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罕見曬出3子女跳水影片,網友一片感慨:再好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作者:

主創團 夏不凡

來源:小十點(ID:sdikid)

這兩天,巴黎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現身巴黎的郭晶晶,更是以國際泳聯裁判長的新身份征戰奧運會。
裁判席上,她目光堅定望著前方,豎起大拇指的畫面一度傳遍各個平臺,網友紛紛點贊。

3年前東京奧運會,郭晶晶作為國際泳聯跳水技術委員會委員參加東京奧運會給裁判們打分。

在東京奧運會結束後,郭晶晶還罕見地曬了一段三個孩子跳水的影片。
大兒子站在跳板上,模仿著媽媽的跳水動作,身手靈活。
郭晶晶調侃說:“這水花沒壓好啊。”
兩個小女兒,則在水池邊的臺階上來回蹦跳。
郭晶晶配字:“先練習練習動作。”
一家人其樂融融,非常有愛。
轉眼間,曾經的跳水皇后,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
退役的這些年,郭晶晶的生活重心,也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
但她內心對於跳水的熱愛,從未消失。

為了考取裁判證,郭晶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不僅要仔細研究跳水比賽規則與裁判標準,提升專業素養,還積極參與國際泳聯組織的各類培訓與交流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學習。
在跳水這條路上,她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
有網友感慨:
再好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不斷成長,不自我放棄,為孩子做榜樣的媽!

每個媽媽在做自己的時候,真的閃閃發光。
不少網友都很好奇,不差錢的她為什麼要一次次拼事業?
最終曾說過:“這是我應該去做也堅持想做的事情。”
這背後是責任,更是心中不滅的熱愛。
她想讓孩子看到,除了是媽媽,她也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郭晶晶身上,我看到了身為女性最好的狀態:
愛孩子,也不放棄自己的追求。
教育孩子時,盡心盡力,沒有犧牲感;
追求事業時,全力以赴,沒有虧欠感。
成為媽媽,並不意味著就要放棄所有,犧牲全部。

媽媽的世界
不是隻有孩子

22歲成為“天王嫂”的昆凌,今年已經29歲了,兒女雙全。
很多人都覺得,嫁給了周杰倫,只要在家負責貌美如花就行了。
周杰倫也曾提議,讓她在家做全職媽媽。
昆凌拒絕了。
生活圍繞著孩子轉,從來不是她的選擇。
產後一個月,她就立馬投入工作,拍電影、廣告,全世界到處飛。
她也會像很多媽媽一樣,因為缺席孩子的陪伴而自責。
有時候想一想,會覺得“自己真是一個自私的媽媽”。
實際上,偶爾“自私”一些,孩子反而更幸福。
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的媽媽,帶給孩子的是人生難以承受的負擔。

電視劇《小歡喜》裡面的宋倩,為了女兒英子辭去金牌教師的職位。
她的生活全都圍繞著孩子轉,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
每天變著花樣做一日三餐,天不亮就起床為英子燉燕窩。
這些關心並沒有讓英子感到幸福,反而成了壓得喘不過氣的巨石。
最後英子抑鬱了,離家出走打算跳海自殺。
她對媽媽說:
“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
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媽媽犧牲自我的付出,看似是愛,實則是綁架。
達不到媽媽的期待,孩子會愧疚、自責。
所以他們會壓抑自己的想法,去滿足媽媽的願望,順從媽媽的要求。
結果媽媽不幸福,孩子不快樂。
媽媽犧牲感太強,孩子永遠無法成為自己。
媽媽付出越多,放棄越多,孩子越不敢去幸福。
媽媽的全世界都是孩子,孩子也不敢只顧自己放眼世界。
只有媽媽擁有自己的生活,孩子才能安心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媽媽做好自己


孩子才會有力量

有了孩子以後,很多媽媽往往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熱愛和夢想。
但也有很多媽媽用自身經歷向全世界宣告:
生完孩子,人生也有無限可能。
中國“競走女皇”劉虹,就是一個不斷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媽媽。
2016年,她在里約奧運會拿了金牌,一戰成名。
身邊很多人都勸她,拿了冠軍已經足夠了,早點生個孩子。
於是她選擇退役迴歸家庭,並在2018生下了女兒。
她享受成為媽媽的幸福,但也依然嚮往著在賽場奔跑的自己。
怎麼辦?
她選擇復出。
產後6個月時,她開始斷奶,減重,恢復訓練。
她說:
“女性不一定就是說在家相夫教子,有自己的夢想就可以去實現。”
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女兒,夫妻倆決定把女兒帶在身邊。
女兒對她來說,不是絆腳石,而是前進的動力。
拖家帶口訓練了1年,劉虹便打破了50公里競走的世界紀錄。
東京奧運會上,她奪得了一枚銅牌。
她說:“希望女兒為我感到驕傲。”
實際上,女兒早已在追隨媽媽奔跑的背影中,感受到了力量。
3歲的女兒提到媽媽,滿滿都是驕傲:
“媽媽是運動員,我是小運動員,以後我也要參加比賽。”
在電視上看到媽媽拿了冠軍,她像個小粉絲一樣興奮。
媽媽的自我成長,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誠如董卿說的:
“我要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讓孩子對我不僅有愛,也有尊敬。”
育兒先育己,當我們足夠好,孩子自然會在追隨的過程中實現超越。
與其燃燒自己照亮孩子,不如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引領孩子。
我們做好自己,孩子才更有力量。

最好的引領


是成為孩子的榜樣

教育界有句很經典的名言: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就要先去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種影響,體現在孩子的性格、格局、處世態度等各個方面。
有一年鄭州暴雨,一位媽媽“教科書式救援”震撼了所有人。
這背後,是一次完美教育的示範。
在滔天暴雨中,兩個孩子和外婆困在了車裡。
車子熄了火,車門也打不開,車外洪水正在不斷上漲。
情急之下,外婆撥通了孩子媽媽的電話。
接到電話後,孩子媽媽開始了一系列的營救措施。
她問到了被困的具體地址,隨後在手機點評軟體上找到附近商家的電話。
同時發朋友圈說明情況,求救於在附近的人。
隨後,附近的商家、居民,紛紛加入了救人的隊伍。
兩個孩子和外婆,被成功救出。
很多人驚歎於這個媽媽在危急關頭,還能保持冷靜和理智。
實際上,是因為她有一個沉得住氣的媽媽。
也就是被困在車內的外婆。
被困於洪水中後,外婆一邊安撫外孫:
“我們在玩一個洪水大冒險遊戲,不用擔心。”
一邊淡定的拿起電話,安慰驚慌失措的女兒:
“不要著急,慢慢想辦法。”
哪怕是被救出來後,她依然很是平靜。
還從車內拿出溼紙巾,給這些為救他們而受傷的人消毒。
正因為媽媽足夠淡定,女兒才能遇事不慌。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優秀的媽媽,不只是給予孩子無私的愛,更是身體力行傳遞生活的智慧。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孩子都看在眼裡。
你經常抱怨,孩子也會變得怨天尤人;
你經常發脾氣,孩子也容易變得暴躁;
你情緒不穩定,孩子也可能喜怒無常;
我們現在的樣子,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真正為孩子好,不是犧牲所有,把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彼此的驕傲。

一旦有了孩子,就必然需要做出犧牲。
往往,媽媽是站出來的那個人。
這背後的付出,是因為責任,更是因為愛。
我從不懷疑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愛,以及犧牲一切的決心。
但我想說,媽媽首先應該是自己,其次才是媽媽。
全職媽媽,不需要過度犧牲,可以有自己的愛好;
職場媽媽,也不要因為無法時刻陪伴孩子而自責。
我們只有先完善自我,擁抱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愛孩子。
這裡說的自我,不是說要有多麼成功的事業,多麼輝煌的成就。
一個正直、善良、熱愛生活的媽媽,也是孩子永不間斷的力量來源。
大文豪胡適的媽媽大字不識,但她卻影響了胡適一生。
胡適先生曾在自傳中回憶自己的母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成為媽媽,不一定就要受苦,要犧牲,要放棄自己。
正如《母親進化論》這本書裡說的: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不光是孩子的,我們亦是如此。
我們越珍惜和愛護自己的生命,就越能鼓舞我們的孩子和周圍的人過上有意義、有目的和回報豐盛的生活。”
媽媽不虧欠自己,孩子才會更幸福。
媽媽懂得放手,孩子才會飛得更高。
我們先把自己活成太陽,才能成為孩子的光。
我們的世界五彩繽紛,孩子才能擁有絢麗多姿的人生。
點個“在看”,希望我們都能做智慧型父母,對孩子愛而有度。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主創團 夏不凡來源簡介:本文來源小十點(ID:sdikid),專業實用的育兒乾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小十點,關心孩子,更關心媽媽。

 資源領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