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異常機制,共築健康未來|第3屆國際心血管代謝大會匯聚領域英才,多學科共繪健康中國藍圖

渝州春滿迎高士,兩江浪湧匯菁華。2025年4月5日,第3屆國際心血管代謝大會在山城重慶拉開帷幕。本次大會聚焦“人口老齡化與心血管代謝異常”的最新臨床診療和科學研究進展,邀請了國內外領域內的大咖、學者就心血管代謝前沿話題與當前的熱點問題展開深度研討,共同推動心血管代謝疾病防治進步。4月5日上午,大會主旨報告隆重開啟,多位心血管代謝領域權威專家圍繞代謝紊亂疾病機制與臨床轉化抗肥胖藥物的心血管代謝獲益以及代謝調控在驅動衰老進展中的作用等核心議題展開報告與研討,凝聚智慧、碰撞思維火花,為攻克心血管代謝疾病難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推動全球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防治及學科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主旨報告
內臟脂肪與抗肥胖藥物:代謝紊亂疾病機制與臨床轉化的前沿探索
孔祥清教授:內臟脂肪-腦神經軸訊號參與代謝紊亂相關疾病發生的機制與臨床轉化
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孔祥清教授深入解讀了內臟脂肪-腦神經軸訊號在代謝紊亂相關疾病中的作用,強調內臟脂肪-下丘腦神經訊號軸可能是與疾病關聯最緊密,對生理功能影響最小的傳入神經軸,最具轉化前景。
代謝相關疾病,尤其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成為全民健康的首要威脅。儘管相關治療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三高”控制率仍然較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孔教授指出,當前的治療策略主要針對下游效應器官被動性降“高”治療,效果有限亟需尋找針對上游機制尤其是共病機制的新靶點和新方法。
自主神經環路是代謝的上游核心,即“傳入端-中樞-傳出端”,從傳入端或中樞干預可能實現“一石三鳥”、“事半功倍”的效果。感覺神經在疾病中的作用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腸-腦軸傳入神經訊號調控,可感知脂肪、介導飲食脂肪偏好。腸道益生菌及代謝物-腸迷走神經-孤束核-下丘腦室旁核環路介導暴飲暴食。腸道感覺神經元還可參與調節腸道免疫。脂肪-中樞傳入神經環路方面,皮下脂肪和腎臟脂肪的傳入訊號分別投射到不同的中樞核團。如腎周脂肪傳入訊號透過中樞核團單向升高血壓,參與多種高血壓的發生。此外,腎臟脂肪-PVH訊號調控肝臟脂肪沉積,干預腎周脂肪可逆轉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鑑於前期研究,孔教授團隊參與開發了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裝置,用於臨床治療高血壓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初期臨床研究顯示,一次高強度聚焦超聲輻照腎周脂肪30分鐘左右,一週後開始起效,降低收縮壓15mmHg,舒張壓10mmHg,有效率60%,有效持續時間1年以上,且可以重複治療,安全性良好。該裝置已透過國家檢測,預計4-5月啟動國家註冊申請。
孔教授指出,未來研究應關注新的研究工具和模型,如多模態分子影像探針、植入式長程活體組織成像裝置、不同能量介導的神經調控技術,以及高靈敏度、即時、長程神經電生理監測裝置。在臨床轉化方面,孔教授提出創新診斷、創新藥物和創新器械三大方向涵蓋影像診斷、數字診斷、體液診斷、小分子藥物、核酸藥物、蛋白質與多肽藥物,以及超聲波、電磁波和脈衝電場治療器械
童南偉教授:從STEP研究探討抗肥胖藥物的心血管代謝獲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童南偉教授STEP研究入手探討了抗肥胖藥物的心血管代謝獲益。童教授指出,肥胖與心血管疾病(CVD)關係密切,透過直接(如影響血壓、血糖、脂質和炎症)和間接(如透過脂肪因子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機制增加CVD風險。國際指南建議超重和肥胖人群減重以維護心血管代謝健康。STEP系列研究證實,司美格魯肽2.4mg不僅能顯著減輕體重(15%-17%),還能改善多種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降低CVD和2型糖尿病(T2DM)風險。
肥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複發性的多因素神經行為疾病,涉及脂肪組織功能障礙和代謝、生物力學及社會心理健康問題。全球肥胖流行趨勢嚴峻,肥胖與代謝(如膽結石、不孕、高血壓)、軀體(如尿失禁、胃食道反流病)和精神(如焦慮、抑鬱)併發症密切相關。即使代謝指標正常,肥胖仍會增加CVD風險。
童教授指出,藥監部門以體重下降幅度作為藥物審批標準,而醫生更關注患者結局,如減少死亡和改善生活質量。嚴重的心血管不良反應是既往減重藥物撤市的主要原因之一。2012年美國FDA要求評估新的減重藥物的心血管安全性。司美格魯肽是一種人GLP-1類似物,半衰期長達一週。STEP系列研究證實司美格魯肽2.4mg在有效減重的同時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司美格魯肽2.4mg可顯著減輕體重,且以脂肪組織減少為主,維持效果長達2年。此外,該藥物顯著改善腰圍、內臟脂肪、血壓、血脂和炎症標誌物,降低10年T2DM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2024年發表於JACC的文章《Six Substudies From the Semaglutide Trials: Identifying Mechanisms of Benefit and Whom to Treat》表明,司美格魯肽的心血管和腎臟獲益與體重下降幅度無關,即使體重未下降,患者仍可能獲益。
大咖共話
代謝調控與衰老:解碼衰老程序的多維度機制,探索生命延長的科學路徑
廣東省人民醫院黎勵文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鄭超教授的主持下,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都渝教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劉建萍教授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沙勇教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蔣升教授代謝調控在驅動衰老進展中的作用展開了討論。
黎勵文教授談到,延緩衰老是當前廣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並指出抗炎包括抗菌、抗動脈硬化或其他免疫調節治療,也是目前的熱門研究方向。都渝教授強調,代謝調控在抗衰老中起核心作用,涉及能量代謝、感知通路障礙、線粒體功能障礙等多層面問題,未來研究可能聚焦於特異性臟器代謝改變。劉建萍教授指出,抗衰老機制複雜,涉及訊號轉導通路、免疫炎症機制等,並表示幹細胞治療中的延緩衰老機制可能與端粒酶活性相關。沙勇教授指出,代謝異常如胰島素抵抗、高血糖等是心血管疾病和衰老的重要風險因素,干預策略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並提到新興領域腸道菌群調控透過代謝產物影響心血管健康與衰老。蔣升教授強調,內分泌代謝調控在延緩衰老中至關重要,臨床可透過糾正疾病因素、調整激素等方式探索延緩衰老,垂體功能調控也可能成為延緩衰老的重要方式。最後,鄭超教授總結道,衰老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延緩衰老和健康衰老是醫務工作者的重要職責責任。未來研究將圍繞線粒體、炎症、腸道菌群和內分泌激素等多方面展開,期待新的抗衰老方法和理論的出現。
結語
本次大會凝聚了多學科專家們的智慧與思考,為心血管代謝疾病的精準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學視角和實踐路徑。在本主旨報告中,透過多位專家的專題報告與學術討論,揭示了內臟脂肪-腦神經軸訊號在代謝紊亂中的核心作用和臨床轉化方向,並從STEP研究出發,強調了抗肥胖藥物如司美格魯肽在改善心血管代謝健康中的多重獲益。此外,與會專家還圍繞代謝調控與衰老的關係展開了多維度討論,指出抗衰老研究將聚焦於線粒體、炎症、腸道菌群和內分泌激素等關鍵領域。未來,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防治將更加註重個體化治療、跨學科協作以及創新研究的臨床轉化,以應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健康挑戰。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