。
  • 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的貿易仍將保持強勁增長,但隨著這些國家本土生產工藝日臻成熟,雙方貿易的年複合增速會從過去五年的7.5%放緩至5.9%。
  • 相比之下,未來十年“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年度貿易額將增長6,730億美元,貿易增長提速,年複合增速將從2017—2022年的2.8%提高至3.8%。“南方”國家和“北方”國家之間的貿易增長亦將提速,年複合增速將從過去五年的2.3%提高至3.7%,到2033年,年度貿易額將增長至1.67萬億美元。
歐盟聚焦競爭力提升:
  • 地緣政治、能源安全、監管挑戰等因素促使歐盟27國重新審視傳統貿易關係。未來十年,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增長預計將會陷入停滯。隨著歐盟持續減少俄羅斯能源進口,升級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到2033年,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預計將減少1,060億美元。
  • 我們預計,到2033年,歐盟貿易總額將以2%的年均增速持續增長。未來十年,歐盟與美國之間的年度貿易額將提高3,030億美元,主要驅動因素為歐洲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歐盟與印度及非洲之間的年度貿易額將加速增長。
  • 企業應密切關注歐洲出臺的戰略行業全球競爭力提升舉措。
東盟是全球貿易重塑的贏家:
  • 在中美貿易摩擦等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下,產業發生轉移,東盟成為最大受益者。未來十年,隨著生產能力提高及產業鏈參與度提升,東盟國家整體貿易額預計將以3.7%的年均速度增長。
  • 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預計將以5.6%的年均速度持續增長,到2033年增長至5,580億美元,而東盟與歐盟和美國的貿易則將趨於平穩。
印度貿易啟航:
  • 印度正在與全球大部分主要經濟體構建關係,其在“全球南方”國家貿易格局中的地位正逐漸凸顯。我們預測,到2033年,印度貿易總額將以6.4%的年均複合增速增長,年度貿易額將達到1.8萬億美元,貿易增速與其高GDP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印度貿易增長動因包括:印度作為分散中國供應鏈的生產基地日益受到企業青睞;政府針對製造業出臺了大力度激勵政策;此外,印度還擁有龐大的低成本勞動力資源。
在當下環境中,保持戰略前瞻性對於商業領袖尤為關鍵。持續構建敏捷供應鏈、確保供應鏈具備感知和應對地緣政局變化的能力,是當下瞬息萬變、風險高企的全球貿易新局勢下經營企業的必要能力。
——Marc Gilbert
BCG董事總經理兼全球資深合夥人
BCG地緣政治研究中心全球負責人
向上滑動檢視註解
1“全球南方”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集合體。考慮到中國的貿易規模以及為更好地呈現“全球南方”的統計資料,本報告中的“全球南方”國家是指77國集團的133個成員國,中國未包括在內。
點選文末
閱讀原文
獲取完整版報告
推薦閱讀
關於中國區專家
陳茜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BCG全球優勢專項亞太區負責人,BCG消費者洞察智庫中國區負責人。
胡奇聰博士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BCG全球優勢專項中國區負責人。
如需聯絡,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關於作者
向上滑動檢視參考
Priscille Arbour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夥人。
Aparna Bharadwaj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BCG全球優勢專項全球負責人。
Tim Figures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夥人兼副董事。
Marc Gilbert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地緣政治研究中心全球負責人。
Nikolaus Lang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亨德森智庫全球負責人,BCG全球優勢專項全球副主席。
Georgia Mavropoulos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商業洞察專家。
Michael McAdoo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夥人兼董事。
Cristián Rodríguez-Chiffelle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夥人兼董事。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BCG影片號
掃描左側二維碼
關注BCG數智港
快來關注我們吧
宣告
原創內容的最終解釋權以及版權歸波士頓諮詢公司所有。如需轉載文章,請在資訊欄輸入“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