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Bena看到斯沃斯莫爾學院的錄取通知時,她的心情卻很平靜,這也讓周圍人側目。因為作為美國排名第三的文理學院,斯沃斯莫爾在全球學術界享有盛譽。
Bena自認是個“挑剔”的人,對選擇機構她憑直覺決定:“如果溝通不順暢,或者氛圍過於嚴肅,我就不會選。”第一次接觸ZOOMiN時,Bena感受到與Jason和Wanghao的連結同頻,這種自然的共鳴讓她立即決定合作,而從最終的錄取結果來看,Bena無疑是成功的。這個“從容女孩”摘得了屬於自己的果實。
Bena在申請季是如何渡過的?她和Zi發生了哪些故事?讓我們來聽聽她的故事吧:
ZOOMiN
”



名字:Bena
課程學校:江蘇IB學校
就讀學校及專業:
斯沃斯莫爾學院 戲劇

Zi學生說
鬆弛女孩睡到10點才查閱錄取郵件
Bena表示,當她看到斯沃斯莫爾學院的錄取通知時,心情很平靜。
她說話的語氣透露著一股平和與從容。
那天早上,她懶洋洋地睡到了10點,儘管結果郵件早在8點就已悄然抵達。醒來後,她也並沒有急著開啟郵箱,而是整理了一下思緒。她想,“如果沒被錄取,至少有機會好好看完那本一直沒時間讀的英語書。”這種平和心態,似乎從她生活中的點滴就能看出端倪。

Bena的畫畫時間
“事情多的時候,我反而睡得早,比如今天有四五項作業,我晚上八點就睡覺了,然後凌晨三四點起來寫作業。沒事可做時,我覺得大好的青春不能浪費在睡覺上,就常常熬到一兩點。”她笑著回憶自己的“獨特”作息。
終於鼓起勁登入郵箱時,她沒看到任何通知。直到進入申請入口網站,點開頁面的瞬間,她發現了那份期待已久的錄取信。“我錄了。”她將截圖發到群裡,僅用三個字,平靜得令人側目。她的反應如同一個舞臺上的演員,完美演繹了這一刻的淡定。
儘管如此,Bena心底還是鬆了一口氣:“至少不用再寫文書了。”
斯沃斯莫爾學院被列為美國排名第3的文理學院,它在全美和全球的文理學院中處於頂尖行列,特別是在人文學科、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領域。
“其實我覺得你越不在乎這個事情,你越容易錄取。我其實不太擔心自己沒有學上,因為我申請的肯定都是我比較感興趣的,所以說任意一所學校錄了我大機率都會去上。就沒有特別的焦慮。”
她坦言自己沒有強烈的“夢校”情結,選校時更關注成長環境。談及為何放棄較為穩妥的衛斯理安學院選擇更具挑戰的斯沃斯莫爾時,她笑說:“我是個愛折騰的人,申請季太順利就沒意思了。”
她選機構很“挑剔”
Bena自認是個“挑剔”的人。被問到選機構的標準,她卻說不上具體原因。“有時候跟人說話,如果覺得溝通不順,我就不會選。有的機構氛圍太正經,那我也不會去。”她對直覺的依賴,貫穿了整個選擇過程。
ZOOMiN給了她完全不同的感受。從初次接觸Jason和Wanghao,她就感到一種輕鬆自在的氛圍。談話沒有壓力,脈搏一下子對上了——這種不拘一格的風格讓她一拍即合。
她強調:“我喜歡能建立情感共鳴的關係,溝通風格對我很重要。”Wanghao在她眼裡是個細膩體貼的人,總能照顧到他人的情緒。
PSS結束時,Wanghao老師也像個大孩子,陪學生們熬夜看日出。Bena回憶:“最後一天,我們去玩密室逃脫、吃火鍋,更多的同學和老師加入進來,十幾個人圍著一個小鍋吃火鍋,之後還去唱歌、看日出。”

大家在虹口一起等候日出,老師太累小憩一下
在文書創作上,Bena的“拖延症”成為了獨特的節奏。申請UNC時,她離截止前兩小時才動筆;斯沃斯莫爾學院提前五天開始寫文書,已經算是“充裕”時間了。但她並不擔心倉促帶來的質量問題。
“雖然寫文書會花的時間比較少,但我從七八年級開始就開始有寫作習慣,會寫一些小說、散文,然後我也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會定期發一些寫作的作品。透過之前一些積累,我寫文書會比較順利一些。”
Bena與Wanghao的合作非常默契,Wanghao也比較淡定,每次修改文書時,他們都傾向於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而不過度雕琢。Bena的最終申請文書是以劇本的形式呈現的,探討了獨特性和個人成長的話題。在其他申請材料的修改上,她也儘量保持自己最真實的聲音,未曾過度包裝。

ZOOMiN團隊的親切感貫穿整個申請季。她特別提到Jenny老師的陪伴:“她會給我發她練字的照片,我也常分享運動、健身和生活趣事。”她和老師是同頻的。最終錄取後,Bena用鮮花和畫作表達了自己的感激。
這段旅程,不只是申請,更是與團隊共創的一段溫暖記憶。
熱愛戲劇與文學,做真實的自己
Bena選擇斯沃斯莫爾學院,不僅因為它的學術聲譽,更因為她渴望一個小而緊密的社群氛圍。在她心裡,人與人之間的連線尤為重要,而這所學院恰恰能滿足她對深度互動和個人化交流的期待。
“我覺得自己適合那種規模較小的學校。大U(綜合性大學)人太多,連結感不強。我希望和大部分同學都認識,可以一起參加活動,和教授們也能建立良好的溝通。”

斯沃斯莫爾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頂尖文理學院,以學術嚴謹、課堂互動性和人文氛圍濃厚著稱。學院地處賓夕法尼亞州,環境優美寧靜,非常適合沉思與成長。小班教學和低師生比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讓Bena覺得找到了理想中的學習環境。
戲劇和文學的熱情貫穿Bena的教育歷程。從小學五年級第一次接觸戲劇課,她就被它的魅力吸引。“那時候覺得戲劇特別好玩,但沒想到會成為專業方向。”直到進入國際學校後,她開始系統學習戲劇理論和實踐。後來,她在美國參與戲劇演出和幕後工作,這讓她更深刻地感受到戲劇和文學帶來的創作樂趣。
Bena對藝術的投入始終如一,其中令她自豪的是在12年級時自己導演和編劇了一部話劇。“這個想法最早是在11年級暑假時萌生的,我和戲劇老師分享了我的想法。他建議我先試著寫寫看。其實我有些拖延,所以那時剛放暑假時告訴了他,實際開始寫劇本卻是快到暑假結束的一週。”儘管時間緊迫,Bena還是順利完成了劇本,並提交給了老師。老師鼓勵她嘗試自己編導。

在學校導演戲劇時的後臺工作間
在學校,她召集了幾位低年級的同學,並開始了每週兩次的排練。在排練和準備過程中,Bena面臨著繁重的學業任務。“那時我正好要準備我的第一次模擬考試,時間非常緊張。我幾乎是在考試和排練之間切換,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考試,排練則安排在下午。排練結束後,我常常複習到凌晨3點,第二天再繼續考試。”儘管如此,Bena依然堅持了下來,並且覺得自己完成了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成就。
斯沃斯莫爾學院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藝術探索,戲劇與文學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這正是Bena渴望的教育體驗。在探索藝術表達的過程中,她尋求自我獨特性,渴望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內心世界。
被問到對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有何期待時,Bena笑著透露了她的“焦慮”:“聽說斯沃斯莫爾的新生入學有個傳統,要在河裡遊一圈。我最近特別緊張,還有學長學姐說得會四項運動才能畢業,所以我現在特別想好好練練體育!”
QA時間
Q:參加PSS文書工作坊給你感受是什麼樣的?
A:參加 PSS 對我幫助很大,因為我之前也會為寫文書的事情感到非常頭疼。在PSS中,大家一起分享和討論,互相給予反饋。這種體驗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平時身邊的朋友很少願意和我探討類似的話題。而 PSS 的同學未來可能不會有太多交集,所以我在小組中很放鬆,不必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透過 PSS,我雖然仍未完全確定文書主題,但是對於招生官可能期待是什麼樣的文書就更加清晰一點了。我覺得 PSS 就是更好的讓我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我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我才可以寫出來我的文書。
Q:過往做過的活動和經歷中,哪件是讓你覺得最有挑戰的?
A:如果是校內的話,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們學校雖然有一些政策是我不是很認可的,所以我就會直接去找校長溝通,讓他知道我的一些想法,然後我會給他提出訴求,就比如說列出來123條,然後我跟他去一一討論。我相信任何校內問題都可以透過溝通解決——只要堅持合理的立場,校長通常都會支援我。
此外,我還記得我自己編導的話劇因為需要低年級演員,剛開始在合作上遇到了一些挑戰。高中生往往不太聽從安排,比如有一個男生總是找藉口錯過排練,最初四周幾乎沒有好好配合。我後來主動和他溝通,明確提出要求,最終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
最具挑戰性的經歷發生在校外。我在社群服務期間,到家附近的大劇院打工,恰逢音樂劇《芝加哥》中國巡演。我負責幕後工作,管理員對我的表現比較滿意,信任地讓我在兩場正式演出中控制燈光和升降吊杆。面對大型演出,我起初非常緊張,擔心出錯,但最終一切順利,這段經歷也讓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舞臺管理技能。

《芝加哥》巡演中,Bena和同事在巡視場地
Q:在準備申請的時候會有壓力嗎?你平時會怎麼去紓解壓力感?
A:壓力最大的時候大概是十年級。那時候,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在參加各種競賽,同時還在準備標化考試。我一邊感到巨大的壓力,一邊又對競賽非常排斥,導致整個人陷入了拖延狀態,直到十一年級才開始認真準備 SAT。不過,說實話,SAT 最後也沒有考出理想的成績。之前準備託福時,花了很長時間也未能如願,最後乾脆轉戰多鄰國考試。
回想起來,我的壓力來源大多是自己施加的。學校裡確實有幾門課程難度很大,但老師從未給我任何壓力,反倒是我自己總覺得必須學好,才給自己加了許多負擔。另外,我的好朋友們無形中也會帶來壓力——如果我不去和他們作比較,這種壓力本可以不存在。
我現在每天都會運動,這個習慣大概是從十二年級開始真正養成的。雖然在此之前我也會運動,但沒有特別規律。高中時,我一週會抽一兩次課去滑冰,通常會選擇不太重要的課,然後讓媽媽給學生處發郵件請假,當作一種放鬆的方式。到了十二年級,我的運動節奏變得更加固定,每天早上七點開始運動一個小時,逐漸形成了規律的生活方式。
除了運動,繪畫也是我放鬆的一種方式。我和學校的藝術老師還挺熟的,經常晚上去他的畫室畫丙烯。除此之外,有時候我會一個人去戲劇教室,跳跳舞,享受獨處和藝術創作帶來的樂趣。
Q:有想過未來想走什麼樣的路,成為什麼樣的人嗎?
A:未來我想創辦自己的話劇團。十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有個有念頭。我其實大學我比較想學導演專業,因為我覺得導演他需要接觸很多不同的這種崗位,這個導演有自己的看法,還要比較熟悉燈光,什麼舞臺佈置這種,所以我覺得導演其實是比較全面的一個角色。然後正好就是有自己的話劇團了,比如說我今天寫出來一個劇本,那我就可以找到演員去演繹我的這個劇本,然後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把它演出。
Q:有什麼想分享給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嗎?
A:可能我就是比較幸運,才順利申上了這個學校。但我覺得,如果其他人像我一樣拖延,未必能有這樣的好結果。所以,我並不建議大家學習我太過拖延。雖然我寫文書花的時間比較少,但這其實是因為我從七八年級開始就養成了寫作的習慣,寫過小說、散文,也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定期釋出作品。這些早期的積累讓我在寫文書時更得心應手。所以說我覺得準備工作肯定是要做得充分一點,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節奏。

相關閱讀可點選:
顧問故事可點選:
1月12日,我們在上海舉行ED分享會,報名請掃二維碼預約。


更多留學相關及錄取案例,歡迎掃碼新增小助手特寫醬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