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FIRST青年電影展
第十九屆FIRST產業放映即日起開啟徵片,至5月20日截止,請登入FIRST官網檢視相關資訊並報名!

所謂“生態瓶”,是一種放在瓶子內的微縮景觀,透過在玻璃瓶中裝入水、沙石、水草和水生小動物,便得到了一個封閉的、微縮的生態系統,在一段時間內實現內迴圈,甚至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1991年,處於世紀之交的人類樂觀地開啟了一個真人生態瓶實驗“生物圈2號”,為之後移民火星做準備,但接踵而至的麻煩使得實驗最終失敗,人類意識到自身的渺小。
當行業無數次將希望寄託於下一個“爆款”,當一個個創投淪為PPT畫餅大賽,當“扶持計劃”變成有催眠作用的慢性毒藥,關於“獨立電影”的一切也越來越像一個生態瓶中的“水草豐茂”。
而這背後掩蓋的,或者說掩蓋不了的事實是,約有90%的獨立電影僅有的兩次曝光是創投會路演與豆瓣短(差)評區,而另外10%能夠在市場上稍稍證明自己的影片,或是知名導演或大卡司加持,或是符合商業規律的作者電影,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總之,獨立電影從未真正“獨立”,它被困在資本與流量的生態瓶裡,時刻有失衡之虞。不論是資方還是作者,都多少將其視為某種由不確定性支配的賭局。但很遺憾,賭局無法吸引理性的買家,賭博本身亦有害身心健康。
作為FIRST電影市場更聚焦銷售一極的板塊,FIRST產業放映希望促動的變化是:獨立電影的創作和發行從大呼小叫的賭局,到有規可循的市場;人們從祈禱“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到朗言“根據計劃,達成目標”。而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希望和你——手握影片尋求市場入場券的創作者和製片方——一起做些新嘗試。





FIRST產業放映現場
1. 電影營銷ABC
我們設定了一份可能有些特殊的報名表:除了姓名電話和郵箱,我們還需要你精準概括題材、型別、一句話故事、專案賣點和預計收益。在現場,你將被要求用3句話說清“觀眾為什麼買單”。這是一份關於電影營銷的掃盲級教程,也是前往市場前必須墊下的一塊磚。
2. 千萬級經驗分享課
許多人說,票房不到十幾億的影片,其經驗沒資格被分享。但對於預算500萬上下區間的中小成本影片來說,反而是那些票房千萬至剛過億的影片才是最有現實意義的案例。
FIRST產業放映將邀請在營銷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前輩作為產業放映評審和導師,以季度為單位,促成導師與影片的1V1“千萬小心”級顧問指導。
3. 不受限交易洽談
小眾?粗糙?沒做完?沒送審?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
產業放映向處於不同完成階段的影片開啟大門,努力建設未定剪、未申請公映許可證的製作中專案(WIP)洽談平臺。我們期待在這裡與市場夥伴一同把影片從半成品推向完成、推向市場。
4. 別忘了人才交易
針對於產業的專向放映不止是售賣當下的影片,也是重要的人才流通管道。需要時刻銘記,導演不只是一位“導演”,而是一整個團隊的代表;製片人不只是一位“製片人”,而是一整個團隊的專案經理;影片也不只是影片,而是一套視覺人才方案的呈現。被更多人看到,也意味著下一個機會加速到來。




FIRST產業放映現場
最後,讓我們再來談談生態瓶。
在“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後,科學家們發現,這裡雖然難以成為一個封閉的生態烏托邦,但卻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可以人為調控的生態模擬器:可以減少降水量的雨林、可以提升含碳量的海水、可以新增益生菌的珊瑚……這一切讓“生物圈2號”成為了進行多種生態研究的完美場所。至今,來自多個科學領域的研究者走進這一設施,尋找著能夠解決人類未來危機的路徑。
當獨立電影的“生態瓶”被砸碎,更多的知識和氧氣一起進入,誰又能說不會有一棵新的樹拔地而起。