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初一二三事》系列結束後做的第二個合集,談的是學習。
中學學習,離不開“卷”這個字。重要的是,如何在各種“卷”的衝擊下,摸索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朵拉要尋找的學習方法就是自學——不靠父母、不靠課外班且週末儘量不學習,也能學好。 為此,她尋找了各種辦法,包括但不限於抓緊時間、請教老師和同學、給父母和弟弟講課等等。我相信過程和結果一樣有意義。
堅持
和朵拉討論班裡是如何卷學習的。
她說,大家都在聊天的時候,有的人就堅持學習。
“她這樣做,搞得我們都想學習了。”朵拉說。
“那你們學了嗎?”我問。
她說:“我們強忍住學習的衝動,堅持聊天。”
卷
朵拉說,大家的卷,各有不同。
有的是狂卷,即爭分奪秒,最早去自習,最晚回宿舍,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
有的是苦卷,耐下心來每天做背課文、背單詞這種看似枯燥乏味的事情,還把學習融入到生活中。
我問:“怎麼融入呢?”
朵拉說:“比如我們一起散步,走著走著就問:‘前面這個東西用英語怎麼說?’”
我問:“那你卷嗎?”
朵拉說:“我沒有他們那麼努力認真,也不愛背單詞,但是我會做點別的來幫助學習。比如參加辯論賽來提高英語。”
我說:“原來你是換個花樣卷,簡稱花捲。”
智慧
朵拉回家,心心念念地理沒搞懂,見人就抓著要聊。
我看到她過來,立馬開啟B站,找到一個Up主的地理影片播放。然後,撤!
朵拉看完以後,聊性大發,揪住走進書房的弟弟,硬生生給他上了半小時的課。
結束後,朵拉意猶未盡,抱著地球儀找上了爸爸。爸爸邊聽邊問,朵拉回答不了,只好重新去看書,然後再回答爸爸的問題。
當晚,朵拉開心地宣佈,已經搞懂了,並感謝我們的配合。
“我所有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材料都是媽媽給的,”朵拉說:“媽媽是智慧家長。”
我問:“那爸爸呢?”
“爸爸不僅聽我聊,還經常問問題,促使我思考,”朵拉說:“爸爸是智慧同學。”
我問:“那弟弟呢?”
“只要我想聊,就很容易抓弟弟過來陪我聊,”朵拉說:“弟弟是智慧文具。”
問老師
朵拉做數學遇到問題,我鼓勵她去問老師。
第一週回家,我問她:“你問了老師嗎?”
她說:“我在問老師之前,把所有的錯題都自己先過了一遍,到時候老師問我的話好回答。”
我說:“那很好呀,然後呢?”
她說:“然後我就沒有問題了。”
第二週回家,我還是建議她去找老師,並且和她演練了答疑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加老師微信;第二步:給老師發錯題和答案;第三步:和老師約時間。
我問:“為什麼還要發錯題和答案呢?”
朵拉說:“這樣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否則她可能要花很多時間思考,萬一回答不出來就很尷尬。”
我說:“你想得真周到啊。”
週末回家,她說:“我找老師了,但是這三步都沒用上。”
我問:“為什麼?”
她說:“我問了作業上的題,老師熟得很,馬上給我解答了。”
第三週回家,朵拉告訴我:“我現在找老師的次數變少了。”
我問:“為什麼?”
她說:“我有兩道題問了同學,解決了。有兩道題同學問我,我們一起討論,也解決了。最後就問了老師一個問題。”
我說:“太好了,人人都是老師,包括你自己。”
學到什麼
朵拉國慶假期的歷史作業是做一個陶器。
本來這個作業她在學校就完成了。但是她不小心打碎了,只好帶回家重做。
然而,到了回校日,陶罐又碎了。於是她花了一個下午修補,再小心翼翼地把陶罐裝到一個塑膠盒裡,盒子裡填充了很多軟布,以便運輸。
沒想到,到校以後,陶罐第三次破了。她不得不又花了半小時修補。
“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在這個陶罐上,你究竟學到了什麼呢?”我說。
“我學到了,”朵拉說:“為什麼文物總是殘缺的。”
迴歸基礎
朵拉剛上初一時,空餘時間會做做之前做過的中考卷。
我說:“很好。目標直奔2026。”
單元考後,她說:“初一學的是有理數,我還是要抓住課本,好好做作業。”
我說:“很好。當下才是重點。”
月考後,她說:“我發現我的主要問題在於計算,我要每天加做一頁計算題。”
我說:“很好。你這是對症下藥。”
馬上要期中考了,她說:“我想做弟弟的口算題卡。”
我說:“很好。可是他才小學三年級啊。”
朵拉說:“我分析了自己的試卷,我要回歸基礎。”
我說:“很好。你到底要回歸到哪一步?”
她說:“整數加減法。”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干擾因素
朵拉列了一張表,梳理自己一天的日程,發現自己實際上有5個小時的自由時間。
她的自由時間主要是課間、午間、下午課後服務時間以及晚自習。在表裡,她根據每個時間段的長短來決定做什麼型別的學習。
我發現,她的表裡有一列,叫“干擾”,寫著影響她完成學習任務的因素。
有時候是開會,有時候是和同學聊天,或者是本來時間就緊張以至於無法完成一項任務。
我告訴朵拉爸以後,他說:“那我們是不是也變成她的干擾因素了。”
我仔細看了一下朵拉的表格,高興地說:“沒有,我是她的任務。她在每天放學後的半小時裡寫了一項:接媽媽電話。”
“那我呢?”朵拉爸問。
我又看了一下表格,告訴他:“我沒找到你的名字。”
生物
我和朵拉在公園散步,湖面波光粼粼。
朵拉說:“好大一坨草履蟲培養液。”
迎面走來一群鴿子。
朵拉說:“消費者。”
我說:“你不要老想著學習,你要享受一下這陽光清風、湖光山色。”
朵拉說:“這是生態系統。”
上課
每逢週末,我和朵拉都會一起散步,邊走邊聊。有時候她說得多,有時候我說得多。但是最近,朵拉把散步變成了上課
比如,她會問:“你知道河姆渡社會有什麼特點嗎?”
我說:“不知道。”
她說:“我來告訴你,吧啦吧啦吧啦。”
40分鐘過去了。
下次散步,她又問:“你知道花瓣起什麼作用嗎?”
我說:“吸引蜜蜂?”
她說:“我來告訴你,吧啦吧啦吧啦。”
40分鐘過去了。
再來一次,她又問:“你知道什麼是橫斷山脈嗎?”
我說:“你為什麼不跟弟弟說這些?”
她說:“弟弟啥也不懂,跟他說沒意思。”
我說:“你為什麼不跟爸爸說這些?”
她說:“爸爸啥都懂,跟他說我就只能聽他講了。”
她說:“你半懂不懂,最適合當我的學生。”
我深深體會到,對於學渣來說一對一上課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我說:“我不喜歡,我不想上課,我不願意!!!”
朵拉寬容一笑,安靜了5秒鐘,然後開口:
“你知道什麼是虛數嗎?”
起床
朵拉告訴我,她的室友都十分努力。
某天,室友A說:“我明天要早起。”
B就立刻舉手:“我也要早起。”
C也跟上:“我也要早起。”
聽到這裡,我說:“那你呢?”
朵拉說:“我讓她們洗漱完喊我起床。”
讀後感
朵拉很喜歡讀我推薦的書,但她的讀後感往往和我的初衷不一樣。
我讓她讀《鞋狗》,學習耐克創始人的企業家精神。她讀完說:“創業太難了,我以後絕對不創業。”
我讓她讀美國網球明星阿加西的自傳,學習別人的體育精神。她說:“打網球太苦了,我絕對不搞體育。”
我覺得國外的體育可能和國內不同,於是又讓她看李娜的自傳。她說:“阿加西還有點激情,李娜就是特別全面詳細地告訴你打網球究竟有多苦。”
為了提高朵拉的時間管理能力,我向她推薦了Cal Newport的書《How to Be a High School Superstar》。
她看完說:“美國中學生太累了。中國學生只要課內卷,美國中學生課外也要卷。”
我說:“這本書講的是如何才能不卷。”
她說:“能寫到書裡的都是個案。這正說明,大多數想考好大學的美國學生不得不課內課外都卷。”
我給她看《I will always write back》,瞭解美國和非洲不同文化。她說:“那個非洲孩子太慘了。每天都要讀書,因為不讀書就沒有活路。”
我問:“那美國孩子呢?”
她說:“那個美國女孩很天真。她中學的時候就天天玩,上了家附近的大學還是天天玩,還能找到收入不錯的兼職。”
我說:“為什麼呢?”
她說:“因為她家錢多,在美國打工也比非洲更容易。”
我說:“你覺得你像非洲孩子還是美國孩子?”
她說:“我都不像。讀書也是我的出路,但是讀不好我不會死。”
我讓她讀《我的二本學生》,看看在中國讀書是怎樣影響命運的。
她讀完總結道:“要買房。”
努力
初一上學期結束了,我問朵拉感覺如何,她說:“我還不夠努力。”
我問:“怎樣才算努力呢?”
朵拉說:“首先,上課專心聽講,不開小差不犯困。”
我說:“有道理,認真聽講是基本操作。”
她繼續說:“第二,儘量在放學前完成作業,晚自習就可以自己努力。”
我說:“有道理,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
她說:“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早起!”
我問:“為什麼?”
她說:“因為只有睡得好,上課才能不犯困。”
寒假作業
朵拉的一個寒假作業需要小組合作,於是某天我聽到他們在討論分工。
他們不僅要分配每個人的活,還要確認提交的日期。
我聽到朵拉慢條斯理地說:“我是年三十,誰是年初一交呢?”
我大吃一驚,這也太捲了吧。
過了一段日子,我偶爾得知,那個年初一要交任務的同學交不了了。因為一整天都要在外面。我想,這才正常嘛。
朵拉又慢條斯理地說:“我們換了一下,我年初一交,她年三十交。”
難題
寒假期間,朵拉複習之前自學過的幾何,主要就是做題。
她這次做題的最大特點,是一個人在那裡死磕,不做出來不罷休。
我問她為什麼。
她說:“我要養成不怕難題的心態!”
我說:“來點接地氣的實話。”
她說:“因為題庫是自適應的,如果我宣佈放棄或者做錯了,就會推送很多同類難度的題。 我可不想多做題。”
我問:“那遇到難題為什麼不找爸爸呢?”
朵拉反問:“我做不出,他也做不出來啊。”
跑題
這周朵拉的作文題目是寫人。我建議她寫弟弟。
朵拉說:“不行。“
我說:“為什麼不行?寫弟弟既是寫人,也是寫親情,還很獨特。人家都沒弟弟,只能寫父母。”
朵拉說:“寫人得寫那個人的優秀品質。可是我要寫弟弟,就變成了寫自己的一場修行,寫我自己的成長,跑題了。”
文化
週末我和朵拉去外地旅遊,其中一項是參觀博物館。
朵拉說:“我發現,參觀博物館一定要有文化,這樣才能有收穫。”
我說:“那怎麼辦呢?這個我們不夠。”
朵拉說:“我們可以用爸爸來補。”
我說:“沒帶爸爸。”
朵拉說:“我們可以用課本來補。”
她開啟書包一看,說:“沒帶課本,怎麼辦?”
“沒關係,”我拿著手機晃了一下,說:“我約了導遊。”
文化不夠,就出點錢。
技巧
前段日子,朵拉學校請了一位大咖演講。
我問她學到了什麼。朵拉說學到了三個演講技巧。
第一個:水平越高,PPT上的字越少;水平最高,PPT只需要一張圖片。”
第二個:演講前要背熟,然後才能在演講時顯得根本不背那麼輕鬆。
第三個:如果觀眾不提問題,你就把觀眾叫到講臺上來交流。如果你不想回答觀眾的問題,你就讓第一個觀眾提問,第二個觀眾回答。
選哪本
朵拉要練習計算,讓我買本教輔。
這將是她進入初中後用的第一本課外教輔啊。
我立刻到處搜尋資訊,從題型、難度、針對性等多方考察,選擇了三本計算練習冊,並熱情洋溢地向朵拉介紹。
朵拉暈了,問我:“要是你來選,你會選哪本呢?”
我說:“選最薄的那本。”
麵包
朵拉不想寫作文。
我鼓勵她堅持下去,寫著寫著就有思路了。
朵拉說:“我覺得寫作就像吃麵包。”
我說:“什麼意思?”
朵拉說:“一塊全麥麵包。你知道它很有營養,但你就是吃不下。”
答疑
最近朵拉特別喜歡找老師答疑,因為每次都可以順點零食。
她說:“a老師給我芒果,b老師給糖果,c老師給我餅乾,我太幸福了;d老師的零食放在桌面上,e老師的零食藏在櫃子裡。我都發現了!”
過了段日子,她說:“我不能再那麼厚臉皮去要吃的了。”
我問:“為什麼?”
她說:“我看了他們的辦公桌,感覺羊毛要被我薅得差不多了。”
我問:“那你還去找老師答疑嗎?”
她說:“當然。”
我問:“為什麼?”
她說:“每次答疑完,我都覺得自己可以提高5分。”
一束光
期中考試出分以後,我們在家校溝通的App裡看到了朵拉的語文答卷。
朵拉在作文裡寫了爸爸,而且不吝讚美之詞。但朵拉爸很不高興。
他說:“這結尾太諂媚!居然說:‘爸爸是我生命裡的一束光!’”
我說:“作文題目就是:生命裡的一束光。這是點題。”
過了幾天,朵拉又參加了一次語文考試,這次的題目是:他真是個怪人。
朵拉寫的依然是爸爸,仍用以前的素材。
“現在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朵拉爸躺倒在床上,說:“反正我是個怪人。這是朵拉認證的,已經寫在考卷上了。”
做題
朵拉朋友過生日,邀請她去玩密室逃脫。朵拉很想和同學玩,但覺得密室逃脫很可怕。
朋友媽媽說,不玩那種恐怖的,是解題。
朵拉說::“我平時已經做了那麼多道題,為什麼週末還要把自己關在黑屋子裡做題?”
老師也是人
朵拉作文得了高分,我們趕緊問她寫的什麼,她說題目叫《了不起》。
爸爸立馬顯得很煩惱地說:“哎,是不是又要寫了不起的爸爸了。”
朵拉說:“不是,我寫的是弟弟。”
這下弟弟高興了,原來一直看不起他的姐姐也會有當眾表揚他的時候。
朵拉說:“我沒辦法,但是寫人這種事就只能竭盡全力地吹捧一個人。”
我說:“那你可以吹捧你爸呀,反正你也很熟練了。”
朵拉說:“不行,寫爸爸不能得高分。”
我說:“為什麼不行?我看有的同學就是反覆寫同樣的題材。”
朵拉說:“題材最好新鮮的吧。老師也是人啊。”
好的標準
期中考後,朵拉爸說:“你英語挺好的,但為什麼總是不能得滿分?”
朵拉說:“成績再好,得滿分都是很難的。更何況,我的英語好,標準不是考試滿分。”
朵拉爸說:“你的標準是什麼?”
朵拉說:“我的標準是兩個:第一,我能不能讓我的學生英語進步。第二,我能不能取得TESOL證書(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資格證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