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幼兒鉛超標,真相找到了,背後是個更解不開的局

天水幼兒園幼兒鉛超標問題,還遠未塵埃落定。
近日,天水市麥積區培心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問題,引發舉國關注。78日,甘肅天水市聯合調查組釋出通報。截至77日晚10時,該幼兒園251名幼兒已全部檢測,血鉛異常233人、正常18人。
根據這個通報,幼兒園園長朱某琳、投資人李某芳,為了增強視覺效果,提升食品“賣相”,吸引生源,同意該園後廚人員購買彩繪顏料,稀釋後用於部分食品製作。公安部門查獲的藏匿剩餘顏料的包裝,明確標識不可食用。目前,公安機關以涉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將朱某琳等10人採取不同刑事措施。
但這個通報引發了後續更大的質疑。
一、
先談技術性的問題。
彩繪顏料和可食用色素價格差異極小,價格都是幾十塊一公斤的水平,甚至有些彩繪顏料還更貴一些。而且,色素用量極少,做100kg麵食,成本2毛錢。從節約成本角度,冒如此大的風險,完全講不通。
取樣調查發現的兩份留樣麵食,鉛含量分別為1052毫克/千克、1340毫克/千克,均超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0.5毫克/千克的2000倍。
但是,含鉛彩繪顏料本身的含鉛量也並不大。丙烯顏料、水彩顏料、油畫顏料,根據國家標準,鉛含量不超過100 mg/kg。那麼,怎麼可能用每公斤含鉛100mg的顏料,做出每公斤含鉛1000mg的食物呢?
有觀點認為是環境汙染,附近有一個工廠可能是汙染源,懷疑幼兒園為了節約水費,使用了地下水。人體吸收鉛,是透過呼吸道和消化道。
不過,根據網上資訊,天水的水費也並不貴,5塊錢左右,幼兒園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幼兒園自己打井抽地下水。客觀地說,近幾年大政策環境,把環保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和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是環境汙染,周圍人應該有更多病例。幼兒園的幼兒中,也有4個血鉛並不超標。天水的輿情控制能力其實是有限的。即便當地醫院不給本地人檢查,或者不給真實資料,周邊居民那麼多,現在又是暑假,這些人也可以跑到外地去檢查。
更重要的是,環境汙染,不可能導致麵食含鉛量達到1340毫克/千克這個驚人的水平
還有一種可能是,使用的顏料,是含鉛量超過60%的工業塗料,有可能是鉻酸鉛、氧化鉛、檸檬鉻黃。鉻黃和鉻紅這兩種無機粉末顏料的含鉛量都超過60%,一小勺就能把一斤麵食的鉛含量,提升到1000mg/kg以上。
媒體報道的監控影片裡出現的,不是液體,而是粉末,符合檸檬鉻黃,似乎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支援這個可能。檸檬鉻黃這種物質,在2023年,在美國也造成了500名兒童鉛中毒。當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排除當地的平均指標更高,但幼兒的中毒,應該直接源於這種顏料。
正在倒取粉末狀物品
食品安全博主辛吉飛也發了一個影片。他用檸檬鉻黃做了發糕,做出來沒有異味,很香,顏色效果一樣。不過,他沒有嘗試味道。
鉛離子本身並無甜味,但二價鉛離子(Pb²⁺)在與某些物質反應後會產生甜味物質。這一特性在古羅馬時期被用於製作代糖,用來做水管,也可以使水變甜。
人們研究總結羅馬滅亡的原因時,很多學者都把羅馬人對鉛的使用歸結為羅馬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所以,當鉛的濃度大到很大的時候,反而是甜的,這似乎和麵食裡的高濃度能對應起來。
或許有人會說,這裡面會不會有一個很大的局。環境汙染,地方政府責任大,廚師誤買地方政府責任小,所以,故意在通告中,把麵食中的鉛含量提得很高,指向廚師買了高鉛濃度的工業用顏料檸檬鉻黃,讓廚師背鍋。但是,天水體現出來的能力,似乎並不足以支撐這個局。
起碼,如果他們已經在濃度問題上佈局,就一定會明白各種顏料的不同鉛濃度,那麼,在通告中,就不會用“彩繪顏料”這個語焉不詳的詞,造成後續巨大的質疑。如果高鉛含量不是做局,那麼幾乎就指向了檸檬鉻黃。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鉻黃中毒,也沒有提到鉻中毒。
福爾摩斯中有一句話:在一切合理的答案都被邏輯排除後,剩下的那個因為主觀,被貼上“不可能”的標籤的答案可能就是真相雖然這個真相看起來非常離奇。
最可能的答案就是,正經的有資質的廚師,不會去幼兒園做飯,兩三千一個月僱的會做饅頭的大媽,可能根本不知道可食用色素、彩繪顏料、工業顏料的區別。他們得到了幼兒園園長的指令後,隨便網上搜索一下就買了。
根據《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幼兒園食堂從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廚師作為直接接觸食品的崗位,須具備廚師職業資格證書,部分地區可能要求食品衛生培訓證書。但這個規則未必落到實處,幼兒園很可能沒有聘請,或者聘請了,但只是為了應付考核,並沒有實際到崗。
這一點最終能得到某種程度上的印證。這個案子,最終是要判的,犯罪嫌疑人身份資訊,比如學歷、文化等進一步明確,可以印證是否是因為無知導致的悲劇。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教授厲曙光,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不太可能是食品新增劑,不排除環境和投毒。如果真是這類物質,那麼,其作用就類似投毒。
那麼,為什麼通報不寫明是什麼顏料呢?答案可能很諷刺,天水市在舉國關注的情況下,相關的人員,也沒意識到這些五花八門的顏料之間,有什麼細微區別。
官方手中一定有當事人的購買記錄,也知道新增的到底是什麼顏料哪家公司生產的他們比使用的人強,知道不可食用,但卻沒有去搞清楚彩繪顏料、工業顏料的區別,沒有搞清楚其中鉛含量的巨大差異,以至於忽略了這一點,在通報中沒有點明,然後,引發了後續更大的輿情。
某種程度上,目前最有可能的真相,正是天水想要的,因為這意味著是偶然性的。在天水麻辣燙走紅網路之際,他們也努力想表明這一點但卻被一個不到位的通報毀掉了。
其實,出現這個烏龍並不奇怪。那麼,顯而易見,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儘快出具第二份通報。
二、
事情到這個層面,就該談談社會性的問題了。這麼多年,寫公共話題,我有一個感受,那就是技術永遠不問題的終點,背後複雜的社會才是更深層次的根源。
某種程度上,天水已經失去出具第二份通報的公信力了。
事情發生後,很多家長帶著孩子,跨省去了西安就醫。這期間,家長接到天水市相關工作人員口頭通知,孩子的血鉛檢查結果正常。但多名家長出示的西安醫院的檢測報告,幼兒血鉛指標超過了正常值,多在200微克/升至500微克/升之間。
天水與西安醫院檢驗結果,數值甚至相差幾十倍之多。這也是備受輿論質疑的一點,如果不把這件事說清楚,天水再怎麼解釋,始終都會遭到質疑。而也正是這一點,很多人認為背後有更大的“陰謀”。
其實,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常見的機制。如果在平時,幼兒園的園長、投資人未必有這麼大的能量,但當一件負面事件成為一個地方性事件後,當地就會自動儘量減小影響,結果反而被綁架進去。
所以,最可能的答案,還是因為無知購買了工業用途的鉻酸鉛、氧化鉛、檸檬鉻黃。不過,公眾很可能無法知道真相了。
網路輿情很大一個特徵,就是要持續推動,但現在家長們似乎都情緒穩定。有家長去了上海,肯定有很多媒體希望採訪,但現在沒有任何相關新聞。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家庭單獨開通了自己的發聲渠道。
某種程度上,200家長無一“砸窗”。或許他們是吸取了那個砸窗小夥子的教訓,砸窗之後,同車廂的人,都做了看客。缺乏推動的輿情,會很快平息下去,公眾最終不會等來一個明確的解釋。這是家長們的選擇,某種程度皇上,這其實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的選擇。
但這背後,還有更濃的悲劇。
當家長不砸窗的時候,網路輿論卻非常暴戾。當一個輿論不被抑制的時候,網路輿論一定是呈現出戾氣、非理性的一面,一定要指向最陰謀的陰謀論。比如,我這個分析,那怕很多人相信了,在群裡、在評論區,他們也是不會信的,一定會指向汙染這個陰謀。這就造成一種極端的撕裂和對抗,對話、理性的基礎也就不存在了。
塔西佗陷阱絕非僅僅權力失信的問題,他會塑造硬幣的另一面,然後,我們的社會就沿著這個螺旋不斷旋轉下去。這是一個更難解開的局。
三、
最後說說美國2023年兒童鉛中毒事件,以及這個事件對中國的價值。
2023年,美國出現556名兒童中毒,食物鉛含量超過標準 2,000 倍。其中130名兒童出現貧血、嘔吐等嚴重症狀。這也是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食物鉛中毒。
202310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門(NCDHHS)在對本州兒童進行常規血鉛含量檢查時,發現有 名不超過歲的兒童出現了血鉛升高的情況。相關工作人員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兒童都食用了同一品牌的肉桂蘋果泥。
美國FDA接手調查後,將結果告知果泥公司。第二天,果泥公司就召回了全美所有在售的肉桂蘋果泥。同時,FDA在全國範圍內發出衛生公共警報,建議家長不要再給嬰兒餵食這一品牌的果泥,受汙染產品也在短時間內被下架了。
FDA擴大調查範圍,發現其他品牌也存在鉛含量嚴重超標的情況。隨即這些品牌也召回產品。不過,在調查過程中,已公告召回的果泥仍在數州的多家超市上架。根據後續 CDC 報道結果,至少有 56 名兒童因此次召回不作為導致鉛中毒。
FDA發現這些果泥的鉛含量最高超過了標準2,000多倍。源頭定位到位於厄瓜多的生產廠商。這家公司,為了“賣相和省錢”,違規向肉桂中摻加鉻酸鉛(即鉻黃)以增強色澤。
事後,國內涉事企業與召回不作為的零售商分別收到了FDA 警告信;相關產品被列入進口警示名單,並加強對進口肉桂的檢測。而另外的幾家公司,要麼被限制進入美國市場,要麼被當地政府行政處罰,甚至關閉。
那麼,為什麼是北卡羅來納州最早發現呢?同樣的,北卡羅來納州在2025年 月和月也發現並阻止了,含鉛量超標的兩種嬰兒食品在全美擴散。
北卡羅來納州在1994年成立了「兒童鉛中毒預防專案」(NC CLPPP),州公共衛生實驗室開始為 歲以下兒童提供免費的血鉛篩查服務,以預防和消除 歲及以下兒童鉛中毒問題。而這背後,也有一個慘痛的教訓。
在工業化時代,任何國家都會遭遇重金屬汙染的風險。那麼,在此次事件之後,中國是否可以建立一種兒童重金屬的篩查機制呢?作為一個工業大國,這應該是兒童重金屬防治的前沿盾牌機制
劉 遠 舉
央視網、第一財經、光明日報、騰訊大家、南方週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FT中文網、澎湃等特約作家,多家智庫研究員。
關注時政、財經、科技話題,以深度、專業、理性的態度,去掘現象背後的事實。
騰訊大家年度作家獎;
新浪最有價值專欄作家獎;
紅辣椒評論年度佳作獎;
第28屆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第34屆中國經濟新聞獎,評論一等獎
推薦閱讀: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您的關注是最好的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