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外貿企業的新出海浪潮:製造供應篇

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愈發複雜,貿易摩擦、地緣政治變化、供應鏈重構等多重因素加劇了企業內外壓力。在此背景下,中國傳統外貿企業加速出海,透過國際化佈局,從成本優勢核心能力導向邁進。
在渠道篇,我們探討了如何透過多元銷售渠道高效滲透海外市場。而在出海戰略中,製造出海是關鍵一步,海外建廠不僅貼近市場需求、最佳化供應鏈,還能降低物流與關稅成本,提升生產靈活性。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中國傳統外貿企業在供應鏈端的出海步伐顯著加快。
  • 海外建廠步伐加快:受疫情影響,2020—2021年間企業海外建廠速度有所放緩。2021年後,隨著全球供應鏈逐步恢復,企業海外建廠速度顯著加快,2021—2023年間平均每年建廠增速達到130%,2023年累計建廠數量已是2018年的近三倍
  • 電子、機械等領域出海加速:新一輪海外建廠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化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這些行業企業憑藉強勁的全球競爭力,在2021—2023年間平均每年新建海外工廠增速達到150%—200%
  • 東南亞及發達國家周邊成新熱點:東南亞的越南、印尼等國家憑藉人口紅利低製造成本優勢,成為企業建廠的重要選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其周邊的墨西哥、波蘭、匈牙利等國家則因工業基礎區位物流優勢成為新興熱點。多個出海中企已在這兩類地區佈局生產線。
然而,製造出海並非一帆風順,企業海外建廠面臨諸多挑戰。地緣政治變化帶來不確定性,貿易壁壘加劇與政策風險增加;黑天鵝事件頻發,如供應鏈中斷、自然災害等,使企業運營承受更大壓力。此外,部分企業海外建廠成本高達中國國內的3—5倍,在物流、原材料、土地等方面的開支顯著增加,進一步影響交付時效。同時,海外市場普遍面臨技術工人短缺勞動力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給生產穩定性和效率帶來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企業需理性規劃,穩步推進海外建廠戰略。
結合BCG的經驗,我們認為中國傳統外貿企業應採取“四步走”的策略:
  1. 確定國家/地區:綜合考量企業需求、製造成本、產業配套與政府能力。
  2. 明確落地模式:合理分配國內外生產環節。
  3. 選定城市/園區:評估全鏈條成本、交通物流與配套設施。
  4. 組織人才規劃:搭建組織架構,合理佈局外派與本地人才。
第一步:確定國家/地區
選擇建廠國家/地區是企業出海戰略規劃的首要任務。企業需要從客戶需求、綜合成本、產業配套、地理政治和政府能力等維度,進行系統性評估與比較分析。
對美出口比例較高的企業需密切關注美國政策風險。目前,美國主要透過反傾銷關稅、301條款和取消最惠國待遇三種手段加徵關稅,並可以累加執行,關稅可能面臨大幅提升的風險。
同時,應重點關注與美國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地區,這些市場可能面臨關稅升級風險,尤其是當前中國企業製造出海的熱門國家,例如墨西哥越南
第二步:明確落地模式
在明確建廠國家/地區後,企業需決定具體落地模式,確定生產環節的國內外分工,平衡成本與供應鏈效率,降低運營風險與複雜性。一般有三種典型模式:
  • 模式一:端到端生產在中國,配送在海外。依託中國成熟供應鏈,提升生產效率與穩定性,但跨境運輸週期長,供應鏈韌性較弱。
  • 模式二:部分環節在中國,其餘在海外。平衡成本與交付時效,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但對供應鏈協同要求高,跨境物流穩定性是關鍵。
  • 模式三:全流程在海外。貼近市場,降低物流與關稅成本,提升交付時效,但可能生產成本較高,對本地資源與政策依賴大。
企業需根據自身戰略目標、市場需求與資源優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落地模式。
第三步:選定城市/園區
選定城市或園區是海外建廠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企業需對建廠和生產進行成本測算,結合交通運輸、配套設施、人才儲備等其他因素進行評估。同時,透過實地考察與專家建議,選定具長期發展潛力的投資地點。
此外,工廠順利投產需完成七大核心步驟,每一步都環環相扣,不容忽視。
然而,建廠僅是出海的起點,長期穩定運營才是關鍵。企業需提前佈局風險防控本地化運營措施,確保專案平穩推進:
  • 合規管理與風險應對:加強與當地機構合作,確保環保、用工、稅務等合規要求;動態跟蹤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應對策略。
  • 人才吸引與本地化管理:透過激勵機制吸引本地員工,逐步建立本地化管理體系,實現向本土人才運營的平穩過渡。
第四步:組織/人才規劃
海外建廠過程中,組織架構與人才佈局是企業實現高效運營的關鍵基礎。中國傳統外貿企業需根據業務特點與海外專案需求,構建清晰的組織架構,確保決策鏈條高效順暢;同時協調外派與本地人才,推動文化與流程融合,助力企業穩定運營。
潛在風險和防範:
海外建廠投資大、週期長,企業需三思而後行,審慎評估地緣政治、政策變動及運營風險,提前佈局風控體系,確保專案穩健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結:
中國傳統外貿企業出海建廠是拓展市場、最佳化成本的戰略舉措,也是推動中國製造走向全球、提升競爭力的必經之路。企業需綜合考慮選址國家/地區、落地模式、園區選擇及組織人才規劃,有效規避風險,尤其是政治和合規風險,方能在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中搶佔先機,書寫國際化發展新篇章。
下輯預告
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構建高效的海外組織架構,強化跨國業務的管控能力,以及如何透過本地化與國際化人才管理策略,助力中國傳統外貿企業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在全球舞臺上實現卓越發展。
中企新出海系列閱讀

關於作者
陳慶麟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
阮芳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
魏金程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
唐卓俊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
陳立峰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經理。
感謝BCG同事張乙欣焦佳溪為本報告撰寫所做的貢獻。
如需聯絡,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BCG影片號
掃描左側二維碼
關注BCG數智港
快來關注我們吧
宣告
原創內容的最終解釋權以及版權歸波士頓諮詢公司所有。如需轉載文章,請在資訊欄輸入“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