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長大後還“跟媽親”的孩子,通常是媽媽做對了1件事

作者 | 布穀媽媽
來源 | 布穀媽媽
ID | yugu005
小時候,孩子總愛圍著媽媽轉,一個勁地跟在身後“媽媽”、“媽媽”地叫喚。
可長大後,有些孩子會疏遠媽媽,甚至一看見媽媽就煩,躲得遠遠的。
而有的孩子,卻始終和媽媽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讓有些媽媽深感困惑:“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那麼好,而我的孩子長大後,就不跟我親了呢?”
事實證明,長大後還“跟媽親”的孩子,通常是媽媽做對了1件事。
情感賬戶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詞——情感賬戶。
它是由心理學家斯蒂芬·柯維提出:
任何一段親密關係,就像是銀行“賬戶”。
在這個“賬戶”裡,若“存款”多於“支出”,關係就會變得穩固;
反之,賬戶若“透支”,關係就會受損。
有些人會問:“我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投入的‘存款’多吧?可為什麼孩子還跟我關係不好呢?”
這個“情感賬戶”,跟我們現實中的銀行賬戶,有很大的不同。
它不是說,你單方面為孩子花錢、付出,就是“存款”。
它指的是,你每一次愛與支援、擁抱、鼓勵和陪伴,才是向賬戶中存入“情感存款”。
而每一次忽視、責備或忽視,都會變成“情感取錢”。
這個賬戶的核心邏輯在於——
當“存款”多於“取款”時,孩子就會覺得安全、幸福,和媽媽的關係自然也會越來越親密。
反之,如果賬戶長期處於“透支”狀態,孩子會感到被忽視、不被理解,甚至會逐漸疏遠媽媽。
另外,情感賬戶的核心是“平衡”。
不是說,我們不能批評孩子。
我們可以批評,但一定要記得,“取完錢”後,一定要多“存錢”。
你只有存得足夠,才能在“收”和“支”之間,達到平衡。
想要和孩子建立“情感賬戶”,我們就需要透過具體的行為,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被愛、被理解和被支援。
要怎麼建立情感賬戶?
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情感賬戶的“存款”大於“支出”?
 ①愛和接納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媽媽的接納和愛。
接納的意思是:無論孩子的表現是否符合你的期待,你都讓他們知道:
“媽媽愛你,是因為你是你,而不是因為你表現得好不好。”
我們需要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犯錯時,先接納他們的情緒,再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我們第一句話不要是“怎麼又沒考好”;
而是“這次沒考好,你是不是有點失望?媽媽相信,你會透過自己的努力越來越好。”
我們還可以日常生活中表達愛意:
每天的一個擁抱、一句“媽媽為你驕傲”,甚至是靜靜地陪孩子玩一會兒,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②在關鍵時刻,及時“存款”
有時候,媽媽的一次及時回應,就能讓孩子的情感賬戶瞬間“存滿”。
比如,孩子生病時、考試失利時、被朋友誤解時,這些都是他們情感最脆弱的時候。
如果我們能在這些時刻,傾聽並支援他,這會讓孩子對我們的依賴和信任更深刻。
鄰居小諾參加畫畫比賽,他充滿了期待,最後結果不如意。一回到家,他就低著頭不說話。
鄰居寶媽看到他的樣子,心裡就有了數。
她沒有指責說:“叫你平時多用點心,你不聽,現在怪誰呢?”
也沒有馬上否認:“不就一次比賽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你考試考得好就行了。”
而是蹲下來問:“看你的樣子,好像心情不大好?”
小諾抬頭,紅著眼睛點點頭,說自己沒拿獎。
媽媽沒有急著說話,而是耐心先聽他說完。
接著又鼓勵他:“媽媽知道你為了這次比賽,努力了很久,可是依然沒有收穫,心裡肯定很難受。
這樣,我們先吃點東西,然後一起想想看,要怎麼改進,能讓自己做得更好,好不好?”
小諾很快就從這次失敗中走了出來,並且更有動力了,他說,因為媽媽“懂他”,所以他更好學了。
 ③避免“無意的支出”
情感賬戶的“支出”,往往來自一些無意的行為,比如:
●不小心忽視了孩子的需求
孩子向你分享一件事時,你隨口“嗯”了一下,低頭繼續看手機;
●過度控制孩子的行為
孩子想自己試試搭積木,卻被你一句“這樣不對”打斷了;
●用打擊式的語言傷害孩子
你無意識的口頭禪“你怎麼這麼笨”、“別人都能做到,為什麼你不行”。
這些看似是小事,卻會在“情感賬戶”裡,一點點“偷”走你和孩子的“錢”。
 寫在最後 
想要孩子長大後還與我們親,他一想到媽媽,心裡就滿是溫暖和愛;
那我們平時,就要多在情感賬戶裡“存錢”。
只有存了足夠的“錢”,那孩子和我們的關係,才會更加牢固、穩定。
你平時在“情感賬戶”裡,是“存錢”多,還是“取錢”多呢?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布穀媽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婚姻情感諮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鬆養育。
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被愛。 
如果你有親子關係的困擾,想知道如何正確陪伴孩子成長,可以來我們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專業心理諮詢師,陪你探索自我,覺察過去的成長模式,引導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向,更好地成為自己。
點選這裡👉只需花1分鐘時間,幫你智慧匹配諮詢師還可以點選下方小程式,新增諮詢客服幫你匹配適合你的心理諮詢師,還可以領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評估。
點選下方小程式
開始預約心理諮詢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