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2025年截今為止,虧本出售的房屋數量已“飆升”至今年銷售額的7%。
據《星報》報道,根據房地產科技公司HouseSigma獨家提供給《星報》的最新多重放盤系統(Multiple Listing Service,MLS)資料顯示,2025年迄今,多倫多共有397套房屋(約佔所有房屋銷售量的7%)是虧本出售,這是房地產市場舉步維艱的又一例證。
舊多倫多虧本出售比例更高
在舊多倫多,這個比例更高,賣家售出的房屋中高達9%比例出現虧損。
相較於2022年多倫多市場高峰時僅0.7%的佔比,這是一個巨大的增幅,這意味著賣家除了物業轉讓稅(Property Transfer Tax,簡稱PTT)和地產經紀佣金外,還要承受數萬元的損失。
HouseSigma業務發展總監卡尼(Michael Carney)表示:“在大多倫多地區,低於先前價格售出的房產數量激增。”
就柏文而言,今年多倫多約有8%的柏文成交價格低於購買價。
今年迄今,多倫多有3%的半獨立式住宅和近6%的獨立式住宅是虧本出售。但它們的虧損額比柏文市場更大。
2025年,多倫多柏文的平均虧損約為5.6萬元,而獨立式住宅的平均虧損約為16.5萬元。

實際損失應該更高
卡尼表示,其中一些房產疑似“強制出售”(power of sale)的情況,即貸款機構因房主拖欠按揭而強制出售房產。
由於MLS系統沒有“強制出售”選項,這些房產更難追蹤。但掛牌資訊可能會提及,或者說賣家“非常積極”。
這些資料並未考慮房產上次出售的時間,但卡尼表示:“非常有可能是因為在2021年末至2022年,市場高峰期買入而導致的低價出售。”
成交費用、地產經紀佣金和物業轉讓稅等賣家可能需要額外支付的金額,加起來可能高達數萬元,這些也不包括在資料中。
這些資料也不包括私人銷售或預售房屋(俗稱“樓花”,即有人在房屋建成前同意購買),也不包括以轉讓方式出售的房屋(即有人購買了“樓花”)。
這些資料也沒有考慮賣家可能進行的裝修成本或通貨膨脹。
這意味著實際損失甚至更高;而對於那些價格持平的房產(這些資料並未包含在內)而言,賣家實際上也是虧損的。
這些以低於購買價售出的房屋,有很多被拿來在一個帶有諷刺意味的Reddit小組“HouseSigma blunders”中討論,網友們在群組內分析這些虧損或稱“割肉”的原因,並推測它們背後的故事。
Forest Hill Real Estate Inc.的銷售代表格林斯潘(Lorry Greenspan)表示,他曾聽說大多倫多地區一些賣家因為在低利率時期“瘋狂借貸”而虧損的例子。
“2022年之後市場崩塌,”格林斯潘說,“同時其中一些人再也負擔不起按揭了。”
“當你被迫出售房產,而由於利率上升令到人們購買的成本更高時,你最終會以鉅額虧損的價格出售。”
卡尼表示,大多倫多地區的其他城市,例如密西沙加、賓頓(Brampton)和皮爾區Caledon,也受到了虧損的“嚴重影響”。
尤其是在Caledon,2025年售出的柏文中,截至目前已有33%是虧本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30萬元。奧沙華(Oshawa)約有20%的柏文是虧本出售的。
格林斯潘表示,他在多倫多舊城區的柏文市場看到這種情況更為普遍,根據資料,2025年截至目前有11%的銷售是虧損的。
圖:星報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