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至簡,本文來源:公眾號“望父成龍望母成鳳”
………………………………….
週日坐高鐵出行,正好買了臨窗的座,和我一排的是一對母子,小男孩大約三四歲的樣子。
車剛啟動,孩子就鬧起來,我仔細一聽,孩子是想坐到車窗邊。我起身要和孩子換座位,孩子的媽媽伸手把我摁住,用眼神示意我坐下。
就這樣孩子哭哭啼啼鬧了一兩分鐘,這個過程當中,媽媽自始至終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拉住孩子的手。
當孩子停止了哭泣,這位媽媽遞過一張溼巾示意孩子擦臉。
待孩子完全平靜下來,我聽到了這樣一段對話。
“乖,你是想坐到窗邊吧?”
“嗯”
“這個要求沒有問題,但是你不能用哭來要挾媽媽,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你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不知道。”
“媽媽有個辦法,你想不想聽?”這時孩子眼裡有了亮光,馬上點了點頭。
“你和阿姨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和你換一下位置?”在媽媽的鼓勵下,孩子鼓起勇氣和我說了自己的想法,並順利地坐在了心心念唸的窗戶邊上。
當時我在心裡為這位情緒穩定的媽媽豎起了大拇指。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像這樣在公共場合鬧情緒發脾氣的孩子大有人在,好多父母總是以呵斥或者權威式的講道理,阻止孩子看似不合理的想法,殊不知這正是教育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絕佳時間,也是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實踐操作。
這位媽媽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哭鬧時,沒有上去講道理,因為這時孩子的思緒處於混亂當中,講也是白講。而是靜靜地握住孩子的手,防止孩子不受控制的雙手傷到旁人,同時也傳遞給孩子一個資訊:不管你是什麼樣子,媽媽都在你的身邊。
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時,媽媽透過遞紙巾再次拉近母子兩人的距離,自然而然的拉開了兩人的對話。
在解決這件事情的當中,孩子知道了哭鬧發脾氣都是沒有用的,只有用辦法去嘗試,才能有可能解決問題。
我想在這樣情緒穩定的媽媽的教導下,這個孩子就會形成在突發狀況面前,從容冷靜的心理品質。

我回顧了一下女兒20多年的成長軌跡,建議父母多說這五句話,讓孩子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無論孩子有多大,父母一定要經常對孩子說。
第一“你可以生氣,因為生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受。但是我們一定要學會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把你的感受組織成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用情緒來表達情緒。”——父母這樣做就是引導孩子透過講述來宣洩情緒,為孩子找到了情緒的出口,同時也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你可以哭,哭也是一種情緒表達,每個人都會有表達的需求。但要記得哭完擦乾眼淚,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明確地告訴孩子,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終還需要用合理的手段去面對。
第三“你可以抱怨,因為抱怨後面會是期待,你可以期待別人理解你認可你,但一定要記得把自己的真實需求直接表達給別人。”——讓孩子知道抱怨只是情緒的宣洩,有效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第四“你可以害怕,害怕是提醒要保護好自己,但一定要記得爸爸媽媽是永遠的靠山,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可以告訴爸爸媽媽。”
第五“你可以難過,每個人都有被人拒絕的時候,都有求而不得的東西,但同時記得你有爸爸媽媽的愛,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真誠地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有陽光明媚,也有狂風暴雨,無論孩子的世界如何,爸爸媽媽永遠都在孩子的身後,讓孩子知道,他永遠可以隨時回家。
文壇巨匠楊絳曾說:一個家最大的財富,莫過於父親的大格局、母親的好情緒。父親的格局,決定著孩子的高度,母親的情緒,決定著孩子的氣度。父親的眼界就是孩子的世界,決定著最終邊界。而母親則教會孩子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子女的未來、家族的興旺,就藏在父親的大格局和母親的好情緒裡。

本文來源:公眾號“望父成龍望母成鳳”

「牛娃成長記」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