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媽媽地鐵上崩潰大哭:人到中年,別做孩子眼中沒用的中年婦女

昨天和優優從圖書館回家,在地鐵上看到了這心痛的一幕。
我們倆正在翻閱新借來的書,上來了一對母子剛好坐在我們旁邊。
“我們待會吃點什麼呀?”媽媽問,“要不我們去吃肯德基?”。
兒子低著頭,淡淡地回答:“回家吃吧!”
媽媽低頭看兒子的臉,提醒兒子說:
“這會兒已經很晚了哦,我們要是回去吃的話還得很久,胃會不舒服的,我們就在外面吃好啦”。
接著有點寬慰的說:“不用想著給你爸爸省這點錢啦。”
一直低著頭的兒子抬頭盯著媽媽的眼睛,冷冷地說:
“為什麼不省呢,你又不上班,家裡只有我爸一個人掙錢,哪來的錢?”
語氣間充滿了不滿和責備,像個成年人般老練的抱怨著。
聽到這句話時我猛地抬頭看了下這對母子。
媽媽穿著樸素,看似不那麼在意外在,但微微發福,顯得有些慈眉善目。孩子年齡應該在10歲左右,小小年紀可眉眼間那股怨氣都要溢位來了。
只見媽媽尷尬又無奈的笑了一下,輕聲說:

“因為你和弟弟都需要人照顧,你的成績又不是很好,弟弟又還小,所以就需要一個人在家裡照顧你們啊對不對?”

她用停頓掩飾了自己的梗咽,繼續說:

“媽媽也想去上班,也想去掙錢,等弟弟大一點了,你好好學習成績上去了,我就去上班好不好……”

因到站了,我提溜著優優下了車,沒聽完母子倆的對話。
寒冬裡,內心卻有股憤怒和不屈的熱淚不斷翻騰,也許那位媽媽在心裡早已裝滿了淚水,千瘡百孔。
我相信,每一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是那個誰也無法比,永遠無人能夠代替的媽媽,所以把所有的愛,所有的好都給了自己的孩子,把一切給了家庭。
卻不曾想,這一切有一天竟抵不過孩子的一句嫌棄。

養不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你的付出有什麼意義
最近,有一則泰國廣告在朋友圈刷屏了。

一位年輕媽媽正在和兒子吃晚飯,但孩子卻有點不讓省心。

媽媽催促孩子快點吃飯,但他只是頭都不抬地敷衍了一句,繼續玩手機。
“聽到了?聽到什麼了?”見孩子不聽話,媽媽便嘮叨了一句。
此時,兒子突然問了媽媽一個“深奧”的問題:
“媽媽,你知道什麼是blockchain嗎?”
媽媽愣住了,她根本沒有聽說過這種詞彙,面對兒子的提問,她啞口無言。
兒子冰冷的目光落在媽媽身上,似乎要穿透眼前這個無知的女人。
接著,兒子連問了三四個“深奧”問題,不出所料,媽媽一個都不知道。
他嘆了一口氣,用冷淡的語言十分熟練的給媽媽講解那些深奧名詞的意思,語氣慢慢激烈,最後對母親如質問一般。
媽媽低下頭,兒子白了媽媽一眼,拒絕吃飯。繼續玩手機,因為他覺得,什麼都不懂的媽媽沒有資格命令自己。
而此時,一直忍著淚水的媽媽,對兒子說:
“我只知道工作、賺錢、買菜,只知道你對牛奶過敏,只知道你在兩個月大的時候患了羊癲瘋,你會抽搐,呼吸困難”。
“我只知道我要多做工作,多賺錢,我的孩子才可以讀的很高,我只知道這些……”
“現在可以吃飯了嗎?”
即使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媽媽對孩子的愛也沒有絲毫改變。
聽完媽媽說的,孩子終於想通了,他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他主動拿起勺子,給媽媽加菜。
看完影片,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作為母親,我們總擔心孩子吃得飽不飽,穿得好不好,努力掙錢努力工作給他們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
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忘了,物質再富足可心裡貧瘠、不懂感恩的孩子,你的付出又有什麼意義?
教育應該是“教”與“育”的結合,既要養好,更要教好,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別隻養不教,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一個四肢發達的人更重要。

千萬別做一個沒用的中年婦女
知乎上曾有個很有意思的提問:女人結婚生子步入中年後,最怕的是什麼?
丈夫出軌?父母欠安?孩子意外……
其中,獲得高讚的答案是:
“最怕成為孩子眼中沒用的中年婦女”。
大家還記得之前有個小孩寫的一篇作文嗎?
我現在真的覺得我媽是個沒有用處的人。
她從來不好好做飯,洗個衣服都要抱怨半天,每天都在家裡睡覺、吃飯、化妝、玩手機,只有在我成績發下來時說我幾句。
她天天說別人的小孩有多好,卻不說別人家的媽媽有多好。
我恨不得把她連她的手機扔出我家的大門,她真是個無用的中年婦女。
本該純真的年齡裡卻充滿了怨念,不知道這位母親在讀到孩子日記的時候是否字字扎心,從沙發中驚起。
拋開對孩子教育的缺失,你照著鏡子問問自己,步入婚姻後是否有止步不前,以愛之名早早放棄了自我的成長?
沒有一個孩子可以承受媽媽放棄自我的壓力,因為他們稚嫩的肩膀上,扛不起你那份未完待續的追求與渴望。
中年婦女不再是一個個體,她需要承擔子女長大和成人的責任,倘若你放棄自我成長,帶給孩子的將是一世的影響。

有幾分能力,就做幾分努力
有個孩子寫了一篇作文獲得了95分,題目叫《我的媽媽》。
我有一個好媽媽,可漂亮了。
我媽媽很能幹,上午天天跑步,下午天天游泳。
我媽媽也很愛學習,天天都學英語,她的書法字比老師寫的還好。
我愛我的好媽媽,媽媽請您放心,相信我一定會減肥成功。
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母親的敬愛,看得出這是個和媽媽一樣對自己有要求的優秀的孩子。
媽媽的差距背後,正是孩子的差距。
有人會說,有錢有閒可以修煉自己成為優秀的母親,我們都忙於生計如何能做?
別急,有幾分能力,就做幾分努力。

作家盧思浩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我見過一些人,他們也朝九晚五,卻能把生活過的很有趣。他們有自己的愛好、不怕獨處,有自己的生活圈,也常聚會;他們有自己的堅持,哪怕沒人在乎。
我佩服每個能在平靜生活中過出趣味的人。沒有無所事事的人生,有的是無所事事的人生態度。如果內心貧瘠,換一萬個地方生活都雷同。”
優媽也見過一個女人,生完二胎後努力復出,她說:
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選擇的權利,即使有天離婚了孩子的撫養權我才能爭得贏。

優媽也見過一個女人全職帶娃十年,期間考完了所有的專業資格,老大考上大學了,她與合夥人的會計事務所也開張了。她說:

女人的自知在於要時刻保持自己再做選擇的能力。

優媽也見過一群女人,她們努力工作,
不是為了生活所迫,也不是興趣,而是為了給孩子做一個榜樣,哪怕所賺不多。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這就是母親。
國際巨星蘇菲·瑪索曾說,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人生不是拋物線,沒有停下來的成長,只有未開始的努力。想到就去做,努力就是成長。

寫在最後:

優媽也是一位母親,這篇文章是為與大家共勉,毫無責備之意,畢竟生活已經費力,我們只有精力做好自己。

一起成長,一起努力,願我們都能夠成為更好的母親,妻子和女人。

最後,希望地鐵上的媽媽過得好,餘生歡愉。

推薦閱讀:

做個合格的父母
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