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複雜多變的時代,是造就傑出領導者的舞臺。2025年伊始,CEO們還在籌劃本年的工作議程,殊不知眾多挑戰已悄然而至,可能會從根本上重塑全球商業格局。今年1月20日至24日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主題是"智慧時代的協作",BCG執行長施偉策先生(Christoph Schweizer)此次率領專家代表團出席,與政府、商界和學術界的領導者一同探討應對挑戰的策略。
BCG@達沃斯
參會代表

施偉策
Christoph Schweizer
BCG執行長

李瑞麒
Rich Lesser
BCG全球主席

安屹傑
Neeraj Aggarwal
BCG亞太區主席

Sharon Marcil
BCG北美區主席

Matthias Tauber
BCG歐洲、中東、
南美及非洲區主席
經過獨家思考沉澱以及與各行業領導者的上千次對話,BCG識別出CEO需要關注的五大挑戰,包括貿易格局、人工智慧、可持續增長、成本管理以及企業文化。如能準確瞭解這些挑戰,CEO可以更加清晰地洞見未來的形勢,集中寶貴的資源來推動增長,化解各種新出現的風險,搶在競爭對手之前把握新出現的機遇。
挑戰一:關稅,競爭力和“全球南方”的崛起
站在2025年的起點看全球貿易,許多問題尚無定論,但有一點例外:關稅領域恐將烽煙四起。目前雖不清楚相關市場會在多大幅度、速度和範圍內加徵關稅,但企業的供應鏈、市場準入和成本無疑都會受到影響。如果說“關稅大棒”尚在預料之中,那麼關稅是一次性加徵,還是針對特定行業分階段實施,就是一個令廣大CEO們頭痛的問題了。
關稅並非改變當前商業格局的唯一手段。“全球南方”在世界貿易版圖中的崛起也是不容忽視的變化。不少 “全球南方 ”國家的工業正從大宗商品向先進製成品升級,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緊密,對西方市場的依賴也有所降低。
CEO行動建議
-
投資情報。建立跟蹤貿易政策、監管變化和地緣政治動態的能力及系統,評估相關因素帶來的風險與機遇。
-
情景化決策。全球形勢瞬息萬變且難以預測,供應鏈既是競爭優勢,也是風險來源。穩健、靈活的情境化策略,可適應多種不同的政策結果。
-
著眼長遠。以可持續增長為重點,優先佈局地緣政治掣肘較少的新興市場,同時提升在成熟市場的韌性。
挑戰二:AI和GenAI規模化應用迎來關鍵時刻
繼ChatGPT在全球掀起熱潮兩年後,AI和GenAI仍在CEO議程中佔據重要位置。BCG調研顯示,75%的受訪高管將其列為2025年的三大戰略重心之一。不過,也有四分之三的高管表示,企業尚未從AI和GenAI投資中收穫實際價值,CEO面臨擴大試點規模、縮小AI目標與效益鴻溝的緊要關頭。
BCG發現,多數企業執著於追求AI用例的數量(有的數以百計),導致AI資源過於分散。而專注於少數高價值舉措的企業,實現AI產品規模化應用的數量是其他企業的2.3倍,而且投資回報率更高(參閱圖1)。

CEO行動建議
-
對齊AI與企業議程。重點聚焦少量能夠建立長期競爭優勢、提升運營效率的用例,併為之配置相匹配的資源,提高投資回報率。
-
引領組織文化變革。AI的核心在於組織人才轉型。CEO應帶頭開展文化變革,鼓勵員工學習和測試,最終實現利用AI提升效率和靈活性的目的。CEO可透過帶頭學習和使用AI技術,在組織內塑造和強化這一模式。
-
捕捉機遇,應對變化。領先的AI應用玩家已在嘗試將自主智慧體納入AI轉型戰略。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CEO應致力於構建高韌性合作生態,避免AI轉型因潛在變數偏離既定軌道。
挑戰三:氣候成本不斷上升
制定全球業務戰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影響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伴隨的財務風險都將繼續加劇。
據BCG和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如果全球變暖保持目前的速度,未來25年極端天氣可能會造成高達25%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損失風險,尤其是農業、公用事業、建築和通訊等行業。在計劃提高碳定價和收緊排放法規的地區,企業的資產價值和市場地位也有遭受侵蝕之虞。比如,以BCG研究的材料公司為例,當前其EBITDA的1%—7%面臨氣候相關事件風險。預計到2050年,這部分企業的氣候相關事件風險敞口將進一步上升至10%—15%(參閱圖2)。

如今,政治形勢的演變使情況變得更為複雜。地區政策分化將導致CEO對經濟效益的短期計算結果出現偏差,進而影響企業對投資地點和投資方式的選擇。
CEO行動建議
-
全面瞭解氣候相關風險及其代價。極端天氣往往難以預測,CEO應基於各種氣候情景制定應對策略,同時評估可將企業財務風險降到最低的方案。
-
保持對客戶的專注。許多企業、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仍然秉持減排承諾,此類市場的客戶可能會繼續青睞能助其實現氣候目標的供應商。這也意味著企業,尤其是高排放行業的企業,如果在減排問題上打退堂鼓,可能在關鍵市場和價值鏈中陷入不利境地。
-
攜手合作夥伴共同減排。在脫碳問題上,企業不能一味依賴政府的綠色政策和倡議。企業可以與供應商及其他友商合作,分擔對新興技術進行重大投資的成本和風險,並在未來將其轉化為重要的價值驅動因素。
挑戰四:以長效成本管理驅動企業增長
CEO一旦無法控制成本,不僅會威脅到企業現階段的業績,還會給未來的增長蒙上陰影。
成本管理固然是各行各業的當務之急(33%的高管將降本列為今年最重要的優先事項,較去年上升了8個百分點),但企業需要對症下藥,透過身定製的方案達到增強競爭力的目的。比如,供應鏈最佳化能幫助消費品和工業企業構建競爭優勢,而精簡產品組合則可為保險、科技和金融類企業奠定增長基礎。
其實,無論身處哪個賽道,成本效益都只能維繫一時而難以持續一世,只有當組織內部的每一位員工都關心成本時,企業才能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CEO行動建議
-
透過嚴格的成本管理,著力提升產能和效率,避免硬抗成本壓力或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
明確自身業務中推高成本及複雜程度的動因,對症下藥鞏固競爭優勢。比如,降低產品複雜度可降低結構性成本,間接提升利潤。
-
圍繞成本管理,帶領企業開展文化變革,讓成本意識融入組織的各個層面以及利潤表之中,幫助員工以 “主人翁” 心態參與最佳化舉措。
挑戰五:“一家之長”凝聚眾心
對政治和社會問題的看法分歧,甚至可能蔓延至工作場所,破壞組織凝聚力,威脅到企業的業績。相比之下,在工作場所感到安心和受歡迎的員工會更加投入和盡職。在BCG BLISS指數(衡量工作場所包容性)得分較高的企業中,95%的員工表示他們在工作中充滿動力,更可能在工作中感到開心,辭職的意願較低。
針對可能帶入工作場所討論且存在極化現象的政治和社會問題,CEO可透過扮演 “一家之長 ”的角色,為激烈的爭論降溫,在觀點相左的員工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此外,還可在組織內部倡導寬容文化,在符合企業價值觀和業務目標的前提下建立討論框架,允許員工在特定時間以合理方式就分歧問題各自發表意見。
CEO行動建議
-
提前預見分歧性問題。追蹤近期出現的社會、政治和地緣政治問題及其對組織的潛在內部影響。積極探索應對不同場景的方式方法。
-
企業宣告與自身基因和價值觀保持一致。企業領導層應倡導寬容和尊重多元觀點的文化。
-
積極促進文明對話。企業可透過營造安全的環境,鼓勵持不同觀點的員工以文明理性的方式進行對話,還可以組織一些團建或拓展專案,培養員工的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 ● ●
以上五個挑戰需要CEO重點關注,而前三個——全球貿易、AI和可持續增長是今年達沃斯的關鍵議題。以BCG全球主席李瑞麒先生(Rich Lesser)、亞太區主席安屹傑先生(Neeraj Aggarwal)為代表的BCG專家團會在達沃斯主論壇和分會場與不同嘉賓群體展開探討,我們也釋出了多份相關的報告及文章。掃描二維碼,獲取更多研究洞察和一線資訊。
掃描下方二維碼
獲取更多研究洞察和一線資訊


更多精彩內容來襲,敬請持續關注
本文摘取自《Five Dynamics That Will Test CEOs in 2025》。點選文末“閱讀原文”,獲取英文完整版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BCG影片號


掃描左側二維碼
關注BCG數智港
快來關注我們吧

宣告
原創內容的最終解釋權以及版權歸波士頓諮詢公司所有。如需轉載文章,請在資訊欄輸入“轉載”,獲取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