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心衰|看似普通的症狀,可能是“心頭大患”!

汪芳心語
人生旅途,風雨兼程。仔細品味生活的點滴,時而忙碌,時而驚喜,都是成長的印記。
作者:汪芳

來源:汪芳心視界

人的心臟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抽水泵”,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把飽含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動脈血液輸送到全身,同時接收靜脈從周圍組織和臟器等傳送回來的靜脈血液。
人有生老病死,心臟也不可能一直活力四射。當這個“泵”老化、卡頓、後勁兒不足了,無法滿足全身基礎代謝的需要,進而引發呼吸困難、疲乏無力、水腫等一系列症狀,這就是心衰。
由此可見,心衰並不是固定的疾病,而是心臟功能異常的一種狀態,可以是任何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因而被稱為心臟病“最後的戰場”。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防治,心衰5年生存率與惡性腫瘤相近。
我國心衰流行病學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現有心衰患者將近890萬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佔比達到74%,說明人口老齡化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心衰的負擔。
心衰的預警訊號
1. 呼吸困難
心衰患者礙於肺迴圈受阻,容易導致呼吸困難。患者時常感覺胸悶、氣短,可持續幾周或幾個月。伴隨呼吸困難的同時,可能還會有胸痛或壓迫感。
2. 乏力、運動能力下降
很多人在確診之前,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氣短和體力差。有心衰患者表示,跳不了舞,打不了球,活動幾分鐘就會氣喘吁吁,甚至連遛狗的力氣都沒有了,即使休息也難以恢復。這是因為心臟功能降低後,無法保證足夠的血液流通到肌肉和組織。
3. 水腫
由於迴圈障礙導致體液迴流減慢,可出現水腫。與腎臟引起的浮腫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腫多先見於腳和腳踝,“一按一個坑”,常在傍晚出現或加重,休息一夜後能夠減輕或消失。對於持續腫脹,或者體重莫名增加(24小時內增加1-2公斤),就要高度懷疑了。
4. 咳嗽、咳痰
心衰常伴有持續的咳嗽和咳喘,這是肺部液體積聚造成的,咳嗽的加劇通常是心衰加劇的表現。心衰患者常常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嚴重者表現為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痰。
5. 心悸與心律不齊
心臟為了補償供血不足,可能會誘導心跳加速或心律失常。患者感覺心跳加快或不規則,有時伴有不適感。
6. 手腳發涼
心衰患者體因為泵血問題,使得更多的血液優先流向大腦及其他重要的器官,這種“厚此薄彼”導致四肢血供相對不足,因而心衰患者常會感到渾身犯冷,手腳冰涼。
心臟具有一定的代償能力,能夠在心臟負荷增加和麵臨疾病時,透過自身調節來保證正常的血液供給。但是,這種代償是有限度的,就像彈簧過度拉伸之後,也是無法復原的,反映到心臟上就是心肌結構、功能失去代償能力。
各種能引起心肌損傷的因素,都是心衰的“導火索”。我國住院心衰患者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壓和冠狀動脈性疾病,其次是瓣膜性心臟病和擴張型心肌病。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多種病因。
對於心衰的防治,做好早期篩查、早期干預能夠事半功倍。然而當前很多老人以為走路喘不上氣、體力差是正常的衰老現象,既不在意也不檢查。我接診的一些早期心衰患者中,有些甚至幾十年都從未做過心臟超聲檢查。
2024版中國心衰指南特別強調應將心衰防治關口前移,改變“重治輕防”的狀況,比如透過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鉀等指標,發現異常儘早診治。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