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甘肅天水市麥積區一所幼兒園出現兒童鉛中毒事件。7 月 3 日,當地衛生健康局通報稱,涉事幼兒園違規使用新增劑導致幼兒血鉛異常。兒童家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地有關部門曾於7月3日向家長通報,初步判斷幼兒園提供的三色棗發糕、玉米腸卷新增劑超標。
隱藏在食物中的鉛無法透過肉眼與簡單方法檢測,進入到人體內也無法輕易排出,甚至會造成嚴重損害。此次事件,暴露出食品安全管理和校園餐監督的一塊空白。
記者|曹年潤 佟暢
編輯 | 王珊
甘肅天水市麥積區一所幼兒園出現兒童鉛中毒事件。7 月 3 日,當地衛生健康局通報稱,涉事幼兒園違規使用新增劑導致幼兒血鉛異常。兒童家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地有關部門曾於7月3日向家長通報,初步判斷幼兒園提供的三色棗發糕、玉米腸卷新增劑超標。
隱藏在食物中的鉛無法透過肉眼與簡單方法檢測,進入到人體內也無法輕易排出,甚至會造成嚴重損害。此次事件,暴露出食品安全管理和校園餐監督的一塊空白。
記者|曹年潤 佟暢
編輯 | 王珊
吃進去的“鉛”
“血鉛(人體血液中鉛的含量)升高,95%以上是吃進去的。”兒童鉛中毒防治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科學教授、教育部和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顏崇淮告訴本刊,“皮膚不吸收鉛,通常從呼吸道進去的機會也非常小。由於兒童吸收鉛的能力比大人高,只要吃進去一點點鉛,血鉛就‘噌’地上去了。6週歲的小朋友體重大約20公斤,只需要不到2克的鉛,就能讓血鉛濃度達到300ug/L。”
顏崇淮在十年前做過全國兒童血鉛濃度調查,最終調查了3萬多名0-6歲的兒童,發現平均血鉛水平是26ug/L,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開展的全國人體生物監測專案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兒童血鉛平均水平已經下降到20μg/L以下。顏崇淮說,最近20年的研究顯示,鉛在兒童身體裡沒有任何益處,只有毒性,最佳血鉛濃度是0μg/L,但是因為空氣裡、水裡、所有的食物裡都含有一點點鉛,不可能達到0μg/L。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鉛暴露臨床管理指南》建議:只要血鉛超過50μg/L,就有必要採取干預措施,美國CDC建議不超過35μg/L。

從家長們開始相繼發聲,顏崇淮就一直在關注這起血鉛中毒事件。7 月 1 日,麥積區市場監管局和公安分局接群眾反映,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新增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7 月 3 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衛生健康局稱,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聯合工作組,已對涉事幼兒園負責人立案偵查,同時快速開展流調溯源、醫療保障及調查處置等工作。據新華社7月3日訊息,200多份檢測樣本已送至甘肅省疾控部門複檢。據上游新聞報道,7月3日,西安市中心醫院兒科住院部已經收治入院19名患兒。7月4日,前往西安就診的患兒家屬開始增多,分佈在西安市中心醫院、西京醫院及西安市兒童醫院。有醫護人員透露,西安市中心醫院“至少(檢測了)50個以上(患兒)。”
一位家長向媒體表示,孩子去年5月就已經查出血鉛異常的情況。當時孩子總喊“肚子麻”,不好好吃飯,他們便帶孩子去西安檢查。去年5月27日,西安市兒童醫院檢驗報告單顯示,血鉛含量為156.6μg/L(微克每升)。這名家長提供的6月29日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微量元素報告單顯示,血鉛含量為274.71μg/L。7月3日,西安市中心醫院職業病科檢測報告顯示,血鉛檢測值為444μg/L。顏崇淮也注意到,有媒體釋出的影片顯示,血鉛異常兒童牙齒有變黑的情況,“這意味著他們吃進去很多鉛,而且時間估計比較長。慢性鉛中毒的兒童,血鉛濃度是400μg/L,實際上吃進去的鉛可能是400μg的幾十倍,進入體內的鉛全儲存存在骨頭裡了。”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教授厲曙光也認為孩子們的中毒是低劑量、長期的中毒過程。

圖源:澎湃新聞截圖
顏崇淮介紹,2006年,衛生部頒佈了《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預防指南》(下稱《指南》),其中規定,血鉛濃度超過100μg/L是高鉛血癥,超過200μg/L是鉛中毒。鉛的毒性存在明顯的劑量—效應關係,當兒童血鉛濃度達到100μg/L左右時,就會出現多動、衝動、注意力不集中,智商下降的情況;到200μg/L左右時,還會出現便秘、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到300μg/L,還會出現貧血;到450μg/L以上,症狀會更加明顯,可能出現腸絞痛等表現;到700-800μg/L,還會出現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到1000μg/L以上時,神經系統受損嚴重,可能出現腦水腫、驚厥表現;超過1500μg/L,如果不及時發現、積極搶救,可能導致死亡。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顏崇淮告訴本刊,這些症狀裡,除了非常嚴重的鉛中毒會有明顯的特異性的表現,輕微的鉛中毒導致的多動、衝動、注意力缺陷、貧血、腹瀉、便秘等都很常見,由於是非特性的臨床表現,一般不容易被老師、家長,甚至醫生髮現是鉛中毒。所以,只有進行血鉛篩查,也就是化驗血鉛才有能將兒童鉛中毒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獲得及時干預和治療。
作為鉛中毒防治專家,顏崇淮接觸過很多群體性鉛中毒事件,但都在2010年之前,多發生在鉛礦、冶煉廠、電池廠。顏崇淮說,那時候的工業發展比較粗放,工作的鉛汙染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水裡、農田。一個村裡很多人在一個廠上班,把工作服穿回家,穿著工作服做飯,鉛灰抖進了鍋裡,時間久了就會鉛中毒。顏崇淮提到,後來國家集中整治,把所有生產與鉛相關、不合格的工廠都關閉了,要求汙染物經過處理之後才能排放,所有工廠裡的鉛作業,有跟鉛相關的物質都在管道里,封閉式生產。
現在顏崇淮接診的鉛中毒病人,很多是使用偏方導致的中毒。比如媽媽在網上購買了狐臭粉,擦在腋窩,哺乳時導致孩子鉛中毒。江西、福建、湖南到上海看病的兒童,基本上是因為使用了紅丹粉(四氧化三鉛)或黃丹粉(一氧化鉛),有消炎的作用,有的新生兒會有尿布皮炎,家長會給孩子塗一點紅丹粉,當地祖祖輩輩都這樣作為嬰兒粉使用。還有的是因為小工業生產或傳統習俗。比如浙江的兒童大多數是因為食用錫壺盛放的黃酒烹調菜餚或與錫箔相關的產業導致鉛中毒。紹興到蕭山一帶的曾經的支柱產業是錫箔生產,有人專門在墓區回收錫箔灰,導致小孩子鉛中毒,全家人的血鉛水平都高。
一開始看到通報中所寫血鉛異常由新增劑所致,顏崇淮覺得納悶。“原則上任何新增劑都不含鉛,特別是食品新增劑,不可能含鉛。沒有任何一個食品新增劑是要用鉛去做的,國家不允許。”厲曙光也告訴本刊,在他1978年上大學時,我國的食品新增劑中有用作防腐劑的亞鉛酸鈉、亞鉛酸鉀、用作著色劑的碳酸鉛,但隨著技術發展,考慮到鉛的有害性,這些食品新增劑早已被淘汰。厲曙光說,一些皮蛋和爆米花中存在鉛,但除非是“頓頓吃、大量吃”,並不會引起鉛中毒。

圖源:極目新聞
7月5日,有家長對媒體表示,此前天水方面組織開了一次家長會,據工作人員通報,涉事幼兒園的三色棗發糕和玉米腸卷在抽檢時發現異常,初步判斷新增劑超標。顏崇淮說,如果是三色棗發糕新增劑超標,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為了好看,使用帶有含鉛化合物的顏料作為著色劑。“鉛的化合物有很多,鉛在空氣中會氧化,變成一氧化鉛,是黃色的,加熱變成三氧化二鉛,橙黃色,再加熱變成四氧化三鉛,鮮紅。鹼式碳酸鉛是純白的。都很鮮豔,以前作為燒製陶瓷的顏料用。”他表示,“國家允許作為著色劑的食品新增劑很多,不應該是有鉛的,可能用了非食品級的,如工業級同名新增劑,因為工業級的標準要比食品級低,含較多汙染的雜質。”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組成員劉少偉向本刊表示,如果是三色棗發糕和和玉米腸卷的新增劑超標,也可能是製作過程中使用的泡打粉、麵粉改良劑不合格,存在鉛超標。
這種商家違規新增所致的血鉛異常在世界範圍內是有先例的。顏崇淮瞭解到的案例包括:2022年,東南亞一些國家買到的咖哩被汙染,導致很多人鉛中毒,後來發現咖哩由印度生產,生產過程要加薑黃粉,為了顏色好看好銷售,商家添加了鉻酸鉛。2023年10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發現4名不超過3 歲的兒童出現血鉛升高的情況,調查發現鉛汙染源來自同一品牌的肉桂蘋果泥——厄瓜多的一家加工公司對進口肉桂原料進行加工時,為了賣相和省錢違規向肉桂中摻加鉻酸鉛以增強色澤。
有家長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涉事的褐石培心幼兒園是當地一傢俬立幼兒園,大約有260個孩子,一年學費1萬多元,保育費3500元、一個月伙食費360元,在當地算是比較貴的。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和小學相比,幼兒園對食堂的要求本應該更高,因為幼兒園的孩子對食品中的不正常現象的感知和判斷能力比較低,不像中小學生能夠察覺、說出食物的不對勁,進而讓監管與整治介入。
出於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儲朝暉曾實地走訪很多幼兒園,他見過不少不錯的幼兒園,比如福建的一家幼兒園發動所有老師學習飲食營養方面的知識,但也還有大量的幼兒園更在意能招多少孩子,“特別是現在孩子減少了。”儲朝暉說,為節省成本,有一些幼兒園會採購質量並不好的食材,或是使用一些缺乏營養價值的預製菜。

幼兒園的餐食 圖源:極目新聞
事件中一名家長告訴媒體,幼兒園的甜點、棗糕都是採購的,麥積區有專門供應商,“現在他們卻對外說是自己做的”。厲曙光告訴本刊,國家對食品上市有嚴格的檢測和管控要求,但一些小的餐飲單位內部對食品製作的管控比較鬆懈,也不會對食品進行金屬含量的檢測,甚至不具備食品生產許可證與經營許可證。同時,一般針對食堂的食品安全抽檢往往集中於理化指標:檢查食物中的細菌、黴菌是否超標,食堂是否按照國家規定的衛生程式操作,廚師有沒有戴帽子、口罩、衣著是否乾淨,環境周圍是否有垃圾。而檢測食物中的重金屬要用到專門的儀器與試劑,建立一個測定方法,並與相應的標準品對比,程式比較複雜,價格比較昂貴。
對於食物中出現重金屬超標的問題,儲朝暉認為在幼兒園之外,當地的市場監督部門沒有起到監督的責任,讓重金屬超標的產品流入市場。如何劃分幼兒園與外部的責任,應該透過更多證據來判斷。儲朝暉認為,應該引入異地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督和追查,比如通報中提到的違規使用的新增劑在多大的範圍內存在,除了幼兒園還有哪些商家在使用。

圖源:天水市麥積區衛生健康局
本刊記者發現,近幾年內,校園餐曾多次出現問題。2025年4月7日,據《人民日報》報道,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第二中學校原校長趙孟鎖利用學校向有關部門報送的膳食費用與實際花銷存在差距的漏洞,截留、套取學校食堂420多萬元膳食經費,佔食材費總額的40%,同時還存在食材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葷、結餘食材去向不明等情況。2024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全國部署開展中小學校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截至2024年12月,國家監委指導各級監察機關依法查處貪佔學生餐費、插手招標採購、收受回扣等問題3.8萬件,處分2.3萬人。

圖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
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學生餐一直出問題是由於訂餐過程只有行政力量主導,沒有其他社會力量監督,以及招標不透明導致的。”河南省駐馬店市一所中學的黨委書記,多年擔任市監委的特約監察員,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因為就餐人數多、次數多、餐費總量大,“校園餐”成為餐飲企業眼中的肥肉,也給掌握“校園餐”招投標決定權的個別人權力尋租留下了不小的空間,加上目前的招投標程式漏洞比較多,所以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校園餐”腐敗案例。
儲朝暉認為,解決“校園餐”存在的問題,“分權”和陽光的監管是學校運營好食堂的關鍵。“當事人要有當事權”,比如說食堂負責人能夠就近獲得比較便宜又新鮮的食材,做出來的飯菜效果不會差,這就不需要再有采購專員去遠處採買食材,減少了可能出問題的中間環節,同時,不同崗位上的當事人也都要有自己的職業能力與職業操守,要明確責任劃分。學校內部要對各個環節公開透明,進行監督,家長也可以加入到監督中,參與陪餐,甚至是參與做菜。

排版:小雅/ 稽核:然寧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